“新老年人”引领消费新趋势

2020-11-12 12:36
中外文摘 2020年1期
关键词:刘阿姨大爷消费

“新老年人”是网络达人

与人们固有印象中的老年人不同,“新老年人”对网络的接受度高、对电子类产品使用熟练。使用移动终端和支付软件消费、在电商平台进行线上消费,曾经是年轻人的“专利”,而今“新老年人”对其同样轻车熟路。

目前,中国60岁以上网民数量已超过4亿人,超过六成的老年人会使用微信、支付宝等移动终端消费。许多老年人选择线上平台购买食物和日用品,线上下单,送货上门,既轻松又便捷。

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刘阿姨刚退休两年。买菜是小区里老年人几乎每天必做的事,但刘阿姨很少出门上菜场、去超市。“附近的菜市场,环境脏乱差,路也不好走。去超市,买的多了又拎得累。我都是网上下单,蔬菜、粮油、水果、日用百货应有尽有。价格可能比菜市场高一点,但东西干净卫生、包装整洁。选好要买的商品,当天超市就会派工作人员送货到家。”

刘阿姨不仅经常线上购物,对于凑单、团购、返券、打折等省钱方式,也十分熟稔。从水果到服装,她总能够以实惠的价格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有时候还会使用代购、海淘。

“新老年人”对新型电子产品的接受度也很高。据2019年京东发布的消费大数据显示,44%拥有智能手机的55—65岁“新老年人”都是自行选购智能手机的,没有参考配偶、子女和亲朋的意见,也没有借助他们代为购买。

“新老年人”追求生活品质

不委屈自己、愿意为生活品质花钱,是“新老年人”消费的一大特点。

资深驴友中有大量“新老年人”

“我从来不觉得我是老年人。”家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的余大爷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是一位退休石油工人。当“驴友”、驾驶四驱越野车、玩单反相机、做自驾游义务领队……余大爷的生活丰富多彩。

在余大爷的书柜里,摆满了“长枪短炮”,有三脚架,有广角镜头,甚至还有专门用于摄影的无人机。余大爷的积蓄和退休金比较充裕,他说自己的绝大多数支出花在了这些“玩具”上。

“新老年人”正成为旅游的主力军

“新老年人”身体还比较好,八九十岁的病痛尚未到来,四五十岁时的负担又已经卸去,这个年龄段被许多老年人称为“第二童年”。同时,这些老年人经济上有一定积蓄,时间上能避开法定节假日高峰期出游,也激发了其旅游热情。

调查显示,中国每年老年人旅游人数已经占到全国旅游总人数的20%以上。2018年度中国邮轮游游客中,有近三成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

“新老年人”时髦做候鸟老人

近年来,城市老人到农村体验田园生活、农村老人进城享受城市生活、北方老人到南方越冬、南方老人到北方避暑,已成为不少老年人提高生活质量和康养水平的一种新型生活方式。从南方的三亚、大理,到北方的烟台、威海,全国各地的“候鸟老人”现象都在增多。

66岁的郭大爷退休前在黑龙江省伊春市工作

独生女远嫁后,郭大爷就和老伴在海南省三亚市买下一套距海岸线仅有数公里的商品房。这是郭大爷退休后最大的单笔支出。“老家冬天太冷,我心脑血管都不好,冬天待不住。”他在东北的老朋友们,一到冬天有不少人到海南来,“买得起房就买,买不起就租。”

“新老年人”对学习培训有热情

提起老年人的文娱活动,许多人会想到跳广场舞。而调查显示,60岁出头的老年人比年龄更大一些的老年人更愿意学习那些学费高昂、学习难度大、习得周期长的技能,如运动、书法、绘画、乐器、瑜伽、外语等,并愿意为此付费。

为何“新老年人”愿消费、敢消费

“新老年人”出生于新中国成立后,求学就业多数赶上了恢复高考和改革开放的春风,退休后又正是中国从“富起来”走向“强起来”的好时代,医疗和养老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他们往往有一定的积蓄,文化程度较高,并已经养成了比较现代化的消费习惯。

“新老年人”有闲也相对有钱,而且普遍子女较少,基本完成了买房、子女教育的大块支出,愿消费、敢消费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事。这背后也是中国老年群体消费观趋于豁达、理性、现代化的折射。

猜你喜欢
刘阿姨大爷消费
我们班的“大爷”是个谜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脾气暴躁的刘阿姨
酒大爷
难以分类的垃圾
拿第一
圆月亮
新消费ABC
周大爷终于同意搬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