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基层文化服务综合体构建要求初探*

2020-11-13 04:45田海弘王彦库吴正平
演艺科技 2020年10期
关键词:综合体基层空间

刘 榛,田海弘,王彦库,吴正平

(浙江大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浙江 余姚 315400)

1 概述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生活的丰富,广大基层群众对精神文化方面有着越来越多的需求及越来越高的鉴赏力。充分发挥文化对基层人民生活的影响和融合,将对城镇和乡村的精神文明建设起到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指出文化振兴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通过建立文化自信激活乡村发展。特别是针对乡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在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改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向乡村延伸,扩大乡村文化惠民工程覆盖面。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全国各地争相开展文化站、文化中心等文化服务场所的建设,其中,江浙一带的农村文化礼堂、安徽省的“农民文化乐园”建设具有代表性。图1所示为浙江省部分乡村文化礼堂内部设施情况。

图1 浙江省部分乡村文化礼堂内部设施情况

经过调研考察发现,上述已经建成使用的文化服务场所,在管理、内容、功能、服务等方面不可避免地面临一些新问题,普遍存在设施不完善、功能场景不齐全、运营和服务不规范等现象。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是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但因地域特征性、人群非专业性、设施构建低成本等因素,基层文化的发展受到很大的制约。如何能让文化服务场所真正“活”起来,让它成为乡风民风的文明助推器,这已成为中国城镇和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须面对且迫在眉睫的问题。

鉴于此,2018年科技部在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中宣部的建议下,组织相关领域专家编制了针对基层文化服务载体新建设的科技项目指南,并设立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多功能小型文化服务综合体构建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项目(项目编号:2018YFB1403700)。其目的是通过对集约型文化载体、综合型文化服务和平台化运营管理等新模式的创建,促进东部文化繁荣与经济发达地区小城镇和新农村精神文明的建设,巩固基层文化阵地,大幅提升基层文化服务的水平。

多功能基层文化服务综合体(以下简称综合体),以满足群众的各类基本文化服务需求为导向,可设置演出、会议、阅览、展览、民俗活动以及室内体育活动等多种文化服务模式,并考虑当地旅游业及经济发展的需求进行集成构建。本文主要针对东部文化繁荣与经济发达地区小城镇和新农村综合体文化空间服务需求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可变性等特点,对其构建的内容、要求和方案进行初步探索。

2 综合体构建的相关内容及要求

针对小城镇和新农村的综合体是以投入规模小型化、多功能集约化和模式转换快速化为导向进行构建,其分析研究的核心内容是构建设备和技术的集成整合,它主要是在基层文化服务的适合性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机电声光等专业设备在综合体内的集成、文化服务安全保障技术在综合体内的应用配置、综合体设备控制和运营服务管理平台等几个方面内容的要求,如图2所示。

2.1 基层文化服务的适合性调查分析

在构建综合体之前,采用科学合理的调查方法,了解收集当地的人文资料、风俗文化和群众对基层文化服务的需求,整理分析调查结果,获得适合性的文化服务综合体的构建内容和运营形式,它包含以下几个层次的内容。

(1)通过收集整理当前国内外文化服务综合体的模式和实现方法,分析面向东部文化繁荣与经济发达地区小城镇和新农村基层文化服务体的构建新模式。根据基层文化服务体在载体规模、功能需求以及服务频率等方面的特点,研究多功能基层文化服务综合体集成构建的新方法和新策略,提出优化构建综合体服务的功能模型,包括现有空间设施功能、多功能空间转化、多元化文化服务功能等模型,以此来保证所构建基层文化服务综合体的普适性和先进性。

(2)综合体在服务和设施方面存在共性及个性的问题。对于某个特定的城镇或农村,需要注重差异化发展、一体化管理,因地制宜,避免同质竞争等问题,构建与当地风俗文化和经济发展相适合、有特色、有个性的地方文化综合体服务空间功能和运营管理体系。根据当地对综合体文化空间服务需求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可变性等特点,给出适合性的综合体解决方案。

(3)通过调查分析,明确亟待解决的文化服务需求与文化设施配置的主要矛盾,从而在构建综合体中合理选择配置适合的文化服务模式,或者对已有的文化场所进行有针对性的升级改造。

图2 综合体集成构建相关内容框图

2.2 机电声光等专业设备的集成

多功能基层文化服务综合体应能够满足演出、会议、阅览、展览、民俗活动以及室内体育活动等不同模式的文化服务需求。当然,不是每一个综合体都需要实现上述所有模式,从集约化的角度出发,可根据各地不同的需求,推荐至少满足三种文化服务模式。若要求在同一场地实现多种文化服务模式的快速转换,则所配置的机电声光等专业设备要能够实现综合体内空间转换和功能模式转换。

2.2.1 空间转换设备的分类及要求

综合体的空间转换,主要是利用支撑空间变换的机械设备去实现,其目的是将综合体内部空间进行自由分隔、连接和变换,让其满足演出、会议、阅览、展览、民俗活动以及室内体育活动等多种模式对空间形态的要求。空间转换机械设备通常有移动隔离墙、活动隔断、隔离幕、旋转书架屏、活动看台等。以下是空间转换设备的分类及要求。

(1)对于空间转换设备的分类

空间分隔设备,可以将一个空间分隔成多个空间,采用如图3所示的活动隔断和隔离幕等。

空间连接设备,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空间进行连接,形成单个统一的功能空间。如图4所示的活动看台,将标高5.0 m空间和标高8.6 m空间进行连接。

空间调整设备,可以将同一空间中的局部区域进行形状和尺寸的调整。如图5所示的旋转书架屏,将舞台区域空间进行局部调整。

(2)附加功能的要求

空间变换和隔离设备在满足空间自由分隔和变换要求的基础上,应同时考虑它们在各种模式空间形态的附加功能,比如活动隔离墙不仅可以对空间进行分隔,而且其内部也适当集成对开大幕和书架等;对空间隔断设备的表面进行特殊的装饰,可以实现其在展览模式下作为背景墙的功能;自由平移屏可以分隔空间,也可以在演出和会议模式中作为显示设备使用等。

为了达到空间的有效隔离或连接,空间变换设备通常形态较大,且还需要在各种空间模式下进行变化。因此,在配置设备时,一定要注意土建结构的空间尺寸和承载能力,宜在建筑结构设计阶段就提出相应的要求。

2.2.2 实现功能模式转换的设备配置要求

实现综合体各种功能模式转换的设备配置,主要是指在综合体演出、会议、阅览、展览、民俗活动以及室内体育活动等多种模式下,对机械、灯光、视频、音响等专业设备的集成配置。在不同模式下,专业设备要满足不同的效果要求。这里不谈及具体空间功能设备的具体技术,仅提出在综合体构建时对这些设备和技术的选择原则。

图3 空间变换支撑设备示意图

图4 活动看台对空间进行连接的示意图

图5 旋转书架屏对空间的调整

(1)机械机构和设备紧凑化。在综合体中,机械机构和设备是实现多种模式对应功能形态的骨架支撑,是功能和模式变化的基础。而综合体构建的要求特点之一是小型化和紧凑化,因此,作为支撑骨架的机械机构和设备应紧凑而巧妙,占用空间越小越好。仅照搬舞台机械中原有的机构很难满足要求,应对这些机械机构进行新的布置、设计和优化,使之适应综合体内设备紧凑化的要求。

(2)设备用途多功能。在综合体内,机械、灯光、视频、音响等专业设备应该遵循多功能的原则,对于机械设备的设计开发应考虑其在多种模式场景下的多用途,并且应同时考虑其在不被使用时的储藏问题。对于灯光、音响等专业设备,应着重于开发专用的灯具和音响设备,实现一个设备多种用途的功能,使其尽可能在设备不增减的情况下就能满足多种场景视觉和听觉的专业效果。

(3)多模式功能转变快速化。综合体是多种文化服务模式的有机组合,在实际使用中,可能会出现频繁使用和快速转变服务模式的情况,推荐在会议、演出和民俗活动等短时使用模式下,转换完成的时间不大于2小时;在阅览、展览和室内体育活动等长时使用模式下,转换完成的时间不大于4小时。机械、灯光、视频、音响等专业设备是综合体各种模式间转换的主体,其性能应满足上述综合体模式转换的快速化要求。

(4)设备集约化、智能化。在综合体空间条件下,通常状况下,视效、音效和机械等各专业设备的控制各成体系,整个系统加起来就显得比较庞大,不适合综合体小型化的要求。综合体应采用集约化、模块化和统一接口的专用集控台,通过集控台对视效、音效和机械等设备进行有效控制,提供便捷的控制界面,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操作,满足基层非专业人员对专业设备便捷操控的要求。

2.3 文化服务安全保障技术

综合体在演出、会议、阅览、展览、民俗以及室内体育活动等各类文化服务模式下,如何保障所有设备运行的安全和易维护性是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之一,主要包含以下四方面的内容。

(1)设备设施一体化安全运行的保障技术

研究综合体内空间变换组合和所有设备设施一体化运行的安全保障技术,分析设备之间的关联性,明确所有设备的运行顺序。在各种空间形态下的设备设施基于风险评估确定需采用的安全措施,以本质安全设计、安全防护措施以及信息标识措施的顺序,利用增设安全开关、互锁检测开关、调整设备的控制逻辑关系等硬件或软件手段,确保设备运行的安全有效。

(2)运营基本需求和功能完善的技术保障

明确综合体构建及其基本功能实现的需求,如配电系统、检修系统等是否完善,保障综合体的顺利构建、运营和维护;研究在不改变空间形态和模式下,如何尽可能完善或预留综合体的扩展功能,如视频会议、电影放映系统等;构建前对所需常规设备或系统展开市场调研,选择适合综合体空间转变组合和各种空间功能形态的设备、系统或方案。

(3)文化服务全流程内通与监督服务技术

将综合体内通和监督系统与综合体管理云平台相融通,实现线上线下同时监控综合体运行情况,增加设备运行的安全保障,提高综合体运营的效率,提升综合体的服务品质。分析选择适合综合体空间变换和空间功能要求的内通和监督系统,有效保障综合体在各种空间转换和空间形态下的安全作业和有效运营。

(4)制定综合体作业流程的原则

通过分析综合体内声、光、机、电设备和系统的运行特性,制定适合综合体空间组合变换的作业流程及其使用说明文件;通过分析设备的运行轨迹,描述设备间的空间关系,规定设备的起始条件和运行边界,保证设备和人员的安全性和作业过程的有效性。

2.4 综合体运营服务管理平台和流程

综合体运营服务管理平台和流程是综合体完整构建和有效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综合体可持续发展和推广的重要保障。

综合体运营管理平台是以云端平台作为载体,以综合体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为核心,以综合体运营服务信息流为数据源,它至少应能实现以下三方面的相关内容。

(1)统筹整合演出、会议、阅览、展览、民俗活动以及室内体育活动等各种文化服务模式和具体综合体的运营管理模式,融合新技术和新模式,实现场景化服务与流程式的运营管理。

(2)充分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并有机结合应用体验,使综合体公共文化服务实现线下线上一体化、智能、互动、现场与远程互补的文化服务运营管理新模式。

(3)融入“互联网+”的模式,借助人工智能、统计分析和可视化等技术,构建综合体管理云端平台,实现运营数据的精准分析与决策,为促进综合体多元化发展,提供便捷、经济、多渠道的技术管理平台。

运营服务流程是综合体运营管理的依托和标准,它的制定应能满足综合体运营使用效率最大化、运营服务效果最佳化和易于推广三个原则。综合体运营服务流程的设计属于服务设计的范畴,它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迭代优化的过程,在流程中应包含具有通用性且易于推广的共性部分,同时,也应该包含具有针对某个特定综合体的个性部分,运营服务流程的制定应以达到尽可能适合综合体的运营目标为目的。

3 综合体构建方案介绍

本节将结合某个综合体的具体构建解决方案,对其中设备的配置部分进行介绍。图6所示为该综合体演出模式、婚礼模式、展览模式和室内体育活动模式四种空间模式的效果图。

3.1 演出模式

各类文艺演出是当代基层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图7为演出模式设备布置图,它可以满足晚会、戏曲、杂技、小型音乐会等演出形式的要求。在该模式下,主要设备的使用状况如下:移动座椅和伸缩座椅单元通过气垫搬运至观众厅,拼装成观众席;外围隔断关闭,储藏室隔断关闭,中央隔断打开;储藏室收纳未使用的桌椅等物件,走廊根据需求摆放方桌座椅;根据演出需求提供相应的灯光音响效果。

图6 综合体空间模式效果图

图7 演出模式设备布置图

图8 婚礼模式设备布置图

3.2 婚礼模式

婚礼模式属于民俗活动的一种,它是文化服务综合体中重要模式之一。图8为婚礼模式的设备布置图,在该模式下,主要设备的使用状况如下:移动座椅单元利用气垫装置搬运存放于舞台下方,伸缩座椅单元收缩,并利用气垫装置存放于储藏室;外围隔断打开,中央隔断打开,大幕半开启,形成宽阔的宴会和喜庆的仪式空间;由拼装台和踏步组成“T”型伸出舞台,作为新人步入的婚礼通道;宴会厅空间布置圆桌,走廊布置方桌;婚礼现场提供匹配的灯光、音响、视频效果。

图9 展览模式设备布置图

图10 室内体育活动模式设备布置图

3.3 展览模式

群众民间艺术作品已成为一种新时代的时尚,在基层有着越来越强烈民间作品的展览需求,如书画、刺绣、剪纸等,它是基层精神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图9为展览模式的设备布置图,在该模式下,主要设备的使用状况如下:包厢内隔断关闭,一个用作储藏室,另一个包厢仍保留;中央隔断关闭,起到分隔展览空间的作用,且其可作为灯光背景;大幕关闭,在舞台区域形成视频展览区;走廊位置根据需求摆放桌椅,作为阅览休闲区;根据展览需求提供匹配的灯光、音响效果。

3.4 室内体育活动模式

体育活动是基层农村生活必不可少的集体活动,在综合体内可以进行乒乓球、桌球、棋牌等室内体育活动。图10为室内体育活动模式的设备布置图,在该模式下,主要设备的使用状况如下:移动座椅单元存放于舞台下方,伸缩座椅单元存放于储藏室;外围隔断打开,中央隔断根据实际情况打开或关闭,获得不同形态的室内体育活动空间;走廊位置根据需求摆放桌椅,作为休息区域;根据室内体育活动的需求提供匹配的照明灯具,LED大屏用来显示比分等。

从上述综合体的构建解决方案可以看出,外围隔断和包厢隔断属于空间转换设备;中央隔断、移动座椅和伸缩座椅单元不仅起到空间转换的作用,而且还兼有功能模式的实现功能;灯光、音响、视频等设备属于功能模式的实现和转换设备;拼装台及踏步等属于基本功能的保障完善设备。

4 结语

基层文化服务综合体是振兴基层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其空间形态基本满足各类文化服务需求的基础上,若经费允许,可以适当扩展功能。比如,可以增设综合体电影放映、视频会议和会议表决等功能;也可以尝试运用AR/VR、全息技术等新型高科技手段,将其融合到综合体演出或展览等服务功能中,形成沉浸式演出或展览的附加增值服务,同时吸引线下和线上的流量,促进当地文化和经济的发展;还可以针对类似新冠肺炎疫情等传染病爆发状况,考虑将综合体作为紧急时的简易隔离场所,在构建时,将空气过滤功能、负压功能、排泄物和垃圾隔离处理等功能设计预留,以备在紧急或灾难情况下使用。

对于多功能基层文化服务综合体的推广应用,不仅需要制定适合的运营服务流程,而且还应制定综合体运营服务及管理的标准和规范,为开展适合经济发达地区基层文化服务综合体的推广提供标准和依据。以综合体示范点作为标杆,充分利用信息化服务管理平台易推广、易形成效应的特点,将综合体在深度和广度两个维度上进行有效推广,它将有益于基层文化服务发展方式的优化与变革,为基层文化振兴和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方向和动力。

猜你喜欢
综合体基层空间
Bořislavka社区综合体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西班牙AIGÜES DE VILAJUÏGA建筑综合体
Megapark商业综合体
空间是什么?
基层在线
创享空间
B CAMPUS教育综合体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走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