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强X傅兰思好思想如同涟漪,不断衍生传播

2020-11-13 09:46
北京青年周刊 2020年45期
关键词:傅雷译者法国

在傅雷奖的10部入围作品揭晓之即,傅雷翻译出版奖组委会主席董强与评委会主席傅兰思展开了一场对话,他们针对这次评奖过程的细节以及对这几部作品的观点进行对谈。正如对谈中提及的一些观点,傅雷奖带来的法国书籍是原汁原味的,是由法文直接翻译为中文,没有第三方语言的加入,这样的方式会让中国读者更加直观接触到法国文化的魅力,促进中法两国的交流。图书只是媒介,但正是有这样至关重要的媒介,才能够让中国读者窥探法国文学以及法国人的生活方式。傅雷翻译出版奖组委会主席董强也谈道:好的思想就会如同涟漪一般,一圈一圈不断蔓延,直到被大家了解。

A=董强

B=傅兰思

A:针对这次傅雷奖的评选,有什么样的感受想要与大家分享?

B:我想,目前为止,我的心情就是还在纠结与犹豫中。因为今年的获奖得主还没有最终决定,花落谁家还不一定。而且,我可以说,今年的入围作品的种类十分全面,有诗歌、戏剧、小说等等。有一些是比较容易读、容易理解的书,这些是法国人喜欢的类型,也解释了法国人的生活方式。我觉得,这次的选择是有很多不同的方面,这是这次的优势。诗歌方面的一些书是很重要的,例如关于法律、哲学等等,我很高兴这一类别的书能够翻译到中文,让大家去了解。这部分书对于不熟悉法语的读者也可以理解,我觉得今年选择的这些书都是很有意思的,十分值得期待。

A:主席感到很满意,的确,虽然只有10本书,但这些书覆盖面很广泛。从种类来说,包括雷蒙·格诺的《一百万亿首诗》,在文学史上都是很著名的,如何通过一个小小的技术手段让诗歌可以无穷地进行阅读。在戏剧上,有贝尔纳- 玛丽·科尔泰斯的《孤寂在棉田》这本书,都是在法国当代戏剧中的专家。在社科类书籍中,刚刚傅兰思女士也提到,有很多深刻的著作,傅雷奖特别看重能够把法国最经典的、奠基性的作品陆陆续续翻译过来。了解一个国家,必须要对这些根本性的知识进行了解。同时,也有阅读起来很愉快的书。刚刚也说到让·斯塔罗宾斯基,他是法语世界最重要的批评家之一,也是日内瓦学派很重要的人物。他对卢梭的解读打开了新的视野。同时,从文学角度来说,埃里克·维亚尔的《议程》这本书当代获得了龚古尔文学奖。目前,非虚构类也很火,这种形式也越来越发达。还有,《夫妻的房间》探讨的是面对疾病时夫妻的关系。处理细微感情是法国人写作的强项,是首屈一指的,这一点在法国电影中也可以看出来。法国的文化是很有生命力的,也具有独特的人文关怀。

我就很想问一下傅兰思女士,已经在中国生活了很多年,有没有在评判的时候,是否把对中国读者是否有用作为了评判标准之一呢?

B:的确,今年的入围图书对中国读者都是会有益处的。因为通过阅读这些书籍,能够帮助中国读者对法国文化有各个方面的了解。在我看到这本有关于法律的书的时候,现在,中国法律的影响与作用也很重要,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就能够在这个领域加深一些了解。

A:傅雷奖12年来的原则除了肯定译者、出版社对一本书投入的精力,对当今中国的意义,更重要的是,这个奖项会让圈内的人耳目一新。我们会推出一些很年轻的译者,他们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一个事业不能没有年轻人来进入。现在,我听说一个很流行的说法就是,人工智能能取代翻译家,其实这是一个巨大的误区,尤其涉及到人们的思想,文学作品、哲学作品等,必须是一位译者付出精力,还有很长时间的学习过程,本身对这个行业也要有足够的了解。我们这次也邀请了两位十分了解这个行业的专家加入我们的评审团队。他们能够判断书中的思想和价值。翻译是很丰富的范畴,不仅仅限于两种文字的转换。

所以,傅雷獎的一大特点就是把翻译放到整个链条中,并时刻关注着。一个作品的受众很重要,译者就是第一个受众,就像是高明先生引用的那句话一样。译者给中国读者带来这样的书籍,然后再有其他人不断进行诠释,这样就像湖中的涟漪,思想不断地传播开去。

B:我们去年选了福柯的作品,从法文直接翻译到中文的转换是很直接的,没有第三方语音做渠道。如果我们去到书店,会发现大部分图书是从英文翻译到中文的,所以,傅雷奖是将法文原汁原味翻译过来,让大家能最直接感受到。

A:没错,我们是不允许有任何的改译。我们是有自己的评判标准的。我想说,这次入围的10 本书都是好书,哪一本最终能够得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已经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这些书已经脱颖而出了,我们也是想让中国读者可以看到法国的好书,而且不仅仅是书,还有法国文化。

董强

傅雷翻译出版奖组委会主席。北京大学法国语言文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作家、翻译家(翻译专长:文学、美术、人文科学、儿童文学)。2008 年获法兰西共和国棕榈叶教育骑士勋章,2013年获法兰西学院“法语国家联盟金奖”,2015年获法兰西共和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2016年当选法兰西学院外籍终身通讯院士。

傅兰思

2020傅雷翻译出版奖评委会主席。研究员,汉学家,巴黎一大(巴黎先贤祠索邦大学)汉语语言文化系讲师,现派至清华大学任中法社科研究中心主任。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中国国内人口迁移,三峡水坝工程,上海城区发展所带来的社会影响。她目前正在为主题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多学科项目开展研究工作。她曾出版多篇文章及著作,其中包括:《印度和中国的强制性迁移》(LexingtonBooks, 2016年出版)、《Living in themargins in Mainland China》(Routledge,2020 年出版)。

法译汉图书的标杆

本届傅雷奖共收到参评作品48部,其中社科类28部,文学类20部。9月22日,初评在北京举行,评委会从中选出了10部入围作品。终评阶段的评委会主席将由傅兰思担任。傅兰思是清华大学中法社科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汉学家和巴黎一大(巴黎先贤祠索邦大学)汉语语言文化系讲师。除了常任评委,两名上届傅雷奖获奖者也将参与终评,更有两名中方文化界特邀嘉宾,分别是作家李洱和社会学家渠敬东。最终获奖作品将于11月21日在法国驻华大使馆举办的颁奖典礼上揭晓。11月22日,法国文化中心也会有多场精彩活动:面向广大读者的讲座,展览“傅雷的法兰西青年岁月”开幕式以及与入围译者的见面会。

猜你喜欢
傅雷译者法国
傅雷的称赞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杨绛眼中的傅雷:严肃不乏幽默
法国(三)
法国(一)
傅雷 刘海粟 友情与绝情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法国MONTAGUT教你如何穿成法国型男
法国浪漫之旅(二)
博学慎思 明辨笃行——从《傅雷家书》看傅雷音乐教育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