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一次细胞分裂模型制作评比的体会

2020-11-13 09:43雷剑波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年10期
关键词:模型制作细胞分裂核心素养

雷剑波

摘要:细胞的分裂是细胞的重要生命活动,所涉及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也是高中生物学的重要考查内容,而且作为遗传学的细胞基础,一直是学生不易掌握、容易遗忘、反复混淆的知识点。应用多元化评价方式中的鼓励学生作为评价主体,组织并参与所有作品的打分、评定,对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点,并促进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细胞分裂;模型制作;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5-0129

评价是日常教学过程汇总最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评价的对象包括课堂上学生的回答、课后作业、知识小测、课后小论文等能记录学生学习和成长过程的点滴。评价方式除了传统的教师评定以外,还有学生自评、同桌互评及小组评议等。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升。

对于高中生物教学来说,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相应的生物知识,同时还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在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模块的学习中,许多学生对这部分的内容学习感到十分吃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掌握细胞分裂的相关知识点,不能理解并分析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定义、过程、意义等。对于这部分抽象且微观的知识点,如果以直观、立体的形式呈现,如绘图、模型制作,将有助于学生逐步形成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命观念;有助于运动模型建构、更好地归纳概括并形成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等科学思维;有助于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基于问题的分析、交流、评价的科学探究能力;更有助于从关注细胞分裂的角度出发,关注包括预防21三体综合征在内的人类优生优育重要议题的主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从而达成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升华。

因此,本次模型制作大赛,采用各班生物科代表作为评价的主角,在广泛征集参赛作品的同时,让他们认真复习、及时回顾细胞分裂的旧知识,从关注是否出现科学性错误作为第一原则出发,从同源染色体的行为、大小、颜色,细胞的形态与分裂图是否符合,姐妹染色单体在分裂前后是否符合分裂规律,根据基因在染色体上进行基因的标注是否有误等,再从美观性、实用性、注重材料环保等综合因素进行评判,分别评出细胞分裂的模型制作类与绘图类各有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4名。在评出成绩与奖项的同时,教师更应引导学生关注这些作品的出彩之处与不足之处分别在哪里,针对这些优点与缺点进行更好地总结,从而做到相关知识点的内化与升华。

许多学生在评定作品等级,并给出相应的评语后,深切感受到“要想赠人一碗水,自己必须拥有一桶水”。许多成绩较好的学生发现,原来看似简单的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居然也这么容易出错,学习成绩较为一般的学生也发现,原来毫无兴趣的、枯燥的细胞分裂图像,仿佛再也没有那么费解了,原本令人讨厌的知识内容,慢慢地兴趣开始浓厚,并逐渐喜欢上了这部分内容,从而树立了对包括细胞分裂在内的高中生物学的学习信心,激发了学习兴趣,养成了深入思考、深度学习的习惯。原本还有许多让人琢磨不透的题目,如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区别与联系,基因分离与自由组合定律的本质,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异常情况等,开始有了清晰的知识脉络,有了进行思考的切入点与着力点。除了评定奖项与写好评语,学生评委们的大量拍照、有效对比,并进行美篇制作等总结和反思流程,在短短两天时间里,仿佛解决了两个学期都一直解决不了的知识难点。

对于教师来说,选取多元化评价方式中的通过学生作为评委这种评价方式,将告别以往教师作为主导站在讲台上讲得唾沫横飞,学生作为被动接受者被牵着走的落后教学模式,真正形成了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进行适当引导,通过学生的细致且激烈的讨论,形成了一批科学性、美觀性和实用性兼具的优秀作品,还真正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式学习的新课程理念的充分实践,节约了大量的课内时间,更加有利于教师在随后的教学内容和环节上进行更有效、更有针对性的引导穿插,从而促进了更好的良性循环。

对于高中生物课堂来说,高中生物学作为一门基础性自然科学,以实验探究和动手操作为主,然而不论是旧高考的“3+X”还是新高考的选课走班制教学,高中生物始终都是一个“小科目”,因为“小”,所以安排的课时就不可能多,学生也不可能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生物学习上,如何更有效地进行高效的生物学习就显得至关重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新潮流、新做法的不断涌现,如“小组合作”“对分课堂”“翻转课堂”等,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一定程度上助力了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发展,给高中生物教学带来了诸多生机与希望。然而,有一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只是过分注重了学生的“自主”,教师尽量做到“少讲”,乃至“不讲”,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通过高度自主学习达成相应的教学目标,突出、突破相应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可谓难上加难。如一位教师在上新课进行减数分裂模块的教学,一上课就提问:“减数分裂是怎样分裂的?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被称为特殊的有丝分裂?”等一大堆问题,然后就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都是让学生自己表述,小组成员进行补充,教师不做示范、评价与总结。看似精彩纷呈、轰轰烈烈的一堂公开课后,问了班上的几位学生,基本上不知道教师上课讲了什么,对减数分裂没有什么认识。通过这次细胞分裂模型制作的评比,包括评委在内的广大学生,在教师示范与引导下,对细胞分裂有了更直观、具体和准确的理解。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的最高境界就是把教师的要求转变为学生的需求。”通过这次细胞分裂模型制作大赛中学生评委的精彩表现,我们更应该相信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发现和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激发;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得以顺利达成。

参考文献:

[1]刘银华.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评价之两点思考[J].中学生物学,2015(7):61-62.

[2]王芳芳.基于学科素养培养的高中生物评价机制[J].课程与教学,2019(16):44.

(作者单位:福建省三明市第九中学365001)

猜你喜欢
模型制作细胞分裂核心素养
浅谈毛根玩具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且行且思“开放型”的模型制作实验教学模式
工程模型创新在新时期大学中的实际应用
广西第六届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经验总结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模型制作项目化教学在钳工课堂的应用研究
例析有关细胞分裂的图文信息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