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奶牛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2020-11-15 11:32韩振兴常向阳赵钰洁姚晓萍
中国饲料 2020年19期
关键词:存栏山西省奶牛

韩振兴, 常向阳, 赵钰洁, 姚晓萍

(1.山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山西太谷 030801;2.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 210095)

奶牛是一种经过高度选育繁殖、品种优良的乳用型黄牛,具有适应能力强、耐粗饲、产奶量高等特点(张志新,2007),在国内畜牧业养殖中普遍受欢迎,尤其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牛奶消费在食物消费中的比重不断增加,奶牛养殖在畜牧业养殖中变得更受欢迎。山西省位于中国北部,地貌条件的多样性和四季气候的差异性使其拥有了品种多样、品质优良的牧草资源,并且随着人们对乳制品需求的不断扩大以及国家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实施,当地奶牛产业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目前已成为山西省一大重点发展产业。

1 山西省奶牛产业发展现状

1.1 年末存栏量总体呈上升趋势,部分年份有所下降 从2008—2017年的统计数据来看 (图1),2008年山西省奶牛年末存栏量为31.4万头,2009年下降至27.4万头,存栏量缩减可能是受当时售奶困难导致奶价偏低,一些小规模养殖场退出市场和自然原因等的影响。之后自2010年开始,存栏量持续上升,到2014年年末存栏量达34.7万头,2016年上升至40.7万头,随后又开始下降。总体来看,山西省近几年奶牛年末存栏量稳定在25万~40万头。

1.2 牛奶产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近几年上下波动明显 山西省牛奶产量呈总体上升趋势,由2008年的 68.2万 t上升到 2017年的 77.4万 t,2014年最高,为96.2万t,牛奶产量在一段时间内大幅度上升,一部分原因在于山西省奶牛产业经济效益提高以及各项优惠政策推动,使奶牛养殖户数量不断增加;另一部分原因在于提高了奶牛单产量。仅有2015年和2017年呈下降趋势,其中2017年呈锐减趋势,比上年减少17.7万t(图2)。

1.3 规模化养殖比重不断上升 根据2008—2017年山西省不同规模奶牛养殖场的数量变动情况可以看出 (表1),年存栏量1~49头的场(户)数量呈下降趋势,从2008年的75026户下降至2017年24660户;年存栏50~199头的场(户)数整体呈下降趋势,部分年份增幅明显,这可能和当年的奶价或者政策有关;200头以上的场(户)数量呈不断上升趋势,即规模化养殖比重不断上升。从绝对数量上来比较各规模养殖场(户)的数量增减变化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从相对比重来看,2008年年存栏50头以上场(户)数占比仅为0.24%,之后几年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直至2017年上升至1.24%,由此可见,山西省奶牛产业逐渐呈现出规模化的发展趋势。

2 山西省奶牛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规模化程度仍然较低 虽然从近几年的数据中可以得出,山西省奶牛养殖规模化程度逐渐提高,但是2017年年存栏50头以上场(户)数占比仅为1.24%,规模化程度仍然较低,小规模养殖仍然占据主要地位。其原因是小规模养殖成本较低,小规模养殖过程中所需要付出的购买种牛、购进饲料、经营销售等成本会较低,同时所需劳动力也较少,人工费用也相对低廉;其次,小规模养殖所需承担的市场风险较小,进出相对容易。

小规模养殖同时存在一些弊端:其一,市场决策水平低,小规模养殖户通常都是以上年的市场价格为衡量决定当年的生产规模,缺乏市场预测和合理规划的能力,容易出现盲目跟风生产的情况;其二,市场竞争力较弱,相比于小规模养殖来说,大规模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更容易形成养殖、饲喂与销售一条龙的完整产业链,更容易建立起长期合作,而小规模养殖户所能接收到的订单式生产较少,合作大多为短期且不具有连续性,在竞争过程中就处于被动或者劣势地位。

2.2 优质饲草料搭配不合理 由于养殖户缺乏合理搭配饲料的专业技术与经验,导致饲养过程中饲料的性价比较低,进而饲养成本大大提高,并且优质饲草料的不合理搭配,致使不能满足奶牛各个生长阶段所需的不同营养需求,因此奶牛的泌乳量也会下降。目前,虽然山西省内很多大规模奶牛牧场以饲喂苜蓿干草、全株玉米青贮等为主 (武海玉,2014),并且通过饲喂优质精饲料也大大提高了奶牛的产奶量(黄庆余,2018)。但是,玉米和黄贮及其秸秆仍然是中小规模养殖场中所饲喂的主要饲料,这些养殖场在以营养较低且适口性不太好的饲料饲喂奶牛的同时,为了提高奶牛的产奶量,会考虑在日粮中添加大量精料,反而导致奶牛代谢疾病增多,养殖成本上升,经济效益下降(章森,2013)。

2.3 奶牛良种率低 目前,奶牛良种率较低在我国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尤其在山西省,这一问题更是其奶牛产业发展过程中留存的未解决问题之一。由于奶牛良种率较低,导致各项生产性能指标较低,使得山西省奶牛产业较其他省有较大差距。山西省奶牛良种率低的原因主要有:第一,养殖户对品种的系统选育重视程度不够高,在一味地追求较大养殖规模的同时,却忽视了奶牛良种率对奶牛产业的影响,良种繁育技术的推广不到位,进而还会导致奶牛单产水平低、消耗饲料多、产品质量差等问题(王伟峰,2013);第二,改良奶牛品种较为盲目,缺乏目的性与针对性。目前全省的大多数养殖场并未对奶牛的改良方向做出明确的认识,也并未制定明确的奶牛改良育种计划,管理人员缺少对选种选配重要性的认识,更缺少对目前奶牛所存在缺陷的考虑,在选择优质种牛的过程中缺乏筛选和比较,对奶牛改良过程中改良方向的思考有所欠缺,成为制约山西省奶牛产业发展的一大障碍。

表1 2008—2017年山西省不同规模奶牛养殖场变动情况

2.4 奶牛疾病问题 目前,国内外动物的疾病日渐复杂多样,动物疾病种类增多,传播范围更加广泛,传播速度更快。而奶牛作为一种具有较高新陈代谢能力的动物,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较弱,在渐趋规模化、现代化的养殖过程中,奶牛的疾病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一大问题。大部分的养殖人员与管理人员防治意识比较淡薄,缺乏关于奶牛疫病防治知识的了解与学习,对动物疾病“防重于治”的原则并不重视,认为当前未发病的奶牛就体质好、发病率低,疏忽了疾病的防范工作,那么一旦奶牛患病,疾病迅速在牛群中间传播,治愈效果不明显,将严重影响奶牛产业的发展。

2.5 市场销售体系不完善 当前山西省奶牛产业面对市场的冲击,因生产不集中、专业化程度低、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还未能建立起完善的市场销售体系。山西省的牛奶销售大部分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售卖方式,未能建立起专业的销售渠道,缺少固定客户,牛奶的销售一直处于不稳定状态,长久以来销量也无法提高。山西省奶牛养殖以小规模养殖的农户数量居多,虽然近年来部分农户也加入了农业合作社,但大多数合作社还无法为农户提供有效的市场信息,也很少发挥农户与市场中间的沟通作用(彭志斌,2017),农户不能准确搜集到市场上及时有效的信息,当市场上牛奶的价格有较大波动时,因众多农户信息闭塞,市场知识较少,对市场的判断力较弱,则无法对市场当前动向做出正确预测,因此可能导致市场上牛奶价格较高时,盲目增加牛奶供给量,进而导致整体价格下跌,收益水平大幅下降。

3 促进山西省奶牛产业发展的对策

3.1 扩大养殖规模 将养殖规模扩大是山西省奶牛产业进一步发展的方向,更是紧密连接市场的渠道。首先,各级政府应当采取相应措施,完善相应政策,给予养殖户支持,加强奶牛规模化养殖中基础设施的建设,鼓励引导养殖户在稳定发展的基础上扩大规模进一步发展。其次,安排专业人员给予奶牛养殖户较为专业的知识讲解指导,由分散饲养的方式逐渐过渡到标准化、集约化的饲养方式,建立科学合理的饲养体系,建立专业的、有一定规模的奶牛养殖牧场和专业合作社。第三,落实规模养殖用地政策,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好规模养殖场的建设,吸纳周边的小规模养殖户集中入区饲养,并支持一些具有潜力的中小型养殖场进行适度改造或适度的规模扩大,实现规模养殖。

3.2 加强优质饲草料的合理搭配 合理搭配饲料,满足奶牛在各个生长时期的营养需要,可以提升奶牛的产奶量和牛奶质量,进一步提升经济效益(黄光强和王宇,2018)。奶牛自身的消化特点决定了其饲料需要按一定比例搭配,在养殖过程中不仅要看重优质精饲料的饲喂,还要重视粗饲料的合理用量喂养,这样既能降低饲养成本,也能保证产奶量的增长,维护奶牛的健康。扩大饲草料的种植区域是为奶牛提供优质饲料的前提条件和基础,政府应当选择适当干预,充分利用各类土地资源,在气候适宜、资源便利的地段开展优质饲草料的种植和加工,建立优质饲草料加工厂,为山西省奶牛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撑。目前有许多的奶牛养殖户没有对饲草料的搭配设置合理明确的标准,为此应当对奶牛饲喂人员进行专业的指导,使其充分认识到饲料搭配的不合理会影响奶牛生长发育、哺乳牛犊、泌乳等一系列过程,并由专业人员对养殖户开展关于饲料搭配问题的讲授与学习。

3.3 提高奶牛良种覆盖率 提高奶牛良种覆盖率是奶牛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首先,制定合理可行的计划,为现养奶牛的各项功能做全面的检测并记录,针对现有奶牛自身普遍存在的问题与缺点进行专业化的研究分析,以提高奶牛的各项指标为目的,针对性地确定改良方向。其次,奶牛育种改良作为一项连续性较强的工作,所需耗费时间较长且见效慢,因此建立关于奶牛育种改良工作的长期有效机制是必不可少的。最后,要建立奶牛良种核心群,通过优选优配的方式,淘汰各项指标落后的奶牛,提升奶牛群落的整体素质,优化牛群结构(武海玉,2014)。

3.4 加强奶牛疾病防控 关于奶牛可能产生的各种疾病问题,应当树立起“防重于治”的观念(杨贤钦等,2011),注重奶牛免疫力和抵抗力的提高是预防奶牛疾病出现的重要前提。相关机构要建立起各种疫病防控规章制度,监督各养殖户有规律地对奶牛进行免疫接种,定期注射药物预防疾病发生,及时地对奶牛进行健康检查,预防寄生虫的滋生和传染疾病的传播。养殖人员在日常工作的过程中要注意奶牛生长居住环境的卫生情况,保持周围环境尤其是产房的清洁卫生,经常对其周围环境进行消毒和通风,给牛群建造舒适健康的生活场所。

3.5 完善市场销售体系 目前,消费者对于牛奶的需求大幅上涨,奶牛养殖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因此建立完善的市场销售机制必不可少。奶牛养殖场在具备了一定规模之后,应当积极与市场沟通,建立起自己的销售渠道,及时掌握市场动态,也可以考虑注册自己的品牌,提高自身知名度,让自己的牛奶在市场上占据稳定的份额,建立好坚实的竞争基础。在高度信息化的时代里,也可以借助数字化平台,通过网络了解市场行情,在网络平台进行销售。建立完善的市场销售体系,能够激发养殖户的积极性,提高经济效益,推动山西省奶牛产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存栏山西省奶牛
4 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177.3 万头环比下降0.2%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
乍暖还寒时奶牛注意防冻伤
山西省右玉县的生态建设及其启示
山西省秋收已完成93.44%
鸡蛋存栏偏低 价格上涨
夏季奶牛如何预防热应激
山西省打开农产品供深通道
7月份生猪存栏首次实现同比增长
奶牛吃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