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

2020-11-16 01:49朱晓雷
东方收藏 2020年9期
关键词:普查文物保护书画

文物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它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文物代表了不同时期的文化和社会生活,是我们研究历史、追溯历史、认识历史的最佳媒介。文物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一旦损坏,将是不可挽回的,因此文物保护的重要性是不可言喻的,在文物保护过程中需要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途径对文物进行精心的保护。

本人有幸参与了2015年的全国性文物普查工作,更能深切体会到文物保护的重要性。现就对武汉博物馆在2015年的文物普查中文物保护的工作进行一个提炼性的回顾,主要围绕做好保护文物普查前的准备工作、在普查工作中保护文物的具体实施和文物普查后的成果三方面,以说明文物保护的重要性。

2012年至2016年,国务院统一部署开展了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普查范围是我国境内(不包括港澳地区)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等各类国有单位收藏保管的可移动文物。在国家的统一安排下,武汉博物馆积极响应号召,对多达5万件的文物按照国家要求进行了有效分类,对所需清理的文物进行保护性清理,对所有文物按国家要求建立数据信息并上传至国家文物数据中心。

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是对全国可移动文物的数据信息的建档,也是对全国可移动文物的有效管理和保护。

一、做好保护文物普查前的准备工作

(一)普查前的培训。国务院统一部署开展了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前,国家、省、地方就按照要求开办了相应的普查培训班,武汉博物馆文物普查人员也参加了培训学习,总的要求就是对文物建立有效完整的数据信息,为更好地研究、保护文物和传承历史文化。

(二)各级普查单位按普查要求准备相应的工作。武汉博物馆根据自身的情况将普查工作分成若干小组,如:青铜普查小组、字画普查小组、玉器普查小组、陶器普查小组、瓷器普查小组、杂件普查小组,各文物普查小组根据所普查文物的特点进行文物信息的数据采集和在采集信息时对文物的有效保护措施。

(三)普查中保护文物的要求。在普查中采集文物信息时对文物信息采集的环境的要求,如:书画文物在拍照环境中对温湿度、光照度都有具体的要求;在对铜器文物表面清洁时应注意的事项;接触文物时要戴好手套和口罩;在文物出库到入库拍照进行信息采集时必须要有3人同行;文物的出入必须由文物保管员的全程跟进以及相关的记录;文物入库时要还原到位等。

二、在普查工作中保护文物的具体实施

文物保护科学是融入文物资料、相关自然规律和环境蜕变,从而产生作用的应用科学技术。然而,在大部分文物保管过程中,文物的流转会造成二次破坏文物的情况,因此在文物流转过程中更需要制定有效的文物保护措施,认真去执行,才能避免文物保护过程中受到不必要的损伤。

(一)在普查中各小组对文物的保护措施。

1.书画普查小组在书画文物出库拍照时,先根据每天的信息采集量进行出库,如按计划一天要拍多少书画,既要按时完成任务,又不能疲劳作业,以免造成不良后果。根据几天的经验,一天拍50件左右的书画,既能保证质量和速度,人又不会疲劳。采集书画数据时,将环境温度控制在15℃至18℃、相对湿度控制在55%至65%,并排除空气污染、灰尘、光线、昆虫、微生物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对书画进行拍照时不同的书画的大小需要不同的拍摄背景支架,这就要求戴上专用接触书画的手套很细心地将书画固定在拍摄背景支架上,有些年代久远的书画更需要精心操作。书画拍照要用专业相机进行,不能用强光照射。书画信息采集建档完后由书画保管员用专用的锦盒放入专门的库房。

2.铜器普查小组在普查铜器文物时,最常见的就是一些铜佛像表面或其他部位需要清理,在老文物保管员的指导下,普查员用吸尘器、软毛刷、细绵布对铜像进行轻柔适度清理,不能用强力,在不破坏铜器文物原貌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清理保护。铜器文物清理保护完后进行信息采集建档,分类存放在相应的库房。

3.玉器、陶器、瓷器、杂件普查小组的文物品相较好,在普查时主要工作是数据信息采集,在拍照时要戴好手套口罩,接触文物时要轻拿轻放,手持文物时要稳。数据信息采集完入库要还原到位,存放在各自的库房。

(二)高效的文物数据信息建设。在文物普查时要对每个文物建立完整的数据信息档案,并对文物进行科学的分类,及时向国家文物数据中心上传完整的文物数据信息。武汉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5万多件,由于文物分类庞杂,数量众多,在文物普查中进行文字的录入、文物卡片的录入、高清影像数据的采集,就需要将具体事项落实到人,专人负责。对馆藏文物的文字、图形、图像、音视频资料等信息建立文物数据库。操作人员通过计算机处理将原始资料录入,形成完整的数字化信息系统,在进行信息采集部署时,有组织、有计划地安排到人,分工明确,相互协作,文物信息采集尽量采取采集与录入同步进行的方式,避免出现张冠李戴或残缺不全的数据信息。由于条件所限,藏品信息的采集和录入无法同步时,则由专人专责进行文字编辑,保管人员进行复核校对,并将相关的图片、影像等多媒体资料加注相应编码,然后再进行录入,以保障数据录入的准确性,保证各类资料信息在数据库中快速准确地连接,通过以上的工作更加有效高质量地将文物数据信息传输到国家文物中心数据库。建立完整的文物数据信息也是保护文物实体的有效途径之一,可以在获取文物信息时直接在数据库中查找,避免了对文物的直接接触损害。

三、文物普查后的成果

在第一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中,武汉博物馆通过此次文物普查,对文物分类、保护及文物信息化都有了新的提高。

(一)更加有效合理的分类。在文物普查前,武汉博物馆和武汉文物交流中心的合并,使武汉博物馆的文物数量和质量都上了一个台阶,由于合并后的时间限制,对文物的分类并不到位。在文物普查时,在人力、财力、物力都大力支持下,武汉博物馆对玉器、陶瓷、青铜器、字画、杂件都有了具体清晰的分类,从数量到质量都有了层次的划分,更便于以后的数据化分类管理和保护。

(二)在文物普查时对文物进行了科学的分类及规范的信息化建设,在以后的文物工作中能更有效地进行文物管理工作,也会进一步提高文物的保护途径。

(三)通过此次文物普查,建立了科学有效详实的文物数据信息库,利用丰富的文物数据信息库,不断增强数字博物馆的信息量,既能更好地传播文物知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也能增强数字博物馆的利用效能,从而减少对接触文物的直接损伤,更加有效地保护实体文物。

四、结语

综上,在2012年至2016年的全国第一次文物普查的过程中,各个普查单位都得到了提高和成长,为完善全国文物数据化建设提供了基石,使国家对全国现有文物的数量有了精准统计,更为国家有效保护文物提供了详实的数据资料,也为今后的文物保护提供数据依据。

(朱晓雷,武汉博物馆馆员;研究方向:文物保护研究、文物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李博,文物保管和文物陈列中的保护意识分析(J),工业C,2016(6):34;

(2)彭敏,探索以文物保护意识为导向的文物陈列与保管(J),卷宗,2018(31):69;

(3)姜燕燕,新时期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題及对策(J),中文信息,2017(9):43;

(4)陆春红,保管和陈列中的文物保护意识(J),中文信息,2016(2):106-107;

(5)唐锋,保管和陈列中的文物保护意识(J),人间,2016,20(12):20-22;

(6)严间开,提升纪念馆文物在陈列和保管中的保护意识(J),文物世界,2015(4):66-68;

(7)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普查文物保护书画
文物保护利用信息化建设研究
地下文物保护首要举措考古勘探程序应前置
当前文物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分析
分析地方文物管理所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2018年中国将开展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
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系列漫画
小小书画廓
学习调查要“四会”
与普查一起成长
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