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抑后扬需要讲究分寸

2020-11-16 02:07张和忠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20年10期
关键词:特地拔萝卜分寸

张和忠

先抑后扬,是一种人物描写技巧。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是先从相反的贬抑处入手。用这种方法,能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运用这种方法,作者在构思与写作过程中,抑扬前后应具有对照性,而且大多是采用相反对立的形式构成对照;对于抑扬两者,不可等量齐观,抑,起的是衬垫作用,重点应是后面的扬;抑与扬都要讲究分寸,恰到好处方能真实可信,使人信服。学生习作如下:

那一份温暖不能忘怀

江苏常州华罗庚实验学校八(7)班    陆彦宏

我印象中的外婆,不易讓人亲近,如果稍冒犯了她,批评的话语如汹涌的江流会将我淹没。因此从小我就讨厌外婆,不愿和外婆亲近。

一次,我到乡下外婆家吃饭,看到表弟表妹才拔了萝卜回来,望着他们开心的笑脸和提回的劳动成果,我心生羡慕,便小声地请求外婆:“我也想拔萝卜,可不可以呀?”果不出乎意料:“都这么大了,不好好学习,一天到晚想着别的事,看你表弟表妹玩,你也跟着他们玩?难怪你妈总说你学习上不去……”我失望地撇了撇嘴,转身赶紧跑开了,生怕外婆再唠叨个没完。

隔了一段时间后,我又被妈妈劝说着到外婆家吃饭。一进门,就看见外婆候在门口。她一见到我就说:“小东西,你上次不是说要拔萝卜吗?我给你特地留了两根,你也去试试吧,记住要好好学习。”我愣了愣,没有想到外婆还会记得,瞬间开心得直往田地里跑。外婆在后面大声叫道:“你慢点,别走到田里去,鞋会弄脏的!”我已经冲出去好远了,转过身看外婆,她还在家门口,正一步一拐地想快速地追过来,却又无奈于腿脚的不便,只得慢慢向前挪着……我禁不住细细打量外婆,风湿性关节炎让她正常的走路变得十分困难,那身板再也不像我印象中的那样笔直,头上渐白的头发也向我诉说着,外婆不再是我印象中那个“强悍”的女人了。我急忙快速跑回去搀着外婆,慢慢走向田里。

到了长着萝卜的地方,外婆先用两只塑料袋把我的鞋裹得严严实实,嘴里不断叮嘱我:“小心点啊,那萝卜叶上有刺儿,扎手,我特地给你空了两根最大的,好拔。”拔萝卜远比我想象中的要难,外婆见我拔不出来,便上前帮我。她用那双温暖却布满老茧的手紧紧地握住我的手,说:“拔萝卜啊,要像这样,先轻轻摇晃,使周围泥土松动一些。”果然在外婆的帮助下,我很轻松地拔出了一根萝卜。望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我冲外婆开心地笑了。外婆看着开心的我也露出了笑容,那脸上布满了如被刀刻了似的皱纹,却如花一样美丽。那一刻,我原本觉得扎在爱上的刺似乎也像拔萝卜一般被拔去了。

这份温暖令我永远难忘。

文章先总写对外婆的印象“不易让人亲近”且爱唠叨,因此,“从小我就讨厌外婆,不愿和外婆亲近”。但长辈对晚辈的严厉,应该,也必须,所以合乎情理,这就是分寸的把握。

再如,文章“抑”的部分,写的是“我”看到表弟表妹拔萝卜觉得好玩,便请求外婆,外婆不但没有同意,还数落了“我”一通,拔萝卜是小孩子玩的,对于一个初中学生,精力应该放到学习上。于“我”而言,这是外婆的偏爱,这样的认识也合乎情理。作者没有夸大事实,这就是讲究分寸。

又如,文章“扬”的部分,写的是外婆特地留了两个大的萝卜给“我”拔,既满足了“我”的欲望,又与上文构成鲜明的对照,这样的情节安排完全在情理之中,尤其详写了外婆教“我”如何拔萝卜,体现了外婆的特殊关爱;再加上“我”真正意识到了外婆的年老体衰,就自然有了“我原本觉得扎在爱上的刺似乎也像拔萝卜一般被拔去了”的深刻感悟。文章的“扬”实实在在,真切可信。

(江苏省常州华罗庚实验学校;213000)

猜你喜欢
特地拔萝卜分寸
说话的分寸
《我在时间尽头等你》从甜到齁 注意分寸
为官要有“分寸感”——分寸更是见精准
《举重 》等
基于语料库的汉日语词汇对译研究——以“特地”“特意”与“わざわざ”等词的翻译为例
拔萝卜
如果你想拔萝卜,就这样!
拔萝卜
令人目眩神迷的冒险岛
婚姻的智慧,是分寸和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