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泥产业的发展趋势研究

2020-11-16 05:52孙浩
财讯 2020年1期
关键词:市场需求水泥供应链

摘  要:近年来,我国水泥产业在较快发展的基础上,进入了稳定经营的时期。在我国水泥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市场需求、宏观政策、技术变革、供应链是主要的影响因素。未来,我国水泥产业短期内仍有着较好的发展前景,但在长期内需要在结构、技术与市场等方面进行深度调整。为此,就需要加强市场研判与分析,改进技术与供应链组织,并努力开拓海外市场。

关键词:水泥;市场需求;供应链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在城镇化与基础设施建设的带动之下,建筑工程项目的大量出现,使水泥产业获得了十分快速的成长。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水泥产量第一的国家,总产量占全球的一半以上。庞大的产业规模既有力支撑了国家建设,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和挑战。未来,面对新的市场环境与经济状态,水泥产业如何选择和建设将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我国水泥产业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水泥产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不过,随着城镇化建设进入新阶段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水泥行业经营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据统计,如图1所示,2012-2019年我国水泥产量在20-25亿吨之间波动,2019年水泥熟料产量15.2亿吨,同比增长6.9%,水泥产量23.3亿吨,同比增长6.1%;实现营业收入1.01万亿元,同比增长12.5%,利润1867亿元,同比增长19.6%。由此可以看出,我国水泥产业在2012年之后,进入到一个稳定经营的阶段,总体规模保持稳定。

从价格方面来看,2019年全国通用水泥平均出厂价格414.2元/吨,与去年基本保持一致。从月份上看,8月价格最低,为403元/吨;12月最高为437元/吨,波动幅度在5%左右。从中可以看出,水泥行业面对的市场需求较为稳定,加之产能本身也比较稳定,使得整个市场供求相对较为平衡。

从生产商方面来看,2019年,我国水泥行业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据统计,2019年,前50家水泥企业(集团)熟料产能占全国总产能76%,其中,中国建材和安徽海螺水泥总产能分别为5亿吨和3亿吨,居世界第一和第三名。由此可见,我国的水泥生产也存在着较强的集中度情况。

综合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当前我国水泥产业的发展较为稳定,并且也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市场格局,进入到成熟发展的时期。

二、我国水泥产业未来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作为一种重要的工程建筑材料,水泥的生产与使用也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对于我国水泥产业而言,未来的发展也必然要面对复杂的环境。

(1)市场需求

从产业角度来看,水泥的市场需求主要是各种建筑工程项目产生。因此,这些工程项目的数量和规模就变得格外重要。而工程项目的数量和规模又会受到更多因素的影响。首先,经济的发展。建筑工程的实施往往都与社会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和居民居住需求有着密切的关系,后者则与经济发展态势直接相关。在经济发展向好时,基础设施与居住需求会显著增加,进而带动各种建筑工程增长;相反,则会减少工程领域的支出,抑制工程数量的增长。其次,固定资产投资。很多建筑工程项目本身与固定资产密切相关,包括政府部门投资建设的公共服务设施,居民部门建设的各种生产生活设施都是如此。在固定资产投资增加的情况下,建筑工程的数量和规模就会显著增加,对于水泥生产的带动能力就会加强;反之则会限制工程项目数量,影响水泥的生产与销售。

从近年来,我国水泥产业经营的市场拉动情况来看,房地产行业无疑是最为重要的需求来源,而它本身与经济发展和固定资产投资都有着密切的关联。

(2)宏观政策

在我国经济运行的过程中,宏观政策有着重要的影响,水泥产业自然也在其中。总体来看,宏观政策对于水泥产业的影响覆盖到“供”与“求”两个方向。首先,在供给侧方向,水泥产业作为一种基础原料产业,本身也是高耗能产业,它的规模需要与国民经济的需要相匹配。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势必会通过一些宏观政策来对水泥产业的供给进行调节,近年来的“去产能”政策,就对整个行业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影响,不仅抑制了整个产业产能的增加,也推动了生产商的集中化。其次,在需求侧方面,宏观政策的影响主要是间接的。例如,近年来国家对于房地产市场的强力干预,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地产项目的开发规模。作为房地产建设的基本原料,水泥对于该市场的依赖是比较突出的。在宏观政策的作用下,房地产市场对于水泥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变化,进而会对其整个产业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

(3)技术变革

对于水泥产业而言,除了宏观方面的影响因素外,建筑工程领域的技术变革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水泥作为一种传统的建筑材料被广泛应用与各种建筑工程之中,不过随着人们对水泥使用的增加,其自身存在的缺陷也日益突出。在这种情况下,新材料、新工艺在建筑工程中的使用也越来越多。以商业建筑来说,出于抗震性的需要,钢材的使用量就会增加,甚至在市场中出现了以钢材为主框架,各種板材进行搭配的无“水泥”工程,这势必会挤占水泥在工程中的使用。

同时,从水泥产业本身来看,技术的革新也会发生在自己身上。通过新技术的应用,水泥生产的能耗会降低,成本会减少,同时性能会得到进一步的改进。但不同企业对于这些技术的掌握程度是不同的,这就会推动水泥产业在供给层面发生改变,逐渐形成生产主体的集中化,进而间接地对整个市场和产业产生更深层次的影响。

三、我国水泥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与策略

(1)我国水泥产业的发展趋势

在长期内,水泥产业调整将成为必然选择,并逐步过渡到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并列发展的格局。从长期看,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必然会有基本结束的关口,一旦完成了此项工作,与之相关的房地产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工程需求势必会大幅减少,对于水泥的需求也会随之降低。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市场的萎缩必然会造成供求关系的变化,水泥企业要想走出困局,就必须要在国际市场上扩展空间,而这就需要企业在技术、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地提升。因此,在长期内,水泥产业将进行深度调整,整体规模会有所下降,但产业技术水平会显著提升,并且从以国内市场为主转变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并重的格局。

(2)我国水泥产业的发展策略

面对未来复杂的发展环境,水泥产业应以提升自身竞争力和品质为基础,采取积极策略来加以应对。

1.加强市场研判与分析。水泥生产是一种长期项目,做好市场的预判是成功的前提。因此,水泥产业未来需要加强市场研判与分析能力的建设。首先,企业本身管理层要加强对市场信息的搜集与分析,可以通过第三方企业等方式来进行,这样可以提高市场分析的准确性。其次,对于部分地区或者关系比较好的企业来说,可以组建一些商会或者企业联盟,通过集中大家的力量来增强研判分析能力,同时也可以利用不同的视角,对市场发展趋势有一个更加客观和全面的分析。最后,要利用好大数据的功能,使用一些专用软件来做市场分析,提高分析本身的质量和准确性。

2.改进技术与供应链组织。对于水泥产业来说,技术与供应链是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提高技术的先进性和供应链的稳定性是未来我国水泥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首先,要加强技术方面的研发与更新,根据市场需求趋势的变化,对现有的生产技术进行改进,以使水泥产品可以更加适合市场,防止被其他材料取代而影响自身的发展。其次,要完善供应链的组织与保障。对于大型水泥企业来说,可以通过企业重组等方式,并购部分上下游企業,将供应链内置化,提升企业生产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则要完善库存管理,提高抗风险能力,同时强化与配套企业的关系。

3.努力开拓海外市场。未来,水泥产业走出去是个必然的趋势,也是应对长期国内市场受限的必然选择。为此,企业首先要对这一市场趋势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并在技术和人才等方面做好储备,以应对海外市场的需要。其次,要采取积极措施扩展海外市场空间,一方面主动参加其他国家举办的各种展销活动,提升自己在海外市场的知名度;另一方面,可通过加强与我国海外工程承包企业的合作,来构建海外需求,进而形成有效带动。最后,可以采取海外并购或者直接开办分支机构的方式,来利用海外市场和资源进行经营,这样可以避免水泥利润不足的缺陷,也可以更好地经营海外市场。

四、结论

水泥是现代建筑工程的重要材料,水泥产业则是国家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水泥产业在较快发展的基础上,进入了稳定经营的时期。对于我国水泥产业来说,其发展会受到市场需求、宏观政策、技术变革、供应链等因素的影响。未来,我国水泥产业短期内仍有着较好的发展前景,但在长期内需要在结构、技术与市场等方面进行深度调整。具体可以通过加强市场研判与分析,改进技术与供应链组织,努力开拓海外市场等措施来实现。

参考文献

[1]简延之.“百年老厂”将倒在“百年门口”的警示:水泥业“优等生”为何也遭“关闭”?[J].中国建材,2020(08)

[2]简延之.水泥业正在怎样“追高”—金隅冀东水泥企业探访记[J].中国建材,2020(02)

[3]陈兴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水泥业财务绩效实证分析—基于A股上市公司经验数据[J].中国经贸导刊(中),2018(32)

[4]梁喜琴.贵州水泥需求下滑叠加新增产能 双重压力下水泥业面临发展困境[J].中国水泥,2019(06)

[5]郝兰英.水泥企业生产成本控制要点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9(13)

作者简介:孙浩(1987.3-),男,汉族,河南省周口市,本科,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

猜你喜欢
市场需求水泥供应链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A Private Practice
2018年一季度中国理财市场需求潜力地区排名
改变集装箱供应链商业模式
面向市场需求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产品可靠性与供应链集成优化设计研究
天价水泥
基于顾客满意度的供应链绩效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