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教育视域下高校网络电信诈骗的思考与对策探究

2020-11-16 05:51王向阳张家华徐玮嘉张慧艳
山东青年 2020年9期
关键词:防范策略高校

王向阳 张家华 徐玮嘉 张慧艳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高校网络电信诈骗案件的发生几率逐年增加,各种网络电信诈骗犯罪层出不穷,大学生已成为网络电信诈骗的主要受害群体之一。对高校网络电信诈骗的特点进行研究,创建完善且科学的网络电信诈骗防范策略,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防范意识,降低学生上当受骗的几率,最大程度的保障学生财产安全,并且对促进创建和谐安全的校园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校;网络电信作骗;防范策略

近年来,不法犯罪分子针对高校学生网络电信诈骗案件屡见不鲜,校园网络电信诈骗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财产安全的危害十分严重的。因而,对高校网络电信诈骗的特点进行深刻的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防范对策,对于高校教育大学生防范电信诈骗,保护学生的财产和身心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网络电信作骗的特点

1.诈骗形式和内容多种多样,迷惑性较强,很难区分真假。高校有着其特殊的性质,是学生们日常生活最重要的场所,且大部分学生都缺乏社会经验,容易受到暗示引导,上当受骗,学生相对单纯的这种性格常被诈骗人员所利用,使学生的财产安全受到威胁。网络电信诈骗的形式和内容多种多样防不胜防,由于科技的飞速发展,诈骗的手段也在不断的升级,互联网诈骗有着逐年上升的趋势。高校校园诈骗常见的形式有19类48种主要网络电信诈骗犯罪,特别是刷单类,代办信用卡、贷款类,理财类,网络交友诱导赌博投资诈骗类和冒充购物客服退款类5类。这些诈骗方式呈现出多变性、迷惑性的特征,往往使得高校学生防不胜防,掉入诈骗分子的圈套。

2.破案难度大,破案率低。网络电信诈骗案件多为跨地区、跨省市甚至是跨境作案,网络电信诈骗案件的受害大学生并没有和犯罪嫌疑人接触,很难描述犯罪嫌疑人的行为特征,联络工具通常为QQ、微信、支付宝等,因此,警方接到学生报案后也很难抓捕犯罪分子,这也直接或间接的导致了即使受骗学生报了案,被骗的钱财也无法追回的情况出现,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影响到高校学生在受骗后报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更不利于网络电信诈骗案件的侦破。

3.熟悉学生心理,目的性强。大学生普遍思想单纯、存在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网络安全意识差等是大学生遭受网络电信诈骗的主要原因。大学生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了独立判断是非的能力,但在校园的学习生活中,学生关注的事情通常较为单一,大多数大学生涉世未深,社会阅历尚浅,在遇到重大突发事件时便会显得不知所措。大学生还缺乏深入思考问题的能力,容易受到诱骗,稍微不注意,便会便会落入“套路贷”等电信诈骗的圈套。

二、高校网络电信诈骗发生的原因

1.网络时代导致个人信息泄露更为容易。高校学生的学习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网络的频繁使用学生的个人信息被网络大数据平台所记录,某些平台或机构等为了一己私利,将高校学生的个人信息进行非法出售。大数据时代给高校学生的生活学习带来了方便,同时也增大了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

2.高校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相对较弱。象牙塔中的学生思想单纯、防范意识较差,遇事不够理智、明辨是非的的能力较差。在面对电信网络诈骗时,通常这些弱点被网络电信诈骗犯罪分子所针对利用,如不加甄别的盲目相信一些所谓的中奖短信,不假思索的在诈骗分子的引导下多次汇款给对方等。

3.学生缺乏系统的防防网络电信诈骗教育。高校对于相关网络电信诈骗的案件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相关的网络电信诈骗教育机制、安全提示还有所欠缺。由于网络电信诈骗案件的频繁出现,目前各高校加强了对学生预防网络电信诈骗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但这种教育一般是参加相关安全知识测试、通过微信、QQ群等形式进行提醒,从教育的方式、内容和力度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部分地区高校网络电信诈骗案件频发,总得来说,高校对学生预防网络电信诈骗教育不够深入,没有能形成完善合理的教育体系。

三、防范校园诈骗,构建和谐校园的思考与对策

1.大学生防范网络诈骗意识培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对大学生防范诈骗意识养成的作用及地位,从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入手对网络诈电信骗防范的方法和策略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大学生自身特点和网络诈骗的特点,建立健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网络安全教育机制,对学生进行全面的防骗教育。

2.增强法制意识,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大学生需要强化自身的法律保护意识,善于借助法律武器来保护个人财产安全。部分学生被骗之后觉得这是不好或者丢人的事情,怕遭受同学们嘲笑或用异样的眼光看待自己,因此不愿意向辅导员、班主任说明情況,也不愿意公安机关报案,这种想法与行为变相的促进了网络电信诈骗行为的产生。因此,为了避免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大学生需要对相关的法律法规内容进行学习,提高法律意识,学会借助法律武器来保护个人财产安全。

3.完善考核指标体系。在高校网络电信诈骗防控体系中,辅导员、班主任、任课老师也需要积极参与诈骗防控体系的筑建与完善,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高校网络电信诈骗的防骗能力。高校可把网络电信诈骗发案情况纳入辅导员、班主任、教学老师的绩效考核,最大程度的引起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的重视,营造全校共同预防网络电信诈骗的氛围。

4.通过设立宣传栏、张贴海报、悬挂警示标语横幅、发放宣传资料、制作宣传展板、开展咨询答疑等形式,宣传常见网络电信诈骗犯罪的规律特点、防范措施等,增强高校学生防骗意识,形成广泛的防范宣传氛围。通过主题班会、邀请公安干警宣讲、发挥QQ群、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向学生宣传普及网络电信诈骗违法犯罪形式,提高自身防范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网络电信诈骗案件发生。通过发放《学生网络电信诈骗警示教育宣传手册》、张贴学生防范网络电信诈骗警示教育案例等形式,增强学生防骗、识骗技能、提升防范意识。同时,通过开展防诈骗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小视频教育大赛等,进一步增强学生参与防骗的主体意识,增强防范的责任感和积极性。

5.加强学生日常网络活动和消费行为的教育引导,倡导理性的网络消费,涉及较大金额的网络支付需征询辅导员、班主任意见,协助排查甄别防范诈骗。注重引导学生参与文明的网络活动,拒绝各类投机意识的网络刷单等活动,对有特殊经济困难的学生可安排勤工助学岗位或通过各类助学等途径解决,并密切家校联系,与家长一同做好学生教育引导,避免造成财产损失。

四、总结

网络电信诈骗对高校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在造成财产损失的情况下也危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大学生作为国家民族未来的,需要时刻保持警惕,避免遭受网络电信诈骗。国家、高校、家长应协同构建网络电信诈骗防控体系,查漏补缺、发挥最大力量,共同防网络电信诈骗对大学生的伤害。

[参考文献]

[1]赵睿佳.新型电信网络诈骗案中高校学生被骗情况法律分析[J].法制与社会,2020(09):64-65.

[2]李珊,程铭.高校电信诈骗事件引发的安全教育工作反思[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8,26(08):76-78+87.

[3]陈龙涛,等.基于网络安全视角的大学生网络诈骗防范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7(05):86-91.

[4]马李芬,吕尧.高校电信诈骗犯罪的解析及治理路径[J].北京警察学院学报,2017(04):110-114.

[5]林梅玉.高校诈骗的特点及对策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31(12):68-70.

(作者单位:新疆石河子大学药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0)

猜你喜欢
防范策略高校
电力施工企业劳动关系管理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策略研究
新形势下化工企业财务风险及防范策略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