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互联网+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发展的思考与对策

2020-11-16 05:53王越英
丝路视野 2020年8期
关键词:社区居家养老发展思考互联网

王越英

摘 要:“互联网 +社区居家养老 ”模式是信息化和人口老龄化飞速发展下,养老行业的必然发展之路。该模式借助互联网平台将家庭、社区、专业化服务机构有机结合在一起,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提供以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心理慰藉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全面提升了居家老人的生活品质。

关键词:“互联网”+ 社区居家养老 发展思考

一、“互联网+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在武汉市的实施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一)实施的基本情况

2017年武汉市开始在全市推广“互联网+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经过两年多的发展,目前已初步形成了社区嵌入式、中心辐射式服务网点以及区级统分结合平台有机构成的“三位一体”的服务模式,重点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洁、助医、远程照护的“三助一护”服务。据统计目前,武汉市已在40个街道设置了54个“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网点,“三助一护”服务老年人群覆盖率达46%,服务老人52万余人次。老人在家中就可以享受到专业的助餐、助洁、助医和远程照护服务,较好地解决了高龄、空巢、半失能、特困老年人的居家养老难题。2019年该模式在湖北省民政工作会议上被评为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民政改革新成果、新经验,并在全国引起巨大的反响。

预计到今年底,本市中心城区将设置82个社区嵌入式或者中心辐射式服务网点,逐步形成以“三助一护”(即助餐、助洁、助医、远程照护)为主的全方位覆盖、全过程监管、全天候响应的养老服务网络。“三助一护”服务能有效应答的街道达100%,实现在半径一公里以内提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二)武汉市“互联网+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武汉市“互联网+社区居家养老”模式还处在探索发展阶段,有很多方面亟待完善。

第一,武汉市对“互联网+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以及服务内容宣传力度不够。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相当一批老年人“互联网+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以及所提供的养老服务和产品并不太清楚,即使是在一些试点地区,老年人大多只是有所耳闻的,对社会化、市场化居家养老服务认同程度并不高。如某街爱照护颐养中心,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拥有30张床位,生活及服务设施都非常好,但接受养老服务的老人却不多,该服务网点非常冷清。这说明周边的居民对服务中心提供的养老信息还不太了解,购买养老产品或服务的意愿并不高。

第二,服务供给与需求方面不太匹配,武汉市开展的“三助一护”的养老服务,助餐是放在最前面的。而我们通过对老人的调查发现,目前本市老年人最希望开展的是上门医疗服务,然后才是家政服务、送餐上门、代购等等。如果需要送餐,就必须另外再加2元的送餐费,并且有时送餐还不太及时,导致有些老人不太满意。

第三,智能设备便利性、适老性有待提高。目前在本市居家养老应用比较广的是呼贝互联网智能吊坠,其中在设置的安全功能中,可以准确定位,当老人发生意外时候可以报警。但是要配合电话卡使用,当老人发生意外时,要通过录制周围10s语音来判断老人所处环境。假如老年人独处或周围环境比较安静的话,就难以发挥作用了。另外,节目功能也比较复杂,操作麻烦,智能产品对老人来说并不“智能”。

第四,养老服务工作人员数量不足,整体质量服务也不高。“互联网+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作为新兴事物,对一线为老服务人员数量和质量都有着更高的要求。如在数量配比方面,按照本市出台的“互联网+社区居家养老”模式设施建设规范中的要求:中心辐射式或社区嵌入式服务网点应以远程照护为主要服务项目,为远程照护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的人员比例不低于1∶8。但实际操作中很多社区做不到。如在某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中从事养老工作的人员不到70个人,而社区有将近1300个老年人,相当于一个养老工作者要承担近19个老年人的服务工作。而且这不到70人的养老服务人员中,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只有12人,专业化水平比较低,其他大多都是小区内四五十岁的下岗、失业人员组成,且不论其责任心与职业度如何,其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一定是有所欠缺的。这样的状况是不能适应未来“互联网+居家养老”模式发展需要的。

二、关于加快“互联网+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发展的思考

(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完善相关政策体系

首先,政府要营造爱老、敬老、孝老的社会氛围,加大“互联网+社区居家养老”的服务产品的宣传力度,进一步完善对老年群体的补贴扶助政策,提升老年人群對付费养老产品与服务的消费能力。其次,建立健全多元化、动态的服务监督机制。

(二)发挥社区的中心作用,整合养老服务资源,丰富养老服务内容

首先,加大社区居家养老宣传,积极回应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丰富具体服务项目。比如可以向上海学习。在社区设立专职的养老顾问,向市民发放养老服务清单。其次,社区可以依托互联网技术,集合社会上各种资源,如医院、家政、餐饮等,为养老服务提供平台、整合资源、构建网络,积极回应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丰富具体服务项目。例如,日常生活照料、生命安全、家庭亲情和社会交往、精神文化等方面的不同阶段需求。因此,服务方应根据老年人个人及其家庭的实际情况,利用大数据详细分析每一位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老年人所最需要的服务和个性化服务,促进居家养老服务向精准化、多样化发展。

(三)创新发展居家养老智能产品

“互联网+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下,老年人对智能养老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操作简单、安全、实用、价格便宜是目前大多数老人的选择。与此同时,智能养老产品不仅需要满足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也要满足其精神上的陪伴需求。当然,我国的智能养老产品发展时间较短,在发展过程中还需要借鉴国外的研发经验。

(四)注重人才培养,培养高素质的居家智慧养老专业人员

互联网技术只是一个媒体和平台,养老服务最终还是需要专业很强的人去实施。因此在“互联网+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下更需要一批有专业化素质和知识技能的从业人员。首先,可以利用本市高校众多,教育资源优质的条件,与高校合作开设养老服务专业,采取委培协议、定向培养的方式,培养养老服务专业人员,毕业后分配到居家社区养老中心工作。其次,鼓励现有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学习信息技术、医疗护理、心理健康、膳食营养等方面的综合知识,不断提高为老年人服务的能力。再次,逐步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的薪酬福利待遇,吸引更多的人员投身到养老服务行业之中。 最后,创新并推广志愿服务形式,通过“时间储蓄银行”等银龄互助的形式,鼓励低龄老人加入到对高龄老人的照顾中来,在低龄老人成为高龄老人后,能够享受到之前“储蓄时间”的免费照顾服务。

参考文献

[1]李家磊,申翊人.发展社区居家养老的SWOT分析和对策——以武汉市为例[J].学习月刊,2015(6):13—14.

[2]夏艳红,束依,邓迎松,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现状及对策研究——以武汉市武昌区为例[J].科技创业月刊,2014(05):40—41.

猜你喜欢
社区居家养老发展思考互联网
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居家养老的探索
关于充分发挥学生专业社团作用的思考
关于我国计算机教育MOOC发展的思考
南昌市社区居家养老照护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