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建言“接地气”的价值

2020-11-17 08:03于平
民主与法制 2020年20期
关键词:阎志接地气建言

于平

在刚刚结束的今年全国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的议案、提案、建议等频上热搜,引来社会一片掌声。

比如,全国政协委员朱征夫提出,中央政府向每位公民发放2000元消费额度的疫情补贴,以直接帮助困难群众渡过难关;全国人大代表杨宝玲建议,政府制定统一的地摊经济准入许可证、从业资格条件和商品入市手续,给予地摊经济从业者合法地位;全国人大代表阎志则建议,直接向湖北所有小商店、小餐馆、汽修店、理发店、药店等小微商户发放补贴,将“保市场主体”落到实处,等等。

这些代表委员的建言为何能引起舆论热议,让公众纷纷点赞?关键正在于其民生视角和关怀态度,这些建言要么关乎民众日常生活的冷暖,要么是当下急需破解的社会难点和痛点。代表委员以“接地气”的姿态,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积极反映民众的所思所盼,自然会得到社会的广泛拥护。

“接地气”的两会建言,其重要价值在于助推现实问题的解决。比如杨宝玲代表建议政府给予地摊经济从业者以合法地位,直面的正是城市公共管理争议已久的两难,究竟是“一刀切”式地维护城市秩序?还是为民生需求提供必要的便利?中央文明办近日已明确表态,要引导各地在文明城市创建中保障民生需求,在今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不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代表建议与国家大政不谋而合,足见给路边摊贩松绑已成为社会共识。而杨宝玲代表的更具细节性、可行性的建言,无疑为改革理念的真正落地提供了宝贵的思路。

再以阎志代表的建言为例,此前,从国家到地方已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小微企业的措施,包括减免税收、社保费用,降低贷款成本等等。而阎志代表直接建议向小微商户发放补贴,且发放重点集中于疫情最为严重的湖北,显然更加贴近重点疫区小微企业的生存现实,也为国家扶持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方向。

每年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的建言可谓海量,其议题也极为广泛。但真正脱颖而出的,往往是那些关乎民生民情、回应民众关切的建言,在舆论热议中不断放大其建言效应。这样的事实足以证明,代表委员只有说出公众所想、提出公众所问,才能最大程度地呈现出建言的价值。而这种“接地气”的建言,既是社会所需、民众所盼,也是两会的政治意义之所在。

代表委员代表民众参与议政,真实才是最大的力量,“接地气”才是最高的水平。只有一切为了民众,一切源自民众,才能增加议案、提案、建议的“分量”。否则,就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倘若没有“地气”,也就没有“底气”,凌空蹈虚、泛泛而谈的建言,不仅对解决现实问题没有太多益处,也难免浪费宝贵的议政资源。

两会建言要真正“接地气”,需要代表委员具备民生的情怀,体恤民生的处境,敢于为民生发声。其实,纵观近些年两会出现的诸多“接地气”建言,并非有多少出人意料之处,只不过是原汁原味地传递了一些社会诉求、民众心声。而代表委员的议政行为,首先需要的正是这份良知和勇气,敢于直言政府工作的不足,积极筹划解决问题的方案。

两会建议要真正“接地气”,还需要代表委员具备踏实的履职精神。代表委员要想务实地帮助民众解决问题,就必须深入基层,了解民众的真实需求。以阎志代表为例,在提出给小微商户发补贴的建议之前,曾联络组织了一次对武汉民企现状的全面调查,先后收到700多份问卷,由此对民企尤其是小微企业的困难有了真切的了解。阎志代表曾向媒体披露,许多小微企业和实体小店“几个月没有开门,现在开门了又没什么生意,几乎贷不到款,要负担水电费、房租,还要养活一家人、几名员工,真的不容易”!不难想象,倘若没有“接地气”的调研,怎么可能说出这番“接地气”的感悟?又怎么可能提出“接地气”的建议?

对于两会代表委员而言,“接地气”既是角色本位和职责所系,也是公众的期盼所在。只有敢于说真话,善于“接地气”,其建言才会拥有坚实的社会基础,发挥最大的政治效应,而代表委员才会赢得更多的信任、尊重和认同。我们期待,未来的两会实践,将涌现更多“接地气”的建言,助推更多高质量的公共政策出台,也从根本上提升两会政治的价值和意义。

猜你喜欢
阎志接地气建言
诗人阎志韩文版诗集获韩国“文学青春国际文学奖”
阎志:湖北首富托举家乡“生命之舟”
一口气捐赠10家医院的“诗人”阎志
建言“一带一路”融资机制
为河南更出彩建言
建言高速公路服务区实现“双提升”
诗言志 诗人阎志
树智库标杆,为改革建言
中水电,在老挝“接地气”有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