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不是一刀切

2020-11-17 14:05钱立功
共产党员(辽宁) 2020年23期
关键词:死板匾额基层干部

文/钱立功

规范化是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规范化包含的内容很多,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科学化。科学化是保证管理活动合理有效、切合实际,并便于操作和持续推进,能有效提高管理效能的前提。

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地方和部门对规范化的理解发生偏差,制定相关政策过于死板,缺乏科学性,念歪了规范化的“经”。如有些地方为了加强城市规范化管理,要求统一沿街店铺匾额标识,结果在一条街上“千店一面”,每家店铺门口悬挂的匾额店名,不仅样式一致,连色彩、字体都一模一样,让人一时摸不着店门。特别是一些老字号门店在“统一规范”下失去了传统的特色,让人颇觉遗憾。再如有的地方要求在农村建立志愿者服务队,不顾在村实际人口,僵硬地要求志愿者注册人数要达到该村户籍人口的10%以上,导致基层干部不得不找人挂名,如此“规范化”让村干部感到很无奈。

毛泽东同志曾说:教条主义是不落地的,它是挂在空中的。我们不要搞教条主义,要脚踏实地地为实际服务。防止规范化成为教条化,首先在制定工作标准上,要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吃透上情,摸清下情,坚持问题导向,紧盯基层和群众的急难愁盼,切忌大而空、一刀切。同时,还要改革考核方法,取消不切实际的“高标准”“硬杠杠”,不能事事追求“统一”,不能将规范化沦为认认真真走形式、“规范化”的形式主义。

教条主义照搬照抄、死板刻薄,与时代的要求格格不入,与改革创新的要求格格不入,与基层干部群众的期盼格格不入,必须摈弃。基层在抓落实的过程中,要敢于创新,敢于打破条条框框,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只有上下联动,共同化解“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才能有效发挥规范化的效能。

猜你喜欢
死板匾额基层干部
天安门匾额“消失”之谜
有坑没萝卜,有人留不住 不能让基层干部“心不安”
基层干部为何“左右为难”
弘扬传承匾额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
基层干部“累”在哪里?——应当累在服务为民,而不是形式主义
一些基层干部“血不再热”
看见了什么?
如何改变高中地理教学生硬死板的现状
“死板”一词源于古代铸钱技术
“灵活”的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