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外科重症监护室患儿配合度的影响

2020-11-17 07:51施建荣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47期
关键词:监护室重症恐惧

施建荣

(上海市儿童医院,上海 200062)

儿科外科重症监护室是为病情危重的手术患儿准备的,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患儿自身的配合度对治疗效果和恢复效果都有着重要影响。本次研究通过选取我院2019年9月~2020年3月收治的80例外科重症监护室患儿作为主要的观察对象,对其护理工作的效果进行观察,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9年9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外科重症监护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患儿年龄3~14岁;②三、四级手术患儿;③全身麻醉术后清醒患儿。排除标准:①智力缺陷患儿;②谵妄等精神异常患儿;③昏迷、昏睡患儿。按照患者住院号尾数的奇偶性将患儿分为实验组(44例)和对照组(36例)。其中男42例,女38例,年龄3~14岁(7.06±3.21岁),其中头颅手术35例,腹部手术27例,喉或气管手术12例,其他类型手术6例,本次研究时间为7个月。两组患儿基本资料对比差异不明显,其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安排技巧性沟通、治疗性触摸、罗森塔尔效应护理等心理护理措施,具体方法如下。

1.2.1 技巧性沟通

护理人员要保持亲切和蔼的态度,声音平静、缓和、温柔、亲切,表达出对患儿的关心和爱护,让患儿感受到温暖。同时,护士耐心倾听和理解患儿想法,多接触和关心,与患儿产生亲近感,例如:使用患儿的昵称,营造温馨亲切的氛围;对话时要注意放慢语速,眼睛注视患儿,从而降低其对治疗的抵触,更好地配合护理人员工作。

1.2.2 治疗性触摸

治疗性触摸,由Janet Mentgen制定,由实施者通过手平衡受者和环境能量场,促进个体身体、情感、精神疗愈,治疗性触摸可缓解疼痛和焦虑,促进放松,加速伤口愈合,减轻抑郁,增加病人幸福感[1]。这种方法对患者既能起到安慰作用,又能起到治疗作用,普遍受到人们的欢迎。治疗时,医师或护士通过手的触摸使患者和医护人员之间产生亲切感,当人得到抚摸后,会下意识地激发体内抑制系统,同时使脑分泌出更多的脑腓肽和内腓素,这是一种类似吗啡的物质,能够缓解疼痛,兴奋人的精神,并通过人体传导系统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从而起到一定的保健和治疗效果。实验组采取“治疗性触摸”护理干预,每天对患儿展开各项治疗操作之前,对患儿实行10~20 min的触摸,抚摸患儿的头部、背部、四肢、小手等,当患儿痛苦时,护士轻抚其手或轻拍其肩,发烧时摸其额头像妈妈一样关心、爱护他们,促使患儿形成心理依靠[2-3]。

1.2.3 罗森塔尔效应护理

罗森塔尔效应[4],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期待效应,是指通过赞美、信任和期待等心理暗示,帮助病人重拾信心,获得积极向上的动力,变得自尊、自信,并不断努力,以尽可能地接近或达到对方的期待。患儿在长时间的住院后会出现分离性焦虑、行为退化、性格偏执[5],从而影响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患儿在长时间的治疗过程中受生理上的痛苦以及心理上的折磨,导致其对治疗的信心越来越差,出现性格偏执,不配合治疗的情况。针对此,护理人员对患儿进行鼓励性的沟通,为其树立生活的信心, 列举与患儿年龄相当、情况相似、手术成功的病例,以鼓励、诱哄的方式激发患儿对治疗、护理需求的积极性,增强患儿治疗信心,并且善于发现患儿自身的长处,多对其进行夸奖,鼓励等。

1.3 评价指标

(1)采用儿童医疗恐惧量表[6](The Child Medical Fear Scale,CMFS),由Broome等于1987年编制,1988年修订[7]编制,包含医疗操作恐惧、医疗环境恐惧、人际关系恐惧、自我恐惧4个分量表,共17个条目,每项按3级评分,不恐惧计为1分,有些恐惧计为2分,非常恐惧计为3分。该量表的Cronbach'sα为0.91-0.93[8]。该量表的用于测定患儿对医疗事件的恐惧,得分越高,表明患儿越恐惧,我们从中选出12个与本科室操作有关的条目测定患儿的恐惧感,评分采取护士仔细询问和观察的方式进行。

(2)使用自制的患儿配合度评分表对两组患者操作配合情况予以评估。完全不配合:躲避医护人员,情绪不稳定,大喊大叫,抗拒医护人员操作,需强制完成操作,记为0分;基本配合:与医护人员无交谈,有哭泣,但不躲避医护人员,能坚持完成临床操作,记为1分;配合,能够与医护人员交谈,情绪稳定,能够按医护人员指示摆放正确的体位,不乱动,完成医疗操作,记为2分。配合率=(基本配合+配合)/总人数。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 果

实验患儿恐惧评分为(15.45±3.03),配合率为81.8%。对照组患儿评分为(25.64±5.04),配合率为50%。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配合度明显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配合情况

3 讨 论

实验患儿恐惧评分为(15.45±3.03),配合率为81.8%,对照组患儿评分为(25.64±5.04),配合率为50%。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配合度明显高,因此可以看出心理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室患儿护理依从性有明显提高的效果。本研究数据与马华[9]等在《护士对重症监护室患儿的心理护理》中对应数据具有相似性,结论具有一致性。手术属于较强的应激源, 多数患儿在术后伴有明显的不良情绪状态及心率、血压波动,甚至伴有哭闹、肢体反抗等严重应激表现,且因患儿年龄较小,免疫系统等发育尚不完善,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更高,而对于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传统护理多会忽视对其心理的护理干预,影响术后恢复。为重症监护室患儿采用心理护理干预,通过语言、肢体抚触、列举真实案例等多种干预手段,以积极、温和的态度进行暗示、鼓励,从而缓解患儿不良情绪状态,增强治疗信心及积极性能够带给患儿舒适的环境,帮助患儿在心理上得到护理,从而提高其对于治疗疾病的信心,缓解焦虑的情绪,有助于治疗后的恢复。此外,心理护理的实施,护理人员能够更好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促进了医患之间的交流互动,提高了医患关系,在临床上有应用和推广的价值。

猜你喜欢
监护室重症恐惧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全方位促醒护理在重症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医学监护研究
重症监护室护理人文关怀在护患沟通中的作用
发展性照顾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重症监护室中合并肥胖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基于MIMIC-Ⅲ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被贫穷生活支配的恐惧
住校记:她在梦里表达恐惧
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