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对急诊创伤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分析

2020-11-17 07:51卢小利何凯芳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47期
关键词:缝隙急诊科病情

卢小利,何凯芳

(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光明急诊科,广东 深圳 518106)

急诊创伤患者多具有突发性,患者病情严重,伴有组织损伤、大量出血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休克或死亡。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为近年来急诊科的新型模式[1],在院前做好充足准备,可使多个环节同步进行,保证了治疗和护理的连续性,为患者赢的时间。本研究对急诊创伤患者采取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选2018年5月~2019年5月我院急诊收治的严重创伤48例患者,患者均由交通事故、高处坠落、意外打击等导致不同程度的四肢骨折、外周血管损伤、脊柱骨折、胸部损伤等,排除血液疾病、精神疾病患者。观察组男16例,女8例;年龄19~67岁,平均(43.7±3.5)岁;对照组男17例,女7例;年龄18~69岁,平均(43.9±3.4)岁;两组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对比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及时评估患者损伤程度,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评估病情;在抢救中及时清除呼吸道异物,立即止血,建立静脉通路等。观察组给予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具体如下。 1.2.1 建立网络 医院急诊科建立网络系统,对急诊科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上岗,并落实责任制。院前急救中心接诊中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之后将患者病情程度告知急诊科,急诊科护理人员则立即通知医生,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充分准备,对于病情严重需要会诊患者,则通知其他科室医生做好会诊工作。

1.2.2 院内急救

院内术前时间30分钟要完成下面这些工作:病情评估,静脉通道的建立,必要的术前检查,限制性液体复苏,术前谈话,多学科团队参与,血液制品的使用;然后,将病人送达手术室或ICU。以时间节点管理实现救治一体化。患者入院后及时和院前急救人员进行交接,再次评估患者病情,急救护理人员需分工明确,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清除呼吸道异物、止血、建立静脉通路等[2],抢救室内准备好设备和仪器,及时给予抢救。同时,对于清醒患者,需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稳定患者情绪,从而有利于血压、心率的稳定,提高抢救成功率。

1.2.3 开通绿色通道

为急救患者开辟绿色通道,使患者在进行CT、X线、进入重症监护室等各个环节通畅[3],从而使各项工作在短时间内完成。为患者节约宝贵的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患者生命指标稳定后,还应在床头放置抢救仪器和药品等,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转运前做好评估,携带抢救仪器和药品,以免出现病情变化能及时进行抢救。需要急诊手术的患者,应提前和手术室进行沟通,充分做好手术室的准备工作,如术前备皮,采集血标本,交叉配血等术前准备,使患者第一时间接受手术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的各项时间指标情况和患者满意度。各项时间指标包括患者的抢救时间、确诊时间、急诊到手术时间以及急诊到病房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 25.0对数据进行处理,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各项时间指标比较

如表1所示,观察组各项时间指标均短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各项时间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各项时间指标比较(±s)

组别 n 抢救时间 确诊时间 急诊到手术时间 急诊到病房时间观察组 24 15.5±2.8 32.3±8.5 41.8±12.2 57.2±12.5对照组 24 30.2±4.1 57.6±10.3 63.5±16.1 81.2±17.6

2.2 两组患者满意度

观察组24例患者中,满意患者有23例,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83%;对照组满意患者有18例,患者满意度为75%;P<0.05。 3 讨 论 随着我国交通业、建筑业的不断发展,由于交通事故、高处坠落导致的严重创伤逐渐增加,其死亡率明显增加。具研究显示,严重创伤患者在受伤后1 h死亡率最高,约占50%;在4 h内的死亡率占30%;为患者缩短抢救时间非常重要。传统的急诊救治流程在确诊后进行评估,转入病房后再联系手术室,同时部分患者院前救治不到位,入院后短时间内病情加重,出现严重后果。传统急诊护理虽然救治时间较快,但各个环节衔接性差,严重创伤患者的每一分钟均威胁着生命。急救护理不仅需要急诊科急救,同时需要院前急救,各项检查、ICU等专业的救治,来提高抢救成功率。无缝隙急救护理能够实现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的交接[4],护理人员明确分工,专业医生、护理人员、检查室人员等实现合理衔接,为急诊创伤患者提供绿色通道,使检查、抢救工作能够同步进行,极大的缩短了由中间环节延误的时间,让救治过程能够更及时、连续和全面。同时无缝隙急诊护理模式让各科室人员共同协作,提高团队凝聚力,不断医护人员的综合知识和技能,从而不断优化急诊护理模式,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挽救患者生命。

综上所述,无缝隙急诊护理模式能够迅速评估病情,完善各项检查,使多项措施同步完成,体现了护理的及时性和连续性,最大限度的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猜你喜欢
缝隙急诊科病情
超声技能提升对急诊科住院医师能力提高的影响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HBV-ACLF患者血清miR-122和HMGB1水平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重症肺炎肺泡灌洗液miR-127-5p、 miR-3686、 sTREM-1的表达及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雨的缝隙
空中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