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社区小儿预防接种中的应用研究

2020-11-17 07:51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47期
关键词:预防接种家属小儿

侯 静

(淮安市清江浦区钵池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 淮安 223001)

社区医疗服务期间,预防接种为其核心内容,但由于接种对象集中在婴幼儿群体,且在疫苗本质、个体差异等因素影响下,极易导致接种后不良反应,不仅会降低社区服务质量,还会引起医疗纠纷。在此过程中,对预防接种小儿施行有效的护理干预,既可保证接种安全预防各类不良反应,还可提高家属满意度,为社区医疗服务创造条件[1]。抽取本社区2019年9月~2019年12月时段内收治的预防接种小儿共120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本社区2019年9月~2019年12月时段内收治的预防接种小儿共120例,随机纳入对照组(60例)和研究组(60例)。对照组男女比例为31:29;年龄高值为6岁,低值为2个月,中间值为(3.0±1.3)岁。研究组男女比例为32:28;年龄高值为7岁,低值为3个月,中间值为(3.1±1.2)岁。数据比较无意义(P>0.05)。同时,小儿均施行乙肝疫苗、麻疹疫苗和百白破三联疫苗、骨髓灰质炎疫苗接种。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仅依据小儿接种类型,现配现用各类疫苗,且接种后30 min要求留观,无症状症状时可离开。研究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详细措施为:(1)接种前。以社区现有信息资源为前提,构建新生儿、学龄儿童疫苗接种档案,再通过针对性信息筛选,明确其躯体状况和接种状况,再向家属介绍预防接种的必要性,辅之疫苗适应症和禁忌症的阐述,从根源上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及时做好小儿、家属等情绪疏导工作;保证接种室干净卫生,空气畅通,必要时可借助儿童壁画、动画片等方式,转移小儿注意力,减轻接种穿刺带来的疼痛[2]。

(2)接种时。详细核对疫苗名称、批号和生产单位、有效期等信息,检查无误后登记在册,同时还应鉴别药瓶是否出现变色、浑浊和裂痕、冻结等问题,且依据规定标准,施行药液稀释和摇匀等操作;接种过程中,应要求小儿保持斜卧位、环抱坐位,减轻接种疼痛,且倡导无菌理念,保证药液剂量精准,接种动作娴熟;若小儿年龄过小,可借助抚摸或玩具等操作转移注意力,年龄较大可改为交谈,提高其接种配合度;接种完毕时立即拔出针头,取无菌干棉球予以按压,预防疫苗流出或出血。

(3)接种后。要求家属带小儿留观,且做好生命体征的测定,一旦出现异常应立即转为急诊室处理;剩余疫苗应置于指定区域;指导小儿应保持休息充足,清淡饮食,禁食辛辣、油腻和生冷类食物,禁止剧烈运动,时刻做好躯体保暖;接种48 h内禁止洗澡;若接种后存在恶心呕吐等状况,短期内可自行缓解,无需担忧,还应向家属明确接种间隔期,确保按时接种[3]。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小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包括恶心呕吐、腹泻、硬结。②比较家属总满意度。以自制调查问卷,0~50分为不满意,51~80分为满意,81~100分为非常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度+满意度[4]。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统计软件SPSS 22.0,对本研究数据进行汇总处理。小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家属总满意度等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数据采用x2检验。P<0.05证明数据比较有意义。

2 结 果

2.1 比较小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

对照组小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00%,研究组为1.67%,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小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n(%)]

2.2 比较家属总满意度

研究组家属总满意度为95.00%,对照组为83.33%,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见表2。

表2 比较家属总满意度[n(%)]

3 讨 论

预防接种是以人工培育且处理的病菌疫苗,接种至健康体内,促进抗体产生,获得特异性免疫。特别是在小儿群体中,由于躯体发育尚未健全,极易受到诸多病毒、细菌感染。疫苗接种操作既可对小儿予以保护,预防流感侵袭,还可减少慢性发病次数,减轻疼痛及经济损失。但在此过程中,由于小儿群体的特殊性,极易面临接种不良反应,降低医疗服务质量。为预防此类状况,可在疫苗接种过程中施行综合护理干预,以增强家属疫苗接种认识为导向,精准把控疫苗质量,辅之接种后留观、日常干预等举措,预防或降低接种不良反应,提高家属满意度[5]。

综上,针对社区预防接种小儿,综合护理干预服务不仅可降低接种不良反应,还可提高家属总满意度,可推广。

猜你喜欢
预防接种家属小儿
加强预防接种管理对儿童预防接种的影响
关注!新冠病毒疫苗预防接种不良反应问答
“妈妈班”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Vaccination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小儿涵之三事
小儿难养
小儿惊厥紧急处理
朝韩红十字会商讨离散家属团聚
容易混淆的两种小儿紫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