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安徽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农业经济的影响研究

2020-11-17 12:36李青松游文宇
长沙大学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牧业种植业产值

李青松,凌 莹,马 凤,游文宇

(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6)

1 引言

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农业发展要在不断扩大需求的同时注重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效率和质量.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为实现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农业经济的增长、农民收入的增加、粮食安全等级的提高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等一直是学术界探讨的热点话题.万将军、沈茂英等采用贡献度和DEA模型等计量方法,证明了重庆市牧业、种植业对农业经济增长贡献较大,但农业生产的规模效率较低[1].杨忠娜、唐继军采用灰色关联度和内部结构变动趋势测算等方法,得出南疆地区的种植业、牧业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关联度较强[2].刘凌霄[3]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构建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绩效评价模型,分析出金融、财政和农业现代化等因素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绩效是正相关的.刘丽辉、辛焕平[4]采用协整分析及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分析了广东省粮食产量与农业产业结构之间的协调关系,并提出缓解粮食供求市场结构性矛盾的建议.董承良、吕丹等[5]采用基尼系数、区位熵指数分析法等分析湖北、湖南和江西的农业产业结构的差异及优势,提出相对应的农业产业优化的对策.学者们在各自研究领域中运用不同的计量方法,得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能够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结论.因此,优化农业内部结构,解决农业供给侧结构性矛盾,有助于农业经济发展.

安徽省作为农业大省,在农业经济规模增长、农业产业效益取得较大发展的同时,结构上仍有待优化.本文旨在分析安徽省农业产业发展变化过程和结果,以及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为安徽省农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农业经济的高效增长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证依据.

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2.1 农业结构变动趋势测算方法

各产业经济总量增长速度的差异直接导致了产业结构的转换.在某一区域内,各产业的增长速度差异越大,产业结构转换的速度就越快,反之越慢;同理,同一产业各时期的增长速度差异越大,其结构转换的速度就越快,反之越慢[6].对此,参考赵悦[7]等学者的研究成果,构建农业内部的转换系数,其计算公式如下:

(1)

式(1)中,δi为农业产业i(部门)结构转换系数,xi为农业产业i(部门)的年均增长速度,xp为农业产业(部门)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Ri为农业产业i(部门)的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

利用公式(2)[8],进一步测算安徽省农业产业结构转换方向:

(2)

式(2)中,θi为第i产业(部门)结构转换方向系数,若θi>1,表明第i产业(部门)增长的速度快于农业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反之,表明该产业(部门)的增长速度慢于农业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

2.2 贡献度回归模型

借鉴万将军等[1]的研究成果,采用有关计量回归模型分析安徽省农业内部各类产业(部门)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构建生产函数模型如下:

Y=f(X1,X2,...,Xn,T)

(3)

式(3)中,Y代表农业总产出,以指数形式表示,Xi指代第i(i=1,2,3,...,n)个产业(部门)的产出,T主要指技术、政策和制度等因素.对式(3)进行全微分可得:

(4)

对式(4)两边同时除以Y,可得

(5)

(6)

为测算农业产业结构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将式(6)经过Ln转换后得出式(7):

(7)

2.3 DEA(Date Envelopment Analysis)模型下的生产效率评价

DEA是运筹学中对投入和产出的效率研究的一种方法[9].本文基于DEA模型,结合安徽省农业生产的特点,构建相关的投入与产出的指标体系,测算研究期内安徽省农业生产效率.

2.4 增长率核算

一定区域内,农业产业内部各部门产值的增长率同内部各部门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决定农业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本文采用产值比率变动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方法[1]来测算安徽省农业产业结构及其变动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公式为:

(8)

式(8)中,M表示安徽省的农业总产值增长率,Ci为i产业(部门)占安徽省农业生产总值的比重,Mi为i产业(部门)的增长率.

2.5 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于1999—2018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安徽省统计年鉴》和安徽省统计局门户网站.

3 安徽省农业内部结构变动分析

3.1 安徽省农业产业结构概况

安徽省是我国农业大省,农业产业主要是由林业、种植业、牧业、渔业四大产业构成.从图1可以看出,安徽省农业总产值呈现上升的趋势,由1998年的1 228.33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4 597.94亿元,农业产值增加明显.其中1998—2017年安徽省种植业产值由679.61亿元增长到2 241.42亿元,林业产值由58.52亿元增长到319.08亿元,牧业产值由361.76亿元增长到1 321.60亿元,渔业产值由128.44亿元增长到476.21亿元,但是农业产业内部结构仍缺乏一定的协调性.

3.2 安徽省农业内部结构变动情况

如图2所示,1998—2017年安徽省农业内部结构变动不大,变化幅度较小,呈现平稳的发展态势.种植业比重由1998年55.33%下降至2017年48.75%,呈现小幅度下降;牧业所占比重多年来仅次于种植业,1998—2017年牧业比重一直维持在29%左右;林业占农业产值的比重最小,但林业产值比重从1998年的4.6%上升到2017年的6.94%,呈现小幅度上升趋势;渔业产值比重始终维持在10%左右.

3.3 农业内部结构转换速度与方向

选取1998—2017年安徽省统计数据,利用上述公式(1)和公式(2)对安徽省农业内部结构的转换系数和转换方向系数进行测算得到表1.从农业内部转换系数来看,4个产业结构的转换速度都偏快.种植业、牧业和渔业的转换系数分别为2.302 44、2.255 09、1.833 41,而林业的转换系数为1.121 32,转换速度相对平缓.从农业内部转换方向系数来看,转换方向系数大于1的是林业,为1.018 9;转换方向系数小于1的是种植业、牧业、渔业,分别为0.993 7、0.998 8、0.999 5.这表明安徽省农业内部结构转换较快,四大部门之间转化速度相对稳定;向林业转化的速度略快于种植业、牧业和渔业;林业产值的增长速度略快于安徽省农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

表1 安徽省农业内部转换系数及转换方向系数

4 安徽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农业经济的增长贡献

4.1 安徽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农业经济的增长贡献率

根据公式(7)(8),本文选取了1998—2017年安徽省农业总产值及其各部门产值的数据,计算出1998—2017年安徽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如表2.

表2 1998—2017年安徽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农业经济增长贡献的百分比

由表2可以看出,1998—2017年安徽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从1998年的-0.38增长到2017年的2.65,其中2004年、2007年、2008年、2010年和2011年的增长幅度较大.这表明,1998年以来,安徽省农业产业结构及其调整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有所提高,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对安徽省农业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

4.2 计量结果分析

为进一步分析安徽省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本文利用Stata12.0软件,选取解释变量X1、X2、X3和X4,分别代表安徽省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的产值,选取被解释变量Y代表安徽省农业总产值,计算贡献度回归模型中的公式,测算结果如表3所示.结果表明,安徽省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的系数均为正,P值为0.000,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某一产业部门的弹性系数值表示该产业部门的总产出,若每增加1个单位,则会促进该产业的总产值增加多少个单位.通过对产出弹性系数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安徽省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的产值分别是0.072、0.395、0.064、0.942.这表明安徽省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这4个产业部门的各自产出若每增加1个单位,则分别促进安徽省农业总产值增加0.072个单位、0.395个单位、0.064个单位、0.942个单位.由此可见,林业和渔业在安徽省的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促进效果显著,而种植业和牧业对安徽省农业经济发展和增长的推动作用趋于稳定.这进一步说明安徽省农业经济增长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存在着密切联系.长期以来,种植业和牧业始终占据农业产业的主导地位,所占比重最大.但受安徽省特殊的地理区位和自然、人文环境的影响,林业和渔业发展势头良好,尤其是长江、淮河横穿安徽,导致渔业对安徽省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最显著.现阶段,加大对林业和渔业的投资会有效促进安徽省农业总产值的增长.

表3 安徽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

5 对安徽省农业生产效率的评价

结合李学林等人的研究[10],在遵循数据的科学性、可得性和完整性的基础上,选取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利用Deap2.1软件测算1998—2017年安徽省农业生产效率,结果如表4所示.其中,投入指标主要为乡村就业人数(十万人)、农村用电量(万千瓦时)、农用机械总动力(万千瓦)、有效灌溉面积(万公顷)、农用化肥施用量(万吨)、农膜施用量(万吨),产出指标为农林牧渔总产值(十亿元).

表4 1998—2017年安徽省农业生产效率

根据表4显示,1998—2017年安徽省农业生产效率的综合技术效率均值为0.923,纯技术效率均值为0.996,规模效率均值为0.926.综合技术效率最低的年份是2003年,仅为0.767,这说明规模效率较低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农业生产的总体效率.1998—2017年,规模效率不变的是1998年、2011年、2012年、2016年和2017年,占总年份的25%.根据DEA规模报酬的规律,规模报酬不变表明这5年农业生产过程中资源的投入与产出配比均衡,而另外15年的规模效率呈现递增趋势,占总年份的75%.其中规模效率最低的是2003年,其次是2006年、2007年、2002年.从整个研究期内来看,这些年份的规模效率偏低,可能是投入要素、管理和技术方面存在问题.

在参考相关学者对农业Malmquist指数[11-12]研究的基础上,利用Deap2.1软件测算1998—2017年安徽省农业Malmquist指数(见表5).

由表5可以看出,在研究期内,安徽省农业全要素生产效率处于波动上升的状态,最低值为0.956,最大值为1.236,平均值为1.040.这说明安徽省农业全要素生产效率的提高主要是依靠技术进步.

表5 1998—2017年安徽省农业Malmquist指数变化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在1998—2017年安徽省农业产业结构中,种植业所占比重一直最大,其次是牧业,而林业和渔业所占的比重较稳定,并出现了种植业所占比重上升(下降),则牧业所占比重相对应下降(上升)的状况.种植业和牧业产值的增加提高了安徽省农业总产值,而林业和渔业产值增加幅度较小.

同时,在1998—2017年安徽省农业产业结构中,4个产业结构的转换速度都偏快,其中,种植业、牧业和渔业转换系数显著高于林业的转换系数;而转换方向系数只有林业是大于1的,为1.018 9,种植业、牧业和渔业的转换方向系数分别为0.993 7、0.998 8、0.999 5.这表明安徽省农业内部结构转换较快,4个部门之间的转化速度相对稳定,向林业转化的速度略快于种植业、牧业和渔业,林业产值的增长速度略快于安徽省农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

1998—2017年安徽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农业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从产出弹性系数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林业和渔业对安徽省农业经济发展的促进效果显著.在对研究期内的安徽省农业生产效率的测算中,有15年的规模效率是递增的,占总年份的75%;规模效率不变的是1998年、2011年、2012年、2016年和2017年,占总年份的25%.可见,安徽省农业生产规模效率有所增加.在对安徽省农业Malmquist指数的研究分析中,发现安徽省农业全要素生产效率的提高主要是依靠技术进步.

6.2 建议

首先,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供给侧改革为主线,结合安徽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市场需要,因地制宜地对安徽省农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发挥产业结构调整对农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统筹各类农业用地类型的开发利用.

其次,加大对农业产业的技术投入,提高农业产出水平.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应该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改善种植业、牧业、林业和渔业的生产条件,提高安徽省农业全要素生产效率,提高产出水平.

最后,合理规划农业区域,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安徽省的种植业和牧业对农业经济的增长有着较大的拉动作用,林业、渔业的发展是稳增长的关键.在省域范围内进行农业区划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发展各地区农业,发挥产业特色和资源优势,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猜你喜欢
牧业种植业产值
农业农村部公布100个全国种植业“三品一标”基地
“十四五”全国种植业发展有了路线图
北京大鸿恒丰牧业科技有限公司
强化核心技术攻关 赋能种植业转型升级——聚焦《“十四五”全国种植业发展规划》
北京大鸿恒丰牧业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多目标线性规划的河北种植业结构调整研究
6口塘出虾43000斤!产值超100万元,“万亩虾塘”的成功密匙你了解了吗?
沈阳伟嘉牧业技术有限公司
河南省黄泛区农投牧业有限公司
日本印刷产业产值2018年第一季度略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