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护理在急诊输液室患者病情突变中的效果

2020-11-17 07:51江艳颜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47期
关键词:输液病情护理人员

江艳颜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急诊医学科,广东 广州 510700)

研究显示,多数患者在急诊输液室易发生病情突变,若未及时进行处理,易导致严重后果发生[1]。而在此期间,对患者实施一项有效的护理措施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将我院门急诊输液室患者(24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实施不同的护理,各项研究内容的描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急诊输液室出现的24例病情突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收取时间在2018年6月~2019年6月,对其采用急救护理措施后分析急救护理效果。急诊输液室患者出现病情突变的年龄在2岁~55岁,平均年龄(28.56±1.02)岁,性别:20例女性患者、4例男性患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发生突发情况时,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实施常规处理措施,对患者病情实施监测,在必要情况下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处理,保障患者的生命以及安全。

急诊输液室出现的病情突变患者实施急救护理(病情突变的临床表现和急救措施)。

(1)对于发生类似寒战输液反应的患者,应将输液立即停止,及时测量患者体温,观察每位患者自身体温恢复情况,若患者发生惊厥高热情况,应对患者体位实施调整,对患者口腔组织、鼻腔组织分泌物及时实施清洁,将衣领松开后,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之后,将牙垫放置于患者上下牙位置,若患者坐位、空腹输液易发生低血糖,患者伴有脉搏微弱、意识模糊、头晕目眩等情况,患者应采取平卧位,对患者进行供氧,及时测定患者血糖,给予患者口服白开水或者温热糖水,若患者发生心肌梗死情况,首先应取平卧位,避免对患者进行来回搬运,稳定患者情绪,避免患者发生较大波动,并对患者体温、血压、脉搏以及心率等生命指标重点监测,预防患者发生休克相关症状,对患者实施抢救工作,预防患者发生不良反应。

(2)低血糖晕针者:指导患者取平卧位,并给予其及时的供氧操作,将氧流量设置为每分钟1~2 L,并给予其温糖水或热水,对患者合谷以及人中穴位进行按摩,按摩数分钟后症状即可自行缓解。

(3)高热惊厥患者:将患者体位调整为仰卧位,并将其头部偏向一侧,将其裤袋、衣领松开,并将患者咽喉、口、鼻等部位的呕吐物以及分泌物进行及时的清除。于患者上下牙之间放置一牙垫,若患者处于牙关紧闭状态,则不可将其进行强行撬开,防止对其牙齿造成严重损伤。并对患者内关穴、合谷以及人中穴位进行指压,遵医嘱给予患者镇静、解热、解痉等药物。

(4)过敏性休克患者:应告知护理人员立即停止输液操作,并将患者体位摆放至休克体位,给予其吸氧操作,同时遵医嘱对其注射肾上腺素,注射剂量为0.5~1 mL,并给予其地塞米松进行静脉注射(5~10 mg),对于出现皮疹患者,应采用异丙嗪类等卡钻类药物。

(5)肺水肿患者:立即停止输液,并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对症处理,同时给予患者高氧流量吸氧操作,并将湿化瓶内水换成酒精湿化后吸入(20%~30%)。遵医嘱给予患者平喘、扩血管以及强心药物等,必要情况下给予其四肢轮扎止血带进行处理,待症状缓解后逐渐消除。

1.3 观察指标

对比以及分析24例急诊输液室患者出现病情突变时的急救护理效果。

1.4 统计学处理

选用SPSS 20.0软件作为评价本次研究结果的方法,对其进行核对与分析后,其中计数资料采用“%”来表示24例急诊输液室患者(急救护理效果),本次研究的急诊输液室出现的病情突变患者各项指标情况具有统计学意义,则采用P<0.05来表示。

2 结 果

24例病情突变患者通过实施急救护理后,其中22例患者病情发生改善,且病情状态处于稳定状态。其中2例(8.33%)患者因抢救效果不佳接受进一步治疗。见表1所示。

表1 急救护理效果[n(%)]

3 讨 论

研究显示,我院急诊输液室为急诊患者病情观察和临床输液的场所,在一般情况下,急诊输液室内每日平均输液人数高达80~100人左右,输液患者具有病情复杂和病种繁多的特点,其用药较为广泛,患者病情易发生变化[2]。

急诊输液室开展各项护理管理工作时,应实施急救护理管理措施,在实施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注意以下几点[3]:(1)若患者发生病变突变时,应及时对患者机体实施抢救工作,因此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需要每位护理人员不断提高自我,并积极主动学习有关急救知识和实际操作。(2)对患者病情变化进行动态监测,同时对患者早期表现进行准确判断,再对患者实施个性化急救护理,当惊厥高热患者在发病早期时,其身体易呈现后仰状、双眼明显上翻,通过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心电监测工作,在加强患者气道护理的基础上,及时对患者进行给氧,根据每位患者不同的病情,建立静脉通路后,进行输液,促进急救护理工作能顺利进行开展。在急救过程中实施一项程序化、有效、规范以及标准的干预措施,能在短期内对患者病情程度实施评估,对患者做出正确急救处理,将被动急救工作转变为主动,为每位患者开启生命通道[4]。(3)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与患者进行积极沟通,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痛苦,由此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与沟通,并为患者详细讲解护理流程以及病情情况,从而缓解患者一系列不良情绪。(4)做好健康宣教:护理人员做好积极的健康宣教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而有效的心理干预能够使患者及家属将内心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消除,从而有效提高配合度[5]。

根据本次研究,我们得到以下体会:急诊科病人病情变化快、病情多变,且患者病情均为随机性,实施相应的治疗措施和计划性诊断较少。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巡视力度,并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情况。

经研究表明,24例病情突变患者通过实施急救护理后,其中22例患者病情发生改善。其中2例(8.33%)患者因抢救效果不佳接受进一步治疗。

综上所述,通过对急诊输液室患者出现病情突变的情况下实施急救护理,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输液病情护理人员
HBV-ACLF患者血清miR-122和HMGB1水平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重症肺炎肺泡灌洗液miR-127-5p、 miR-3686、 sTREM-1的表达及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脑外科护理人员必须加强自我保护及预防护理纠纷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颈枕输液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