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模式 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心理负性情绪的影响

2020-11-17 07:51郭美凤陶宏明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47期
关键词:创伤性负性护理人员

蒋 阳,王 雁,郭美凤,陶宏明*

(江苏省常州市中医医院骨一科,江苏 常州 213000)

当下在临床中,针对创伤性骨折主要是推荐实施积极的手术治疗,这样能够取得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1]。创伤性骨折是因暴力或意外事故导致的骨骼断裂,且骨折发生后多伴有血管、肌腱、神经等损伤,需要及时进行有效的固定包扎,以免产生持续性损害[2]。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治疗过程中,对其实施针对性的疼痛护理干预,对于降低患者疼痛程度、改善负性情绪、提升康复质量,均具有积极意义。此次研究选取90例创伤性骨折患者,探讨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心理负性情绪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于医院骨科选取2016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90例创伤性骨折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方法分组,各45例。实验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21岁~68岁,平均(40.31±2.75)岁;受伤部位方面:股骨骨折患者18例、胫腓骨骨折16例、尺桡骨骨折7例、骨盆骨折4例。对照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19岁~67岁,平均(40.75±2.45)岁;受伤部位方面:股骨骨折患者19例、胫腓骨骨折16例、尺桡骨骨折7例、骨盆骨折3例。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模式,包括健康教育,术中监测,术后心理、疼痛等护理;及时监测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配合饮食指导等。

实验组采用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模式,第一,由临床医师、麻醉时、护士长和骨科护理专家,组成疼痛护理管理小组,管理小组针对骨科和患者的特征制定管理计划。管理小组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考评,检查护理人员的疼痛护理知识水平、护理操作技能以及护理服务质量等,同时,护理人员需要全面掌握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情病症,及时调整护理干预方案。管理小组针对护理工作定期召开例会,发布护理管理效果,指出护理工作中的不足,并督促相关问题的解决和完善。

第二,在此基础上实施科学的疼痛评估、环境与心理护理,以及饮食和康复训练。在疼痛评估方面,患者入院后马上接受评估,每日定时评估,并对不同的疼痛等级实施针对性护理。在饮食与康复训练方面,坚持高热量、高蛋白与易消化饮食方案,并为患者制定个性化康复护理方案,护理人员与康复技师共同制定护理方案,对患者进行肢体摆放位置、按摩、大关节活动及体位定时变化等训练,频次基本为每日3~5次,15 min/次,对于无主诉不适、生命体征稳定的患者适当开展站立训练,同时开展康复技巧和辅助器械锻炼,病情稳定后,指导其适当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并进行肢体按摩,改善肌张力。

1.3 观察指标

观察评估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等级,评估标准是:无痛判定为Ⅰ级,轻度疼痛可以忍受,患者的生活及睡眠未受到影响,判定为Ⅱ级,中度疼痛,需要服用止痛药,并且睡眠质量较差,判定为Ⅲ级,重度疼痛,患者无法忍受,并且伴发被动体位或自主神经紊乱表现,判定为Ⅳ级;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越严重。

1.4 统计学处理

对统计数据用SPSS 19.0统计软件处理,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疼痛分级对比

实验组的I级疼痛和II级疼痛占比明显大于对照组,III级和IV级疼痛占比明显小于对照组,实验组的疼痛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如下表1。

表1 疼痛分级对比[n(%)]

2.2 心理状态评分对比

护理干预前两组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后实验组的SAS评分与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如下表2。

表2 SAS和SDS评分对比(±s,分)

表2 SAS和SDS评分对比(±s,分)

组别 SAS评分 SDS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实验组 61.26±4.39 31.26±3.19 54.26±4.31 30.64±2.98对照组 61.31±4.29 38.95±3.69 56.25±4.29 37.89±3.79

3 讨 论

创伤性骨折患者会出现一系列较为严重的生理病理变化,患者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均会承受较大的压力,出现的应激反应也相对较为严重,对临床治疗效果和术后康复产生影响[5]。在创伤性骨折治疗中,无论实施哪种治疗方法,患者均需要卧床一定时间,患者可能发生褥疮、尿路结石以及脑血栓和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产生威胁[3]。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模式下,对于护理人员疼痛护理理念、专业水平的监督和管理更加严格,能够促使护理人员不断提升专业知识和护理操作水平,能够有效防控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在创伤性骨折护理中合理应用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措施,对于护理效果和生活质量的提升,以及负性情绪的改善均具有显著效果[4]。

此次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的疼痛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模式下,护理小组在术前对患者的体征和疼痛程度进行评估,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同时,护理人员借助电视、音乐、书籍等转移患者注意力,并通过体位、按摩和适当的镇痛药物,减缓患者的疼痛程度。研究发现,护理干预后后实验组的SAS评分与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创伤性骨折患者在巨大疼痛的影响下,会产生紧张、焦虑及抑郁等负性情绪,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模式下,除了采取针对性的疼痛防控措施,还会针对患者的身体特征,提供个性化的心理护理,能够提升患者治疗和恢复的信心,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应对治疗[5]。

综上所述,在创伤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中,采取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模式,能够使患者的负性情绪得到显著改善,促进减少降低疼痛。

猜你喜欢
创伤性负性护理人员
无痛分娩用于初产妇的临床效果观察及对负性情绪的影响
分析舒适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右美托咪定抑制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
安宁疗护对老年肿瘤临终患者主要照顾者负性情绪及心理应激的影响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脑外科护理人员必须加强自我保护及预防护理纠纷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