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开展质量持续改进小组管理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2020-11-17 07:51玲,陈丽*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47期
关键词:等待时间手术室护理人员

何 玲,陈 丽*

(泰兴市人民医院,江苏 泰州 225400)

手术室是对患者进行疾病治疗的重要场所,手术治疗是一种操作较为精细的治疗方式,在治疗过程中需要使用高精仪器和设备,并会使用到高新技术,因此在手术过程中需要提供良好的护理配合[1]。于手术室护理中需要护理人员拥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实践技能,这对提升手术室护理质量和疾病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作用[2]。手术室护理内容较多,护理难度较大,使得护理人员有较大的工作压力,容易出现多种护理差错,而影响护理质量,因此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十分重要[3]。本文主要研究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开展质量持续改进小组管理模式的价值,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于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采取常规手术室护理管理,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开展质量持续改进小组管理模式。在研究期间护理人员未出现变动,共有37名护理人员,年龄20~45岁,平均(32.57±3.09)岁;其中大专学历8人、本科及以上学历29人。

1.2 方法

常规手术室护理管理:根据手术的具体情况,合理的分配护理人员,并使护理人员配合手术医生和麻醉医师开展手术工作。

质量持续改进小组管理模式:首先成立手术室质量控制小组,由护士长和主管护师、护理人员组成,其中护士长作为组长对所有护理人员的工作进行统筹安排,主管护师则主持护理人员学习持续质量改进的理论知识;小组内集体讨论工作质量的考核标准,并针对护理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并改进。其次要对手术医生和麻醉医生开展调查,让他们提出手术室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问题进行整改。第三要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对原有的护理制度进行修订,制定出新的工作质量标准,由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学习;规范手术室物品放置和仪器放置的标准,并由专门的负责人管理;制定各种手术配合程序和物品准备卡;质量控制小组要对护理质量进行检查,并对医生和患者进行调查,询问护理质量的意见和建议。最后将意见汇总,组织全体护理人员进行讨论,并进行逐条改进,制定最佳的护理方案。

1.3 数据处理

用SPSS 22.0软件统计处理文中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x±s表示,P<0.05表明组间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管理前后手术室综合评分对比(见表1)

表1 管理前后手术室综合评分情况对比(±s,分)

表1 管理前后手术室综合评分情况对比(±s,分)

时间 环境管理 护理安全 消毒隔离 人文关怀管理前 7.09±0.62 15.52±1.38 11.27±1.06 14.79±1.25管理后 8.85±0.86 18.63±1.64 13.74±1.15 17.74±1.61

2.2 管理前后手术配合满意度、手术等待时间对比

管理前医生护理满意度评分(73.61±7.18),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72.92±7.09),手术等待时间(42.28±4.11)min;管理后医生护理满意度评分(90.54±8.14),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89.75±8.08),手术等待时间(30.07±2.86)min。实施质量持续改进小组管理模式后医生护理满意度评分、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手术等待时间,与管理前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手术室是医院中非常重要的科室,对改善患者病情和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重要意义[4]。手术室护理在手术治疗中有着重要作用,良好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手术治疗效果,但是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存在多种影响因素,不利于护理的开展,因此需要实施合理的护理管理[5]。

研究得出,实施质量持续改进小组管理模式后环境管理、护理安全、消毒隔离、人文关怀等手术室综合评分,明显高于管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质量持续改进小组管理模式后医生护理满意度评分、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手术等待时间,与管理前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开展质量持续改进小组管理模式,对提升手术室整体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值得被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等待时间手术室护理人员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
精益管理工具在手术室耗材管理中的应用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手术室优质护理实践分析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脑外科护理人员必须加强自我保护及预防护理纠纷
你承受不起让每个客户都满意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顾客等待心理的十条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