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持续质量改进管理 对降低手术室硬式内镜器械损耗率的效果分析

2020-11-17 07:51滕宏景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47期
关键词:损耗率器械微创

滕宏景

(江苏省人民医院浦口分院,南京市浦口区中心医院,江苏 南京 211800)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腔镜技术得以发展完善,被越来越频繁用于疾病诊断、治疗工作中,效果良好。其具有对患者伤害小、痛楚低、术野佳、预后恢复快等优势,备受患者认可及好评[1]。其中硬式内镜器械为腔镜手术常用器具之一,但因其内部结构十分复杂、种类繁多、精密性高、价格高昂,如果受损,不仅对手术质量造成影响,同时产生经济损失,增加医院成本损耗。因此,做好硬式内镜器械管理工作至关重要。本文抽选2018年5月~2019年12月硬式内镜器械86件为例,简述持续质量改进管理的临床应用价值,内容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时间范围为2018年5月~2019年12月,随机抽选我院腔镜术后硬式内镜器械86套进行探究,根据使用时间先后分作两组,对照组、观察组硬式内镜器械均为43套。对比所示,两组内镜器械数量等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内镜器械采取常规管理,即按照相关规定完成器械的清洗、消毒、发放、回收等工作。

观察组内镜器械采取持续质量改进管理,具体过程如下。

1.2.1 建立持续质量改进小组

在科室内建立持续质量改进小组,由护士长和科室主任担任组长,并安排工作时间超过3年的高级护师作为监管人员,负责定时监督内镜质量问题,并指导普通组员内镜使用技巧。由组长牵头对以往内镜器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按照规律开展分类记录。①手术室医护人员对内镜具体性能、使用注意事项等了解度不足,且院内缺乏相关培训模式。②内镜和相关器械在手术室和消毒供应中心交接、转运时并未严格遵照要求进行分类,导致器械保护度不足,途中发生碰撞、掉落等意外而损坏。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各类内镜时对其结构了解不足,拆卸时导致部分精密零件损坏,或放置过程中未完全拆解零件发生脱落,或功能操作结构发生折损等,还可能因清洗过程不够彻底、清洗耗时过长等原因导致损伤[2]。

1.2.2 持续改进内镜使用和消毒人员培训工作

应有持续质量改进小组牵头,经院方邀请内镜生产厂家的技术人员对所属内镜相关知识进行培训,包括内镜性能、使用技巧、拆卸方法、零件结构、安装方法等具体内容,同时借助实物现场直接演示清洗消毒流程、灭菌标准参数等内容,利用统一化培训的方式加强医护人员对内镜的了解程度。该培训工作应定期开展,且每当院内更新内镜设备时也需同步开展培训,以保证质量改进工作的可持续性[3]。

1.2.3 持续改进内镜使用规范

院内组织各科室主任结合自身科室使用内镜的特点,对使用规范开展持续性改进,确保医护人员可以正确操作内镜器械。同时,可在院内建立模拟训练中心,将部分老旧但并未报废的内镜器械统一整理,作为临床工作经验较低的医护人员培训专用,以此降低对仍在使用的内镜造成损伤。另外,需进一步完善内镜器械的交接和转运制度,明确消毒供应室转运内镜器械时的分类和摆放标准,应将内镜与其它器械隔离后单独存放,降低磕碰、擦划等不必要的损伤。交接过程中则必须在器械存放容器内进行检查,如必要时可选择面积较大的平台铺展后进行检查,以免检查位置过窄导致器械坠落性损伤。在手术室实际操作时,内镜器械的摆放必须按照规范标准,护理人员传递器械时尽量保持平稳,尽量避免传递幅度过大导致磕碰,在医生抓稳后方可放手,以免造成坠落性损伤[4]。

1.2.4 持续改进内镜消毒清洗规范

在消毒供应中心成立专职内镜清洗小组,实施专人专业管理方式,该小组人员需参与持续质量改进培训工作。同时明确组内成员负责的工作范围,包括内镜拆卸、消毒、清洗等具体步骤,在清洗时避免发生零件间的互相碰撞。在消毒清洗完毕后,应由专人负责对内镜进行检查,确认是否存在消毒不合格和损伤的情况,待确认无误后进行二次包装,并在合格文书上签字,以确定内镜在消毒供应中心无损坏情况,明确个人自认。对部分精密度较高的零件进行清洗时,应配备相应的硅胶软垫或保护套,最大程度降低损伤度。

1.3 观察指标

分别观察且计算两组硬式内镜器械消毒合格率、包装合格率及损耗率,对比分析统计学差异性。

1.4 统计学分析

整理研究结果后通过SPSS 20.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计量资料以x±s表示,分别以卡方值、t值验证,结果以P<0.05反映统计学差异性。

2 结 果

此次观察组硬式内镜器械通过持续质量改进管理后消毒合格率、包装合格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内镜器械损耗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消毒、包装合格率及损耗率计算对比(%)

3 讨 论

现代人对于微创手术的接受度越来越高,加之各类微创技术不断完善和发展,使得微创型手术的适用范围也在不断增加。但医院对微创手术器械的各类投资程度也逐渐提高,面对着社会控制医疗费用的大环境下,如何将有效的医疗资源发挥最大的价值就成为了所有医院共同探讨的课题。而降低内镜损耗率是直接控制医院运营成本的重要方式,也是保障微创手术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重要因素[5]。

利用持续质量改进理念,可有效提升院内医护人员对内镜器械损耗的重视程度。由科室建立相关质量改进小组,对造成内镜损耗的原因进行分析,大致可分为医护人员操作不当、消毒供应中心操作不当、环节衔接操作不当。以这三类原因为基础,制定相应的可持续性改进管理措施,加强医护人员和消毒供应中心人员的培训力度,制定严格的操作标准和衔接流程,最大程度确保内镜损耗率的有效控制。

猜你喜欢
损耗率器械微创
无缝隙管理在手术室术后器械转运中的应用效果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无痛微创拔牙技术在智齿拔除术中的应用进展
幼儿园自制体育器械的开发与运用
损耗率高达30%,保命就是保收益!这条70万吨的鱼要如何破存活率困局?
浅谈钢煤斗制作原材料损耗率的研究
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治疗进展
健身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