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市医疗机构管道护理管理质量现状调查

2020-11-17 07:51罗进玲许丽云谢艳芳程晓瑜林结萍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47期
关键词:计划性护理部肇庆市

罗进玲,许丽云,谢艳芳,程晓瑜,林结萍

(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ICU,广东 肇庆 526060)

管道是临床上用于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和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1]管道安全护理是护士的临床重点工作之一,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前提,是为患者提供安全、放心、满意优质护理服务的基本保证[1]。规范管道护理流程及应急预案,制定管道护理质量考核标准,是保障患者诊疗安全的重要环节,提高对管道护理安全的认识,可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安全,有效降低管道护理风险,避免管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2019年,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在肇庆市护理质量控制中心的指导下,开展肇庆市管道安全护理管理体系的构建项目,于2019年3月~4月采用现场调查的方法对肇庆市内11所医院进行管道护理管理质量调查,其中5所三级医院,6所二级医院。从护士-科室-护理部三个层面对管道管理制度、管道风险评估、管道实施情况的落实、非计划性拔管的上报、应急预案以及质量分析进行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肇庆市医疗机构中二三级医院。

1.2 调查工具

对管道护理的一些相关理论与实践内容进行查阅,严格按照管道护理质量评价标准进行研究,结合相关专家的具体意见和建议来设计关于肇庆市医疗机构内部的管道护理质量调查表。其内容涵盖了护士-科室-护理部三个层面对管道管理制度、管道风险评估、管道实施情况的落实(例如管道的具体数量以及类型等)、非计划性拔管的上报、应急预案以及质量分析等医院管道管理的具体情况。

1.3 调查方法

工作座谈会+问卷星+现场检查方式。

2 结 果

2.1 医疗机构护理部及临床科室的管道护理管理情况

本文所调查的11所医疗机构中有二级6所和三级医院5所,调查结果:设立了管道护理小组10所占91%,小组制定有具体的职责、计划和监督机制的占45%;制定了管道护理管理规范8所73%,规范当中将管道标识结合管道危险程度分级进行管理的占36%;制定了管道护理指南和流程指引6所占55%,规范、流程指引定期进行培训学习中护理部有组织培训的占82%,临床科室有组织培训的占46%;制定了非计划性拔管管理制度10所占91%,非计划性拔管管理中制定非计划性拔管专项的上报内容以及分析汇总的占27%;有进行管道护理安全告知并签署的占31%;没有进行非计划性拔管风险评估占100%。2018年,调查医院中非计划性拔管共有258例,其中管道类别以以下三种比例较多,例如胃管、导管、CVC分别有99例、58例、37例,占总数的38.37%、22.48%、14.34%,其余的例如各类引流管/造瘘管和气管插管分别有29例和15例,占总数的11.24%和5.81%。详见图1。

图1

2.2 临床管道管理实施情况

调查了内、外、重症监护室病人的管道实施情况,结果为:病人年龄均>60岁;神智清醒患者占54%;责任护士对病人或家属进行管道健康宣教的占46%,且宣教方式比较单一;病人约束率达100%,但有效约束只有75%;管道有标识的占88%,但是标识颜色、内容不统一;管道固定材料选择以及固定方式缺乏指引,CVC管道固定的敷料大小选择不正确、存在污染松脱占12%。

3 讨 论

在本次的现场调查过程中,虽然管道的并发症发生率不高,但是风险仍然存在,例如固定管道的方法不合理就会使患者产生鼻腔/口腔黏膜皮肤损伤或者管道滑脱相关风险;也有部分患者因为没有很好的进行约束使得效果没有达到理想要求,进而产生了非计划拔管的相关风险[2]。通过分析研究发现,如果在置管后对不同危险程度的管道利用不同的标签颜色进行区分,可以帮助护士快速有效的识别管道的危险程度,明确管道使用的轻重缓急,此外在管道标识上还可以添加置入的长度和时间等具体有用的信息,以便于护士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护理;每个类型的管道都需要配备不同的固定方法和材质进行固定,例如进行胃管固定时,改良式双T 型就要比人型胃管固定法更加有效,它能很好的降低固定的移位率和滑脱率,而在选用胶布时,弹力胶布对鼻子局部的皮肤产生的压迫感要远远小于布胶布[3]。

通过本文总结、分析结果发现:医疗机构要想降低管道护理相关的风险就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管道管理规范、建立专业的管道护理小组,对于预防非计划拔管要进行科学的风险评估、规范的管道护理以及专项的监督机制。这些护理规范也可以帮助规范护士进行管道护理时的行为,使其能够尽早的发现拔管风险,减少管道护理问题的发生。本研究采用了横断面调查,即便是有很少的非计划拔管数,但是也会充分的使用关于非计划拔管的相关风险评估工具,这样可以帮助护士提升管道安全防护意识,帮助其更好的观察和护理管道[4]。

完善管道安全护理规范制度,促进护士管道护理实践能力。本文选用的医疗机构中有73%的医疗机构建立和完善了管道管理规范,虽然其内容不尽相同,形式也各种各样,但是依然可以看出有一部分规章制度还是相对粗糙的,缺乏实证支撑,理论指导性较弱;有一部分规范直接使用管道护理相关书籍;有一部分规范更新频率较低。所以,医疗机构尤其是护理专业部门应该加强对管道护理的重视程度,制定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管道护理质量控制体系,结合实际完善相关流程和制度规范。医疗机构需要从护士-科室-护理部三个层面对管道管理制度、管道风险评估、管道实施情况的落实(例如管道的标识以及固定等)、非计划性拔管的上报、应急预案以及质量分析制定具有实践性和理论指导性的管道护理规范,让护理人员系统的进行管道护理。由于医疗机构之间在制定管道护理规范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需要护理质量控制中心牵头,组织相关专家对区域内的医疗机构进行安全护理集束化管理,利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与此同时,每个地区要在一定时间内组织不同的医疗结构进行管道护理的相关培训,提升本地区的管道护理质量[5]。

提升管道风险管理效率,降低管道不良事件的产生。在管道管理中,非计划拔管属于不良事件,因此建议医疗机构要对其进行监管和改进,将其纳入护理安全的敏感指标之内,提升管道风险的管理意识。有效的风险管理主要是通过对风险的识别最终控制或者消除风险产生的可能。就目前而言,很多医疗机构使用了风险管理或者危机干预等方法提升患者的管道安全性能,减少了不良事件的发生。此外,还有部分专家研发了关于评估非计划拔管风险的工具,将患者的拔管风险通过不同的维度进行识别,相比于其他病房,重症监护室需要采用更为安全的评估工具,例如镇痛、谵妄、镇静的评估工具,以此来配合进行识别管道安全风险并对其进行管理。针对一些自身就存在高风险的病患,护理人员可以在进行风险控制的同时改进对其管道护理的方式方法,例如固定的方式、使用的材料或者改善其约束护理用具等;强化医生护士之间的合作关系,动态的对并发症问题以及管道固定进行实时监控,随时注意拔管指征。

本研究采用了横断面的调查方式进行护士-科室-护理部三个层面对管道管理制度、管道风险评估、管道实施情况的落实、非计划性拔管的上报、应急预案以及质量分析情况的分析,反映了管道护理管理质量的问题,在搜集不良事件问题上还有局限性。在今后的研究中,会针对一些不良事件,例如非计划拔管等进行纵向研究,与此同时会针对医疗机构之间的差异对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进行了解和掌握,使其能够成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管道安全护理干预规范的实践依据。

猜你喜欢
计划性护理部肇庆市
护理部管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的应用价值
非计划性拔管护理不良事件成因分析及管理对策
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星科学校
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幸福街道中心小学
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南丰镇中心小学
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第二小学
我国六护士荣获第四十六届南丁格尔奖章
护理信息管理在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
变电技改大修项目储备工作的管理探索
要有计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