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法在消毒供应中心灭菌监测质量中的应用

2020-11-17 07:51周旭媛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47期
关键词:合格率供应消毒

周旭媛

(北京市顺义区妇幼保健院,北京 101300)

消毒供应中心作为负责医疗器械清洗、消毒、回收、发放的重要部门,其在医院的构成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一直以来,医院感染都是亟待解决的严峻问题。防范医源性感染,首先要保证器械灭菌处理合格。消毒供应中心灭菌方法的选择、灭菌效果将会直接影响到医院感染情况,所以应该重视灭菌器维护管理及灭菌效果的监测[1]。本文进行了不同管理方法的消毒物品的对比,现进行以下评析和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7年3月~2019年2月我院消毒供应中心的消毒物品800件设定为参照组,抽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另外的消毒物品800件设定为试验组。两组的灭菌器设备完全相同,质检结果显示机械无任何故障,由同组人员负责消毒工作。进行基本资料的对比,P>0.05,可作本次公平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所进行的为常规管理,仪器的定期校验工作由生产厂家负责,间隔6个月需要对压力表进行1次校正,安全阀的校正时间则是间隔1年,消毒人员需要对各灭菌流程进行严格执行。试验组所进行的为PDCA循环法,主要内容如下:①P(计划):将灭菌效果质量监测标准制定出来后,组建专门的灭菌效果监测小组,组长任命为护士长。以制定计划为依据,于护理查房中发现问题、发现消毒人员有无不规范操作行为,及时给与提醒和纠正。针对院方还未信息化管理的无菌物品,需通过编号的方式进行管理,以便有问题出现时可以及时核实,对灭菌器打印记录、灭菌参数进行查看的方式将灭菌器运营良好与否进行分析。明确问题出现的原因后,尽可能的在后续工作中避免发生相同的不规范行为;②D(执行):消毒人员、灭菌效果监测小组均需要接受专门的学习培训,消毒灭菌专题知识讲座需要定期开展,对相关知识进行普及,增强责任意识。以消毒灭菌知识考试的方式对工作人员掌握知识的水平进行评定。工程师现场给予指导和示范,要求工作人员对安装方法、监测压力、温度变化的方法全面性了解。积极落实岗位责任制,将责任落实到人,小组之间明确分工和默契配合;③C(检查):对监测小组的监察工作流程进行合理性安排,必须勤检查和指导,勤纠正和改进,监测小组对监测质量评价标准、监测制定充分明确的基础上,定期专项检查,随机抽查为1周3次以上,监测组长全面检查灭菌打印参数,对监测质量进行实时掌握;④D(处理):灭菌工作总结需要1周1次,组长对监察期间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反馈给全科人员,对问题进行有效纠正。监察小组的督查频率要加强,随机抽查频率应≥1次/d,明确问题并对问题进行解决,检查结果与奖金进行挂钩,将其主动性、积极性调动起来。负责采购设备的部门需要购置好数据采录系统,以免发生打印缺失的情况对物理监测质量产生影响。

1.3 观察指标

记录化学监测、B-D实验、灭菌器生物监测合格率,以此对灭菌效果进行评定。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的统计分析运用的为SPSS 22.0软件,计数资料的表示用(%)进行,其在组间比较时用x2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试验组比对照组的化学监测、生物监测、B-D试验的合格率高,且3项均为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如表1。

表1 对比两组灭菌效果合格率的差异[n(%)]

3 讨 论

消毒供应中心主要负责集中化消毒管理可供医院重复使用的各种医疗物品、器械等,其消毒、灭菌质量将会对医疗护理的总体质量产生直接性的影响,同医源性感染之间也存在着密切关系。规范化、科学性监测至关重要,而合理选择管理方法是重中之重的环节[2-3]。

PDCA循环法的四个阶段主要为计划、执行、检查、处理,通过加强质量管理,动态监测灭菌器运转期间的效果,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实现良性循环。此种新型管理模式要求管理期间消毒工作者、护理人员全部参与其中,预防为主,不断改进,调整被动管理至主动管理,不断提升灭菌质量,其具备独特性的主动性、时效性、持续性、全过程的优势,可确保灭菌监测工作流程的健全化和完善化[4-5]。

由本次研究结果可知,试验组B-D试验、生物监测、化学监测的合格率较对照组高,均为P<0.05。可见消毒供应中心灭菌监测质量中应用PDCA循环法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灭菌监测质量,减少安全隐患,具有全面普及的临床价值。

猜你喜欢
合格率供应消毒
如何做好家庭消毒
供应足 需求旺 老百姓“菜篮子”拎得很舒心
根因分析法提高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合格率
2020年畜禽产品兽药残留抽检样品合格率99.49%
2020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达97.8%
专家建议这样消毒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春节畜产品供应面较为宽松
消毒攻略大派送
消毒,大头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