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LIL模式的高校教师双语课程教学设计

2020-11-17 02:17何炜汤佳颖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双语教学管理学教学设计

何炜 汤佳颖

[摘要]双语教学是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主要形式,也是培养我国现代化复合型人才的重要路径。本文简要分析了双语教学目前的状况,并以“管理学”为例,从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等方面出发,探讨目前双语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设计了基于CLIL的“管理学”双语课程教学模式,为推动双语课程教学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CLIL;双语教学;教学设计;管理学

[基金项目] 2018年江西省教育改革课题“财经类专业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模式研究——以‘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为例”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XJG-18-4-29)。

在对江西某高校国际市场营销专业同学的一次双语教学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对双语课程的不满意程度比例为42.7%。而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教学能力有限,同时受到语言的影响,学生无法在跨越语言障碍的同时兼顾专业知识的系统性理解,导致知识结构相对不完整。

起源于欧洲的CLIL(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 grated Learning)教学模式,适用于非母语作为教学语言的专业课教学,兼顾语言学习和专业学习,提倡用非母语进行思考、解决问题及具备跨文化理解的能力。

一、“管理学”双语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一)双语教学理念模糊

当前教育部门针对双语课程的具体标准早已经确定,但在教学中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够充分理解并有效应用。“管理学”双语教学现存两种典型的模式:英语能力强的老师,容易全程使用英语教学,将双语课单纯当成英语课;英语基础不好的老师,容易在课件中用英语,授课讲解时用中文。第一种教学模式中,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主要精力用来听懂教师授课的字面意思,无法深入理解课程内容;第二种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母語教学没有本质的区别。

(二)双语教学方式落后

近年来,随着双语课程要求日益提高,上述两种传统的双语教学方式不适合时代的发展。“管理学”双语教学改革,应该从先进的教学理论出发,转变目前现有的以教师讲课为主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师与学生的主动性和互动性,适应现代“管理学”双语教学的要求。

(三)双语教学资源匮乏

教学资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目前“管理学”双语教材极度缺乏,大部分学校使用国外原版教材。一方面,使用原版教材容易将双语课教授成纯英语课;另一方面,国外教材较少有中国管理实践的案例,使得学生对案例的理解不够情境化,也不够深入,而“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这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使用国外的教材适用性较低。教师自编教材由于受思维及能力的限制,质量良莠不齐,且再版速度很慢,老旧案例得不到及时更新。

(四)双语教学师资力量不足

教师是教学活动重要的参与者和实施者。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组织能力和引导能力。而目前高校双语教师的力量普遍不足,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的教师偏少,英语水平不足以支撑双语教学。而且“管理学”对双语教师的水平要求很高,需要教师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并具备高水平的英语能力。“管理学”双语教师队伍存在两个问题:由管理学专业的教师授课,其英语水平高的专业教师少;由英语专业的教师授课,其管理学专业知识缺乏。

(五)基于CLIL模式双语课程教学模式设计

CLIL教学框架主要包括内容(content)、交际(com? munication)、认知(cognition)及文化(culture)。内容部分主要指相关双语课程所学的具体科目和主题,强调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交际部分主要指学生能够深入掌握相关专业课程的外语表达,能够用相关外语表达专业知识;认知部分主要指学生对相关课程使用特定外语进行思考的能力;文化部分主要指学生能够具有跨文化意识,采用兼收并蓄的方法接受专业知识。在这一教学框架下,高校双语教师应当具备:基于内容要求的专业知识能力,基于交际的语言教学能力,基于认知的环境建设能力,基于文化的课程实践能力等专业能力。

在此分析基础上,我们借鉴CLIL模式的课程建设框架,即以知识框架为基础,4Cs课程框架为指导,CLIL金字塔式课案规划为实施策略,双维矩阵教学评价框架作为我们设计财经类院校双语课程方案的依据和基础。在此基础上,选取3~4个财经类院校,对其经管专业双语课程进行调研。对财经类院校双语课程进行分类,分为理论介绍类型、实践体验类型和理论与实践并重类型这三种类型。分别探讨三类不同双语课程如何在CLIL课程建设框架下、在教学方案设计中,分别突出课程类别的特点。

二、基于CLIL模式的课程教学具体实施方案

我们将以“管理学”课程双语教学为例,设计基于CLIL模式的课程教学具体实施方案。作为理论与实践并重类型,该课程的教学设计将对财经类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具有参考价值。

[设计思路]以财经院校双语课程一般方案为指导,分析明确“管理学”双语课程的特点和难点,紧密结合CLIL模式,以教学方式手段、课程规划路径、课程评价三个方面为主要改革内容,进行“管理学”双语课程的建设。

(一)教学方式手段设计

关键图示是知识框架应用于教学的主要手段。可以具体的管理学案例为例,通过关键图示的方法,将蕴含在案例中的各类知识结构勾勒出来。以图示展开对案例的讲解,并使学科知识中所包含的知识框架形象化。具体的课堂模式如下图所示。

在以上过程中,对图中所表示的不同知识结构所需的认知技能,也将帮助老师更加清晰地了解和掌握相关问题对于学生的难度。该方法还可和课程内容结合使用。

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教学框架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①学习的语言(Language of Learning),即需要学习和掌握与学科相关的知识与概念的语言。在“管理学”课程中,在讲授新课程时,教师通过对新出现的概念进行解释、对比较容易理解的词汇用英文进行解释,且使用不同的句式,能够帮助学生学习此类语言,构建学习内容。②帮助学习的语言(Language for Learning),即在非母语环境中,学生用来有效学习、发展技能的语言。在“管理学”课程中,可以通过团队合作活动、提问、辩论、思考回答问题等多种方式来获得。学生在理解并能够使用非母语学习的情况下,进行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才会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③学习中运用的语言(Language through Learning),即指学生能够在非母语环境下学习的语言。在本课程中,我们拟通过讨论中的发言、总结、情境演练、角色扮演及提出认知方面具有挑战性问题等方式使学生获得知识。

(二)课程规划路径设计

在CLIL模式中,金字塔式课案规划过程由选择主题、开发媒介、设计任务和选编作业四个环节构成,四个环节层层递进,以建构高质量的教学资源为教学服务。

在“管理学”课程中,要以重要章节为主题。在此基础上训练学生的学习技能。尽量减少学校内容中的认知和语言方面的负担,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和理解教学活动中蕴含的专业知识。“设计任务”有两方面的条件要求:第一,能够触发学生高级别的思维能力,教师要设计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并要求学生在该环境中发展各种思维活动;第二,实现各种层次、各种形式的交流互动,通过互动频繁的沟通使学生更深刻地掌握课程知识。

有效教学意味着所创设的学习情境对学生具有挑战性。实现不同形式(如小组活动、团队互动)的互动交流。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以不同互动形式频繁地进行交流,有助于其更深刻地理解、拓展课程内容知识。“选编作业”即选择有代表性的作业来强化学生的理解,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果。

(三)课程评价设计

双语课程需要一种整合的评估方式,即兼顾语言和评估课程内容学习。为此,我们参考双维矩阵评估表,通过目标与工具来全面评估小组行为和个体行为。其中个体行为指的是学习者单独完成某项任务,小组行为指的是学习者展现交流技巧及小组任务。

1.评估目标:概念理解指学生展示对课目内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包括语言运用、交流技能、问题解决、学习态度四个方面。语言运用意在评价学习者是否能恰当地使用专业领域的词汇进行交流或写作;交流技能旨在评价学习者是否能够就某个观点进行展示、辩论、论证;问题解决指的是学习者是否具有寻求问题解决方案的能力,以及向小组其他成员清晰解释该问题是如何解决的能力;学习态度指的是学习者面对某知识点的主观心态。

2.评估工具:口头汇报指学生以口语形式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包括习作报告、形成性任务评估、教师观察、学生自评四个部分。习作报告指的是学习者通过撰写研究报告或者研究论文等书面形式展示所学习的知识;形成性任务评估强调实践操作,需要学生手动操作完成;教师观察指的是教师有计划地每隔一段时间对学习者的表现进行后期评价;学生自评指的是通过反思该阶段的学习,用书面方式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对于各项目的权重,教师可以通过调研,采用層次分析等数量方法来确定,或者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进行设定。另外,教师需要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不断微调教学方式、方法,形成正向反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三、结论和意义

第一,通过将语言和内容放在同等重要的高度,使语言的运用、学习与专业课程内容的学习相互促进,有助于实现通过课程提升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专业素养的培养目标。

第二,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借鉴CLIL模式新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能够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增加学习的精力投入,提升学习的成效。

第三,CLIL模式强调交互式语言观的教学理念,通过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水平,有利于及时发现、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四,CLIL模式带来的新的教学理念,有利于转变教师的角色,促进教师学习新的教学方式,更加注重授课中语言与内容的融入式教学,提高授课质量和授课效率。

参考文献

[1]韩淑伟,祝传臣,王小军.高校开展双语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兼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开展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4(S2):84-86.

[2]韩立新,于诗卉.高校双语教学改革的若干问题思考[J].教育科学,2013(6):35-41.

[3]黄雪萍,左璜.课目与语言整合式学习模式的兴起、课程建构与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13(11):39-50.

[4]吴岚.论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口头沟通的方法[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8):36-37.

[5]夏蓓蓓.国家级高校双语教学示范课程中的交际分析——CLIL 4Cs教学框架在课堂中的应用[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2):140-144.

[6]孙顺利.管理学双语教学目标及实现途径探讨[J].文教资料,2007(4):45-46.

[7]朱小丽.管理学双语教学实践与思考——以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国际注册会计师方向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5(51):160-161.

[8]沈莉.高校管理学课程双语教学模式探讨——基于上海理工大学双语教学调查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2011(4):56-58+68.

[9]Short D J.Assessing Integrated Language and Content In? struction[J].TESOL Quarterly,1993,27(4):1-24.

猜你喜欢
双语教学管理学教学设计
“天人合一”的管理学启示
张瑞敏金句背后的管理学知识
浅谈管理学
湖南省高校舞蹈啦啦操课堂开设双语教学的可行性初探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面向不同对象的双语教学探索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Seminar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双语教学中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