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评价及制约因素分析

2020-11-17 06:42袁培陈晓婷
兵团党校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耦合协调度新疆

袁培 陈晓婷

[摘要]近年来,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已日益成为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和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途径。本文从新疆农村三产融合内涵与本质出发,对新疆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水平进行研究。以2006—2017年统计数据为样本,构建新疆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评价体系,利用熵值法、预测模型、障碍度模型及耦合协调度模型等研究方法,分析新疆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障碍因素以及耦合协调度,探讨新疆农村三产融合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趋势。研究表明:新疆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但增速较缓,且三产融合耦合协调发展能力较弱。其中,第三产业在新疆农村三产融合中占主导地位,并根据实证结果为政府部门提高新疆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提供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三次产业融合;障碍度;耦合协调度;新疆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20)05—0047—09

[作者简介]袁培,女,新疆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发展、城乡经济;陈晓婷,女,新疆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城乡二元结构,城乡产业。

一、引言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经济是现代化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更加强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我国农业创新力与竞争力显著增强。同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也是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路径选择。通过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方式,能够进一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乡村振兴真正实现。农村三次产业融合是指以农业为基础,各要素资源实现从农业向其他产业融合进而形成新业态的过程。我国城乡发展始终存在着不均衡不协调的突出矛盾,这种不均衡发展主要表现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村经济滞后于当代社会发展。因此,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不只要注重城市化的进程,更要扎根于农村建设,发掘农村的经济发展潜力,充分利用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有利条件,使农业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更加有影响力。因此,中央对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

基于我国农业发展的现实需求,在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健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利益联结机制”,突出农村三次产业间的紧密发展关系。十九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对建设现代化乡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产业兴旺”这一提法既反映了产业振兴是乡村振興的重要手段,又突出了实现乡村振兴的首要目标是突出乡村产业的多功能性,使农村各产业间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突破农村产业资源束缚的瓶颈。除此之外,201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要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转变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方式,促进农村三次产业高效融合发展。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方式促进农民增收,这是我国首次提出三产融合这一具有重要意义时代课题。在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再次强调声明,“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推进农村产业融合,使其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对“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链价值链”做出重要部署,加强一产二产三产深度融合,打造综合开发的特色村镇。2018年4月发布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年度报告》总结了各地区农村三产融合的典型经验和显著成效,为今后各地区农业基础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标志着农村三产融合已上升到了国家层面。

新疆地处西北内陆,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城乡差距较为明显。为了缩小城乡间的差距,在不改变城市发展方式的基础上,对于加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新疆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做出系统、全面的分析,了解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特征及制约因素,从而有效激发农村产业发展活力,推动城乡一体化稳步前进。

二、文献回顾

自从农村三产融合问题提出以后,该话题备受学术界的关注与研究,很多学者在农村三产融合的诸多层面进行剖析和解读,为今后的农村建设提供了参考价值。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对农村三产融合进行内涵界定。苏毅清等[1]认为农村三产融合是第一产业中的细分产业与第二、第三产业中的细分产业相结合,最终获得新的生产技术与管理技术,形成新的产业形态。赵霞等[2]认为农村三产融合指的是以第一产业为依托,以农民及相关经营组织为经营主体,通过高新技术对于农业的渗透作用,实现三次产业间的延伸、体制机制的创新等,将资金、人力、技术等资源进行集约化配置,从而使农业生产、加工、销售、服务各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推动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梁瑞华[3]将“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拓展定义为将资金、技术、劳动力以及资源等要素融入其他产业中,以此形成新产业新业态。

二是有学者运用模型对农村三产融合进行实证分析。蒋辉等[4]运用熵权法对我国31个省份的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行分析。刘鹏凌等[5]运用AHP法,构造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最终指出农村三产融合发展要求。

三是分析农村三产融合的发展模式、路径选择及对策建议等。熊爱华、张涵[6]从农业经营主体微观视角出发,农村三产融合包括沿产业链向前后延伸、拓展农业新功能以及推广应用先进技术三种发展模式。孔祥利、夏金梅[7]在研究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三产融合发展路径选择时,认为可以从协同动力、协同主体、协同引擎、协同保障、协同基础五个方面进行选择。刘国斌、李博[8]为深入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提出多方面政策建议,如创新农业发展模式、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加强城乡间要素平等流动、强化地方政府政策支持等。

四是农村三产融合的国际借鉴与启示。Busby、Rendle[9]认为,提高农业经营竞争力的方式主要是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多种业态混合经营,其中一种重要的方式是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Fleischer等[10]研究了农旅融合发展问题,认为农业旅游可以提高要素利用率,吸引外部资源从而产生协同效应。白增博等[11]、赵放等[12]、刘松涛等[13]先后就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发展第六产业的做法及经验进行分析研究,最终得出相关启示与政策建议。

以上研究主要从农村三产融合的内涵、发展模式、对策建议出发进行系统的阐述,为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其研究仍存在较大的待深入空间。目前,大多数学者主要针对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现状进行分析,对于地区农村三产融合研究较少,以理论分析居多,运用实证分析较少,特别是新疆这种比较偏远的地区,研究农村三产融合有助于城乡一体化更快更稳地向前发展。因此,本文研究新疆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水平,分别以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为子系统,以新疆2006—2017年为时间序列,运用熵值法、预测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及障碍度模型对新疆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水平做进一步分析,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三、构建指标体系与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通过熵值法、预测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及障碍度模型分析新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动态关系,以此研究三产融合发展水平特征。众所周知,新疆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业是给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提供生产资料的基础,而二三产业又是第一产业发展的扩展与延伸,工业在一定程度上是农业与第二产业发展的场所,更是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发展的动力源泉。第三产业的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现代化以及工业现代化的转型升级,三者之间有明显的耦合性。一二三产业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交叉,并在各个子系统中有一定的渗透作用与制约作用,三者缺一不可,从而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耦合体系。因此,农村三次产业的发展水平可以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进行测度与分析。

(一)指标体系构建与数据来源

建立指标体系是研究农村三产融合的基础和保障,构建指标体系应遵循客观性原则、真实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等。在已有研究产业融合耦合性分析中,时悦等[14]构建包括经济发展、人口、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城乡统筹、资源环境6个维度的城镇化评价指标以及选取农作物播种面积、化肥施用量折纯量、劳动力投入、农业固定资产投入、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作为农业生产率评价指标,研究城镇化与农业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薛蕾等[15]分别从集聚水平、农业集聚、就业集聚、产业集聚4个指标与产品质量、生产效率、生态环境3个维度出发构建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农业产业集聚与农业绿色发展两个系统的发展水平。杨雪等[16]在农业生产性服务与农村三产融合的协调度测算中,主要从融合广度、融合深度、融合质量3个维度进行深度剖析。方忠等[17]在文旅產业耦合发展实证研究中指出,在整个产业耦合系统当中,产业关联是产业耦合的主要技术支撑,而当产业耦合发展到高级形态时,最终又会形成新的产业形态,即产业融合一体化。基于上述研究,本文在借鉴相关研究基础上,为了更进一步的提高准确度,以能够体现新疆农村三产融合平均发展水平的相对指标为主,分别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三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不同程度地反映新疆农村三产融合的发展水平以及制约因素(见表1)。

本文以2006—2017年为时间序列,研究新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相关的数据主要来自于2007—2018年的《新疆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等,其中有个别数据是由统计年鉴中的数据综合计算所得。

(二)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熵值法、预测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及障碍度模型,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三个维度对新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行分析研究。

1.熵值法。由于新疆包含地区较多,为避免变量间信息重叠和人为判断的主观因素,所以本文采用熵值法,客观地对新疆农村三次产业发展水平进行分析,并运用spss statistics 23软件对新疆农村三次产业融合未来5年发展水平进行趋势预测。熵值法的主要计算过程如下:

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如果有m个年份和n项评价指标,则可构建原始指标数据矩阵[X]=([Xij])m[×]n([Xij]≥0,0≤i≤m,0≤j≤n),[Xij]指在第i个年份中第j项指标的数值。[Xij]计算的差距越大,表示该指标在此综合评价体系中的重要性越强。但当某个或某些指标在不同年份中的指标值都相等,则表明该指标在此评价体系中没有发挥实际作用。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

2.预测模型。本文运用spss软件对新疆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行预测,因为spss软件中,时间序列模型操作方便、简单,并且新疆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的预测是一个动态而非静态的变化过程,因此选用spss时间序列模型预测未来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是最合适的。除此之外,其对原时间序列数据运用自如,对模型参数有一定的动态确定能力,准确性较高。

3.障碍度模型。本文引入障碍度模型,有利于分析各系统中的各项指标,识别出新疆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障碍因素,以便针对突出性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Kj表示指标标准化后的数值。Fij表示单项指标i对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障碍度,数值越大,说明该项指标对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水平的阻碍作用越大;Oj表示第j项指标权重。Zij表示各准则层的三产融合发展水平障碍度。

4.耦合协调度模型。耦合度主要用于测量各个系统之间的关联性,能够反映各个系统在达到临界状态之后的结构方向。第一产业为二三产业提供大量的劳动力以及物质资料等,是经济发展的根本与保障,而二三产业又反过来作用于第一产业,是加快农业转型的助推器。二三产业之间又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形成相辅相成的耦合发展关系。因此,可以认为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是一二三产业耦合协调关系的参照物。基于此,本文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作为耦合系统,研究农村三次产业间的耦合协调水平,其耦合度模型如下所示。

式中:C表示耦合度;Y1、Y2、Y3分别表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三大系统对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综合水平;T表示综合协调指数;D表示耦合协调度,反映了三大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程度;a、b、c表示待定系数,表明三产融合在耦合系统中的重要地位,本文考虑到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对新疆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水平的贡献同等重要,故待定系数均设为1/3。

(1)耦合度划分类型。为准确评价新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水平,参照当前学者的研究成果,将耦合度划分为6种类型[4]:C=0处于无序发展状态;C[∈](0,0.3]处于低耦合发展阶段;C[∈](0.3,0.5]处于拮抗阶段;C[∈](0.5,0.8]处于磨合阶段;C[∈](0.8,1.0]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C=1.0处于良性共振耦合并有序发展状态。

(2)耦合协调度划分类型。一般情况下,耦合协调度值越大,表明农村三次产业间协调程度越好。本文参考蒋辉[4]、赵俊远等[18]学者的研究成果,本研究中农村三次产业耦合协调度划分类型如(表2)所示。

四、新疆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特征分析

(一)确定各项指标权重

本文运用熵值法,对2006—2017年各项指标数据进行处理,根据熵值法计算公式确定各项指标权重(见表3)。

(二)新疆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依据上文利用熵值法得到的指标权重,可获得2006—2017年间新疆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综合水平(见表4)。由表4可知,新疆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整体增长趋势较为缓慢,从2006年的0.034仅上升到2017年的0.145,但2009年三产融合水平稍有下降,从2008年的0.046下降到0.043,虽然下降幅度不是很大,但主要原因还是因为2008年发生了世界金融危机,对全国经济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其中也包括新疆经济的发展,从而使2009年农村三产融合水平略有下降。

在新疆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评价的三个准则层中,第一产业呈现出明显且良好的增长趋势,从2006年的0.008上升到2017年的0.156;第二产业在2006—2011年间呈现增长趋势,在2011年达到最高值,2011年以后逐渐呈现下降趋势并偶有波动;第三产业仍然呈现良好的增长态势,从2006年的0.018上升到2017年的0.204,是新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中发展比较快的产业,但仍然存在增长缓慢现象。

(三)新疆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趋势预测

本文在熵值法计算基础之上,运用spss statistics 23软件对新疆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行趋势预测,在假定国家政策不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情况下,以2018—2022年五年为基点,对未来新疆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做初步预测。

1.模型回归分析。在运用spss statistics 23软件对新疆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行数据预测时,自动选取ARIMA模型为此趋势预测的最优模型。由表5和表6 可知,模型中拟合优度R2=0.940较高,可知该模型的可信度已经超过90%,P值为0.004,显著通过检验,说明该模型的预测是比较准确的。

2.模型预测及有效性检验。由于预测值中无2006年数值,故选取2007—2017年三产融合发展水平的相应数据,来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并进一步预测2018—2022年三产融合发展趋势。预测出2007—2017年的新疆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水平,并计算出相应的误差百分比。

其中:误差百分比=(预测值-实际值)/实际值。

得出的结果如表7所示,经过比较可以看出,预测值与实际值误差比较小,大部分都在10%以内,精度较为准确,可以进行初步预测。在确定模型可信度后,对2018—2022年五年新疆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水平进行趋势预测,结论如图1所示,2018—2022年间呈现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说明在国家政策等外部因素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新疆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在这五年内呈现平稳的上升趋势,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态势良好,农村三次产业间耦合协调更为紧密,为农村经济稳步向前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四)新疆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水平障碍因子诊断

本文利用障碍度模型识别新疆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水平的制约因素,通过障碍度模型分析以此提出合理的对策建议,从而更快的提升新疆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见表8)。由表8可知,总体来说,影响新疆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障碍因素依次是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其中,第三产业是影响新疆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关键环节。

从单项指标障碍度取值分析,在2006—2017年间,在新疆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中排在前五名的障碍因子依次是第三产业就业水平、总资产贡献率、农业机械化水平、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以及农民收入水平。其中,第三产业就业水平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指标障碍度值一直比较高,严重制约了新疆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而在新疆农村三产融合12年以來的发展中,在排名前五的障碍因子中,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农民收入水平两个指标属于第一产业子系统,第三产业就业水平和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两个指标均属于第三产业子系统,表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是影响新疆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首要障碍因素。这可能是因为新疆农业还处于传统发展阶段,还未真正实现农业现代化。目前新疆居民的消费水平还没有提高到与内地发达省份相平衡的高度,并且科技潜力也有待进一步挖掘。因此新疆农村三产融合在未来发展中,亟需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有效推进工业化和现代化,进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五)新疆农村三产融合协调发展水平评价

本文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根据公式(11)、(12)和(13)对2006—2017年新疆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可以从中看出新疆农村三产融合协调发展状况(见表9)。由表9可知,新疆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的耦合度总体处于拮抗阶段,2006—2017年三次产业耦合度波动幅度不明显,且耦合度等级处于偏低位置。其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呈上升趋势,但上升趋势不显著。2006—2011年间,新疆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的协调度处于严重失调阶段,2012—2017年有所缓解,从严重失调阶段转变为中度失调阶段。从整体来说,新疆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的协调度始终低于其耦合度,说明新疆农村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间相互影响较为紧密,但三次产业间的协调均衡发展能力较为薄弱,农村三次产业间的不均衡发展问题较为突出。

总的来说,新疆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较低,三产融合还只是停留在表面环节,融合程度还不够深入。主要的影响因素可能是新疆地处偏远地区,城乡间存在着严重的二元结构现象,目前乡村的发展还远远达不到城市发展的要求。在此基础上,虽然农村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但第三产业仍然是制约新疆农村三产融合的关键因素。第三产业发展缓慢,不利于各行业间的产业升级,产业间关联性较小,致使农村一二三产业间融合协调能力薄弱,各产业间的分工较为明确。因此,政府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高各产业间的耦合协调能力,促使新疆农村三产融合发展进入新领域。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本文通过分析2006—2017年新疆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水平状况及制约因素,得出了如下主要结论:

第一,通过预测以及对现有状况分析可知,新疆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水平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但增长速度较为缓慢,2006—2017年间仅从0.034上升到0.145,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增速均不明显。

第二,综合新疆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可以看出,第三产业在新疆农村三产融合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虽然第三产业在新疆农村一二三产业中的增速相对较快,但与沿海地区等发达省份相比增速仍然十分缓慢。并且在新疆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中,第三产业并没有发挥积极价值作用,一定程度上还制约着新疆农村的发展。

第三,从单项指标障碍度分析来看,影响新疆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第三产业就业水平,说明新疆农村劳动力就业意识薄弱,就业范围大部分停留在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也从侧面反映农村第三产业就业岗位较少,大量劳动力缺少就业积极性。

第四,从2006—2017年新疆农村三次产业融合的耦合度及其等级划分可以看出,其耦合度无较明显的上升趋势,始终在0.3—0.5之间上下波动,且正处于拮抗阶段。表明新疆农村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之间相互依赖,彼此影响,但互相作用的效果不明显。

第五,新疆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呈现上升趋势,并从严重失调阶段逐渐过渡到中度失调阶段,虽然协调程度有所改善,但从整体来看,新疆农村三次产业融合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处于弱势阶段,其耦合协调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建议

加大农村三次产业融合不仅可以提高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还可以缩小城乡二元结构差距,因此,如何促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显得至关重要。结合上述结论,综合考虑新疆自身的发展特点,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第一,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形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新疆的农业目前以传统农业方式存在居多,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技术得不到更新与进步。农户应加强学习科学的生产管理技术,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优势,在传统农业的生产、加工、销售等领域注入新的科技创新技术,与二三产业进行对接,使传统农业逐渐向现代化农业转变。

第二,促进产业链延伸,积极打造服务型制造企业。在农村,农产品深加工是典型的第二产业,在发展第一产业的同时,必须抓牢对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的发展,这就要求提高农产品的生产科技水平和精深加工能力,并积极推动单一的农产品深加工向服务型企业转变,打造农产品旅游“一条龙”消费体验。农业的发展不能仅仅停留在生产阶段,而要进一步延伸产业链,与加工业、服务业等二三产业相结合,从而带动整个农业产业的升级换代。

第三,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带动一二产业升级。第三产业是新疆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中的决定因素,第三产业发展有利于一二产业发展。政府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对开办农村合作社、农家乐等“农旅模式”相结合的农户给予政策上的奖励。同时,要重视顾客的消费体验,提供舒适优美的消费环境,根据客户的消费需求与产品发展潜力,适当满足客户要求,丰富农旅融合的相关产品,增加多种多样的农旅体验模式与项目,满足顾客的多样化要求,以达到以质取胜的效果。

第四,增强农民就业意识,增加第三产业就业机会。新疆农村第三产业发展还不成熟,就业岗位相对稀缺,并且人们的就业意识也有待增强。在此基础上,政府应该大力宣传第三产业就业优势,吸引闲置劳动力从事第三产业。还可以通过培育一批中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与高品质生活性服务业,增加就业机会,提升就业水平,进而推动第三产业专业化发展。

第五,拓展融合发展空间,推进农村三次产业耦合协调发展。新疆在注重产业协调发展的同時,要促进产业间相互作用,找准产业融合增长点,拓展融合发展空间,使一二三产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发挥龙头企业作用优势,使农业生产基地与农产品销售渠道有机结合,产生融会贯通的效果,实现农产品一体化的综合服务体系。加大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深度协作,特别注重第三产业内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增强农村一二三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形成推进新疆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新格局。

参考文献:

[1]苏毅清,游玉婷,王志刚.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理论探讨、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J].中国软科学,2016(8):17-28.

[2]赵霞,韩一军,姜楠.农村三产融合:内涵界定、现实意义及驱动因素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7(4):49-57+111.

[3]梁瑞华.我国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实践探索与推进建议[J].中州学刊,2018(3):51-55.

[4]蒋辉,张康洁,张怀英,刘兆阳.我国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时空分异特征[J].经济地理,2017(7):105-113.

[5]刘鹏凌,万莹莹,吴文俊,毕桂林.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评价体系及其应用[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7-13.

[6]熊爱华,张涵.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条件分析及政策建议[J].理论学刊,2019(1):72-79.

[7]孔祥利,夏金梅.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价值逻辑关联及协同路径选择[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2):10-18.

[8]刘国斌,李博.农村三产融合与现代农业发展分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9(4):621-628.

[9]Graham Busby,Samantha Rendle,“The Transition from Tourism on Farms to Farm Tourism”,Tourism Manage- ment,Vol.21,No.6,2000,pp.635-642.

[10]Aliza Fleischer,Anat Tchetchik,“Does Rural Tourism Benefit from Agriculture?”, Tourism Management, Vol.26,No.4,2005,pp.493-501.

[11]白增博,孫庆刚,阿依姆妮萨·阿卜杜外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我国农村三产融合研究——基于日本“六次产业化”经验[J].改革与战略,2017(12):134-138.

[12]赵放,刘雨佳.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国际借鉴及对策[J].经济纵横,2018(9):122-128.

[13]刘松涛,王毅鹏,王林萍.日本农业六次产业化对破解我国农村三产融合困境的启示[J].农业经济,2018(4):3-5.

[14]时悦,梁净.城镇化与农业生产效率耦合协调关系——基于黑龙江省、辽宁省、吉林省3省数据分析[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9(2):190-198.

[15]薛蕾,徐承红,申云.农业产业集聚与农业绿色发展:耦合度及协同效应[J].统计与决策,2019(17):125-129.

[16]杨雪,史修艺,李玉琴,王颜齐.农业生产性服务与农村三产融合的协调度测算[J].北方园艺,2019(16):161-169.

[17]方忠,张华荣.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发展的实证研究——以福建省为例[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1):39-45+169.

[18]赵俊远,王金献.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的信阳市茶产业与旅游业融合测评研究[J].茶叶通讯,2019(1):55-60.

责任编辑:彭银春

猜你喜欢
耦合协调度新疆
新疆反恐,暗流与真相
中国“三化”协调发展的区域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新疆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研究
知识产权的创造能力与保护能力的耦合评价
城镇化与耕地非农化空间特征及协调关系研究
能源—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度研究
新疆多怪
新疆味道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