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结合部学校 特殊家庭学生的德育培养

2020-11-17 02:52贾猛
关键词:结合部学校德育城乡

贾猛

城乡结合部是指兼具城市和乡村土地利用性质的城市与乡村地区过渡地带。在这里,存在着本地常住人口与外地流动人口的素质反差,各种不同职业类型、不同生活方式、不同信仰、不同价值观念、不同需求以及不同心理文化素质的人群相互形成强烈的对比与共存。在形态上具有城市和乡村的共同特征,在经济上依附城市和农村,在文化上表现为城市和农村杂合的特殊文化现象,这种特殊性也给城乡结合部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新机遇和新挑战。

位于城乡结合部的学校,特殊家庭的学生比例往往会更高。特殊家庭学生主要是指残疾学生、留守学生、贫困家庭子女、问题家庭子女、单亲家庭子女等,由于其特殊的家庭环境、心理环境和生理环境,这些学生会出现相应地心理障碍,导致这个群体出现较多的“问题学生”。 这些问题学生往往表现为:思想品德低劣,或有违法乱纪行为,或经常违反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或学习成绩差等等,从而导致他们在思想、认识、心理、行为、学习等方面偏离常态,严重时会影响学校德育的实效性,甚至影响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为切实加强这些特殊家庭学生的德育培养,城乡结合部学校应该紧紧围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这个核心,立足学校实际,创新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采取“多点开花、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措施,努力开创特殊家庭学生德育培养的新模式。

查找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针对特殊家庭学生,学校应该在全面排查摸底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特殊家庭学生档案,梳理汇总这些特殊家庭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德育问题,认真分析查找这些问题的原因,制定培育计划,找到解决办法。

研究形成符合学校实际的校本德育课程。城乡结合部学校应把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融入到实际教学之中,深入进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中国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史教育,以加强特殊家庭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弘扬和培育他们的爱國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创新学校德育工作有效性新途径,构建具有符合学校实际的德育工作模式,突出德育过程中这些特殊家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意识。采用生活化的德育方式,注重他们的情感体验,将心理咨询与德育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推行德育导师制工作的开展。以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为载体,构建有自己特色的校园文化,突出特殊家庭学生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特殊家庭学生的德育培养工作是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在实施中会不断发现新问题、新情况。城乡结合部学校应该因地制宜,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研究,就会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特殊家庭学生德育培养之路。

猜你喜欢
结合部学校德育城乡
城郊结合部土地利用与土地管理研究
明确方向标、设计中轴线、提供参照系
学校德育功能定位的误解及澄清
机床结合部特性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城乡一体化需要公平正义的制度变革
国家十项举措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
浅析铁路货运组织改革车务与货运结合部问题及解决对策
学校德育顶层设计的意义与实施
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
城乡一体化评估指标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