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村里的年轻人

2020-11-18 02:05王永民
娘子关 2020年1期
关键词:危房文龙驻村

文__王永民

扶贫·记录

夜里十点多钟,我准备休息时接到一个电话。

“还是你们村孙志强打来的吧!”妻子问。我点了点头,这是今天孙志强打来的第6个电话。

“哥,你干啥了?”电话那头传来孙志强的声音。

“准备睡觉啊!”

“哥,什么时候来村啊?”

“上午不是告诉你了,过了五一假期就回村里,你早点睡,明早不是还去镇里干活了?”

我和孙志强又闲聊了几句,挂了电话。

驻村帮扶一年来,我回城轮休时,孙志强几乎每天给我打电话。最多的时候一天打了十几个电话给我,不是让我代交话费,就是说想我了,问我什么时候回村。

2018年5月,我作为驻村工作队员来到我们单位帮扶的贫困村。村里没有学校,没有小卖铺,村里人买点儿东西要到距离6公里的镇上。

来村的第一天,我在村委会院里见到了孙志强。他穿一条皱巴巴的牛仔裤,脏兮兮的皮鞋上沾满了泥土,嘴上抽着烟,两只耳朵上各夹着根烟。我上前和他闲聊,得知他32岁。问他为啥不出去打工?他说,以前在太原的一个饭店干过几个月,后来不想干了就回村里了。聊天中,他说村里太闷了,闷了就玩手机,看“快手”、看视频。

后来,村干部告诉我,孙志强智力有点问题,政府给他办理了残疾低保。他父亲是个泥瓦匠。这几年,国家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政策,各个村危房改造如火如荼。他父亲多数时间就在邻近村里修葺危房。

工作队驻村后,孙志强经常过来找我们玩。日子久了,我觉得孙志强除了文化低,逻辑思维能力差,其他方面还正常,一些简单的农活也会干。我劝他跟上父亲打工,他连连说,干不了。我劝了几次,他不听也没有啥好办法。

驻村一个月后,为了方便工作,上级给工作队配备了电动车。孙志强对电动车很感兴趣,跃跃欲试,让我教他骑,说学会了以后买辆电动车。他还经常让我骑车带他到镇上买烟。他烟瘾大,一天要抽一两盒烟。囊中羞涩时,我给他买烟。我有时工作忙,不能带他到镇上。他不高兴就扭头走了。

有一天,孙志强气呼呼找见我,说,家里人、村里一些人说他学不会骑电动车。问我,他能不能学会骑电动车。我说,其他人也许几天就学会了,你也许一个月也学不会,但只要你坚持学,肯定有学会的一天。受到我的鼓舞,他说,我一定学会,不能让他们小看我。我说,即使你学会骑电动车,买电动车的钱从哪里来?他一时无语。我说,你跟上你爸打工,工地上和泥搬砖,干个小工收入也不少,自己有钱了,腰板硬了,不用看你父母的脸色了。他说,哥说的有道理。见他有些心动,我趁热打铁说,你总不能依靠你爸妈一辈子,趁你现在年轻多挣点钱。孙志强点了点头,说,我听哥的。

过了几日,见孙志强没过来找我玩,我就去了他家。他妈说,志强跟上他爸爸去邻村修危房去了,早上6点就走了,晚上7点多才能回来。

2018年春节前,孙志强的母亲说,志强挣了一万多块钱,语气里透着自豪。我由衷地感到高兴。

我来村两个月时认识了孙文龙。他是生病了才不得已回村休养。

我第一次见到孙文龙时。他刚做了淋巴结核手术,脖子上的一道手术后留下的疤痕清晰可见。他见了我也是礼貌性地笑笑。问起他的病情,他也不愿意多说,心事重重的样子。

他父母告诉我,孩子生病以前性格挺开朗的,病后回到家里,像变了个人,就窝在家里,不出门,玩手机、看电视,不愿意多说话。

我想,孙文龙32岁,到了结婚成家的年龄,但一场病也许把好多事耽误了,心里有些苦闷。

我想帮帮他,隔三岔五就去找孙文龙聊天。时间长了,两个人也就熟悉了。他说,生病之前在太原一个搅拌站打工,工作虽说辛苦点儿,但收入也不错。他想攒钱买辆车,学驾照学了几个月,科目一、科目二、科目三考试都过了,就剩下科目四一门了。但病了之后,他觉得自己完了,干什么也提不起精神。我安慰他说,人的一生谁没有挫折,哪能一场病就让自己破罐子破摔!他说,心里也明白不能这样混日子,但不知道如何改变自己当前的状况。我说,当前最主要的就是养好病,不要老闷在家里,多出来走走,呼吸大山的新鲜空气,多锻炼身体,有利于身体早日恢复健康。孙文龙答应我第二天就出门锻炼。

孙文龙嘴上答应得挺好,但一连几天,我都没有在村里见到他的身影。于是我抱上篮球叫他出来和我打篮球。在村委会院子一个破旧篮球筐下,两个人练习投篮,玩得不亦乐乎。一来二去,孙文龙有时也主动过来找我打篮球。篮球筐下,他跳跃的身影,爽朗的笑声,让我依稀看到了这个青年曾经应该有的模样。再后来,孙文龙逐渐下地跟父母干些农活儿了。空闲时,开始学习科目四的考试题。这个青年人一切都朝着好的方向转变,我从心里为他感到高兴。

过了五一假期,我回到村里。

山里天亮得早,清晨出了门,浅青色的黎明,几颗小星星眨着眼睛,镰刀一样的月亮斜挂在天上。村里人一大早就开始春耕了,山间地头的身影隐隐约约,种菜、种玉米、种山药……一片忙碌的景象。忙碌的身影中,我没有见到孙志强和孙文龙。孙志强和父亲打工,春节过后,父子俩在太原工地干了一段时间,现在在附近村里修葺危房。孙文龙身体已经康复,去了市里的一所学校学习种植养殖技术。

生活还在继续,充满梦想与希望!

猜你喜欢
危房文龙驻村
郭文龙
做好驻村第一书记的“六字经”
驻村博士
咏莲
驻村第一书记
仙逝的“文龙”你在天堂还好吗?
文龙 你在天堂还好吗?
中办国办发文要求加强贫困村驻村工作队选派管理工作
奉化垮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