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汉高祖“推子下车”事件的分析

2020-11-18 11:01崔媛
时代人物 2020年22期
关键词:刘邦

崔媛

摘  要:彭城之战是汉高祖刘邦起兵以来所遭受的最大的一次惨败,在兵败逃离楚军追杀的途中,刘邦三次推鲁元公主和孝惠帝下车。该事件存在很多争议。但是在生死存亡关头,受到社会风气的影响,刘邦为了求生把自己孩子推下车是可能的。

关键词:刘邦;孝惠帝;鲁元公主;彭城之战

汉高祖刘邦作为汉王朝的建立者,他的丰功伟绩不容置疑,一些光辉事迹也流传后世,但“推子下车”一事成为刘邦一生的污点。很多人认为这件事是杜撰出来抹黑高祖的,事实上并未发生。这种观点的产生莫过于今人认为“虎毒不食子”,高祖作为父亲不会伤害自己的孩子。但是这都是人们站在当今道德制高点的推测。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妻子儿女对于男性来说并非十分重要,为了权力或者利益来牺牲妻儿的大有人在。本文从高祖“推子下车”的背景和当时社会道德风尚来分析该事件的真实性。

高祖“推子下车”的背景及经过

汉二年(公元前205年)四月,刘邦利用项羽平定齐地叛乱的机会,趁机率领56万大军进攻彭城,一心想端掉项羽老巢。这次战争刘邦并没有携带家眷,彭城距离沛县并不远,或许他是想战争胜利之后再去接他的家人。但事实证明刘邦进入彭城之后就把这件事抛诸脑后了。“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对于此时的刘邦来讲,接家人远不及搜刮项羽的财宝美人及饮酒宴会重要。“项王闻之,即令诸将击齐,而自以精兵三万人南从鲁出胡陵。”项羽得知刘邦攻占彭城的消息之后,迅速发起反击,带领三万精锐骑兵,避开刘邦重点设防的彭城东面和北面,选择从南面出胡陵。等到项羽部署好队伍之后,对刘邦发起了突然袭击。“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这场战争进行得非常快,仅半日汉军已经被打败了。这一仗,刘邦被杀的措手不及,败得极惨。在项羽的指挥下,楚军“杀汉卒十余万人”,在逃跑途中又“汉卒十余万人皆入睢水,睢水为之不流”。十万汉军被楚军所杀,又十万汉军被逼跳入水中活活淹死。“围汉王三匝”刘邦本人也被楚军层层包围。“於是大风从西北而起,折木发屋,扬沙石,窈冥昼晦,逢迎楚军。楚军大乱,坏散,而漢王乃得与数十骑遁去。”幸亏一场沙尘暴,直冲楚军而来,刘邦侥幸逃出重围,只带了几十名随从逃难。刘邦在逃难途中,意外地遇上了同样在逃难的刘乐和刘盈,也就是后来的鲁元公主和孝惠帝,把他们抱上了车。“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堕孝惠、鲁元车下,滕公常下收载之。如是者三。”但是,楚兵追得急,刘邦担心因为车上多了儿子、女儿跑得慢,便一脚把儿子、女儿踹下车来。而作为车夫的夏侯婴一见,赶快把孩子抱上车来。刘邦对此非常不满,又把孩子推下去两次。“虽急不可以驱,柰何弃之?”夏侯婴说:车已经不能跑的更快了,把孩子推下去又有什么用呢。刘邦这才没有第四次把儿女推下车,最终一起摆脱了危险。这表现了刘邦对子女薄情寡恩的一面。

简单来说,“推子下车”一事发生在彭城之战后刘邦逃难的途中,在楚军的追赶之下,刘邦把自己的孩子推下车来增加自己逃命的机会。很多人对此事件的真实性表示怀疑。笔者接下来从高祖角度出发来论证为何刘邦要“推子下车”,以及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推子一事是否真实。

对该事件真实性的分析

史书中对鲁元公主的出生年月没有明确记载,不能得知该事件发生时她的准确年龄。但汉惠帝出生于公元前210年,彭城之战时大约五六岁。作为两个幼小的孩子,其重量对马车的速度影响并不大,作为给刘邦驾车的夏侯婴也很清楚,两个孩子对马车的速度不会有太大影响,所以才有“常下收载之”行为。夏侯婴能考虑到的事情刘邦怎么会想不到?刘邦深知速度决定逃跑的快慢,但马的耐力决定逃跑距离的远近。刘邦作为一名英明决断的君主,在面对困难时总能做出正确判断以及对他最有利的选择,出于逃跑距离上的考虑,刘邦决定把孩子推下车。“汉王道逢得孝惠、鲁元,乃载行”说明鲁元和孝惠在遇到刘邦之前是落了单的,身边没有家人的陪伴。两个孩子在受了惊吓之后又被楚军所追,难免会哭号而影响军心,刘邦把他们推下车可以稳定军心,增加自己活命的机会。“汉王怒,行欲斩婴者十余”表明在当时情况下,若刘邦会驾车,估计连夏侯婴都会被刘邦舍弃。最后“楚骑追汉王,汉王急”,“马罢,虏在后”都可以表明当时的情况非常危急,刘邦在情急之下把鲁元公主和惠帝推下车是完全可能的。

从道德和社会风气层面上讲,在先秦秦汉时期一些士大夫的认知中,大丈夫应该胸怀天下,沉溺于夫妇之情、儿女之情反而是一种“没出息”的表现。杀妻为自己谋得前途或者因为某些“风俗”而弃子的事情也多有发生。

《史记·孟尝君列传》中有这样的记载:“初,田婴有子四十余人,其贱妾有子名文,文以五月五日生。婴告其母日:“勿举也。”其母窃举生之。及长,其母因兄弟而见其子文于田婴。田婴怒其母曰:“吾令若去此子,而敢生之,何也?”文顿首,因曰:“君所以不举五月子者,何故?”婴日:“五月子者,长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孟尝君田文生在五月初五,在当时是一个不吉祥的日子。他的母亲瞒着父亲生下了他,偷偷的抚养他长大。后来孟尝君被他的父亲发现,孟尝君就问他的父亲自己被抛弃的原因,仅仅是因为“不利其父母”。孟尝君只因出生在五月初五,并没有做什么妨碍或者伤害父亲的事情就要被抛弃,那高祖为了活命“推子下车”一事的真实性更高。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记载“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尝学于曾子,事鲁君。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吴起为了一个职位可以杀掉自己的妻子,刘邦为了活命放弃自己的孩子又有何不真?

司马迁作为此事的记录者,也没有必要在此事上作假。司马迁在给任安的信里写道:“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当时司马迁因李陵而遭受牵连,被处以宫刑。在司马迁身心遭受创伤的时候,是他的家人陪伴在他的身边。但是,司马迁却说“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表示自己完全不担心自己的妻子,担心的是“文采不表于后世也”。司马迁自己都表示出自己对妻子的不在意,又怎能拿“推子”一事抹黑高祖?所以说司马迁为了抹黑高祖而杜撰此事也是不存在的。

总结

从当时刘邦所处的境遇和当时的社会风气来讲,我认为高祖“推子下车”一事是真实的。刘邦作为汉帝国的建立者,毫无疑问他是一名杰出的君王。或许受了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刘邦对自己家人有些凉薄。对于鲁元公主和孝惠帝来说,刘邦的确算不上一位合格的父亲。

参考文献

[1](西汉)司马迁撰《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2](东汉)班固撰《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3]陈瑾.自我实现的内在人格--论<史记>中刘邦形象的审美意蕴[J]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06)

[4]陈斌如.<史记>之人物浅析[J]宜春学院学报,2004(12)

[5]王可端.从神到人--由<史记>到<资治通鉴>看刘邦形象的演变[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05)

猜你喜欢
刘邦
《大风歌》竟是一首“出丑”的诗
多多益
朽木颂
老板娘为何撕了刘邦打的欠条
刘邦:我的脚丫子呀
刘邦记嫂之恨
刘邦斩丁公
楚汉争霸
刘邦妙语避祸
《鸿门宴》教学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