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童权益保护研究

2020-11-18 11:01李立霞
时代人物 2020年21期
关键词:保护机制

李立霞

摘要:女童权益受侵是目前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现象之一,也是社会发展中的必然要求之一,保障女童权益同样是法学领域研究的重要视角之一。虽然我国儿童在教育问题、人身安全、健康卫生等方面均得到显著改善和提高,但针对女童的权益保障方面依然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本文从女童权益保护现状着手,针对女童权益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提出合理有效保护策略,使得女童权益得到充分关注与有效保护。

关键词:女童权益 生存权益 人身安全 保护机制

一、我国目前女童权益保护现状

从我国现行立法现状来分析,涉及女童权利保护的相关法律有《民法通则》《婚姻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刑法》等,尤其是在我国法律体系中,专门针对“女童”权益保护的法律条文并不多,使得女童在生存权益、发展权益等权益保护方面仍处于弱势地。我国在对女童权益的保障方面做出了长足的努力,将加强女童权益保护作为促进妇女发展的重要策略之一,并为此制定了多项对策。保障女童在生存权益、发展权益以及受教育方面与男童享有同样的权益,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开始对女童权益保障做出了多项努力,可仍有一些地区依旧存在不同程度的重男轻女现象,在女童权益保障方面存在地区分布不均匀的现象,在中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及文化素质较高的社会人群中,女童可以很好的得到平等的对待,有的地区或人群中甚至已逐渐出现偏好女孩的生育文化。 但在经济欠发达西部一些偏远农村地区中存在女童权益保护不理想现象,存在女童的基本生存权益以及受教育权益未得到充分保障,与国内法律以及国际公约中的相关规定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異,女童权益保护内容不全面绝大多数保护女童的行动都是以防护女童遭受性侵为核心的。近年来,随着国际上对女童权益保护关注度的逐渐上升,中国的女童保护事业也有所发展。江苏连云港“守护太阳花”、承德女记者发起的“保护女童——爱蕾行动”、河南启动“护花维权行动”、淮南市联组织的“女童人身权益保护”等等一系列有影响力的活动基本都局限于对女童性侵犯保护。而对于女童生存权、健康权、教育权的保护却关注甚少。

二、女童权益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目前在女童权益保护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女童生存权益存在的问题

与男童相比,女童在基本的生存权益保障方面存在着赤裸的现实,由于传统价值观念的束缚,仍然存在性别歧视的严峻现象,“重男轻女”的观念使得导致有些家庭采用医学检测的方式进行“人工终止受孕”,致使新生儿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对男孩的过渡偏爱直接导致胎儿性别鉴定技术的滥用、选择性别的引产、流产以及溺弃女婴等现象。 “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在诸多经济中等地区的家庭中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类现象无疑现实反映生女童存权受到束缚。女童生存权益未得到充分保障。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出生性别比已高达 116.9 使中国成为全球人口性别比最不平衡的国家之一。 同样男女性比例失衡也会引发或加重一系列社会问题,如家庭不稳定、健康、心理、犯罪等现象。

(二)女童受教育权存在的问题

“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受教育权是宪法确认和保障的基本权利之一,受教育权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义务。受教育权是一项基本人权。人降生伊始,其生存能力并不比动物优越,但人之所以为人,在于他具有区别于动物的潜能,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教育。适龄儿童和少年没有依照法律规定接受国民教育,适龄儿童、少年没有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等现象都属于侵犯受教育权。而女童受教育权保障尤为体现在平等入学机会上,地域经济之间的差距,导致大部分农村家庭在教育投资方面和传统观念上更多的考虑是男孩的教育,从而忽略女童平等的受教权潜在于现实中。

(三)女童人身安全权益存在的问题

提起人身权益保护问题,首谈的棘手问题就是“性侵儿童案”,2019年曝光性侵儿童案例301起,受害儿童逾800人,其中年龄最小的为4岁。而“女童保护”统计,在301起案例中,熟人作案212起,占比70.43%;陌生人作案82起,占比27.24%;有7起未表明人际关系。熟人作案比例高,从“女童保护”近几年来发布的报告看,熟人作案比例一直居高,2014年最高比例达87.87%。其中,家庭成员作案更具隐蔽性,后续治理和相关工作难度也更大。多起发生在家庭中的性侵案例表明,考虑到亲情、伦理、生活保障等因素,受害人往往不敢声张,不敢报警进行自我维权。这些性侵案件反映的共性问题需要监护人告诉自己的孩子“哪些行为属于性侵害”,避免孩子遭遇性侵却不知道意味着什么;需要告诉孩子,在警惕熟人性侵的同时,万一遭遇性侵该如何应对的方法。如遭遇性侵,应及时告诉家长,及时报警、求助、维权等。如果家长选择沉默,可能让施害人更加肆无忌惮,变本加厉的持续伤害,除了加强儿童保护制度,还应加强防范教育外,总结经验,优化强制报告主体范围,加大投入力度,在全国加快全面推广速度和完善制度建设,使未成年被害人可以得到及时救助。

表格一

三、女童权益保护不足的原因分析

(一)重男轻女的传统因素

古代“男尊女卑”观念严重、“男主外 女主内”、“女子无才便是德”如《易》之文“以坤为地道,妻道,臣道,为女,为母,为卑,为贱,为下,……。随着目前经济社会的发展,重男轻女思想得到了一定改善,但是在很多经济不发达的地区依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重男轻女现象,在女童生长过程中受到较多的不公平对待,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损害或者暴力对待现象,对女童的健康成长以及身心健康造成了较大损害。

(二)地方经济自身因素

很多对女童的暴力伤害事件均来自于经济不发达偏远农村地区等,一些贫困家庭由于经济因素对女童并未充分重视,而将有限的经济资源与教育资源放置在了男童上面,在对女童教育方面显出不足之处,甚至部分家庭间接误解男婚女嫁思想,认为对女童进行经济和教育的投资是不值得的。教育资源的配置形式在某种程度上也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往往女童便成为教育资源优胜劣汰的错失者,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出现的农业女性化倾 向使得女孩仍旧被看作母亲劳动的最好替代者。

(三)家长对女童“性侵”关注度不够

家长是女童监护的主要群体,由于部分家长缺乏系统的防性侵教育知识,再加上思想保守的束缚,使得女童不能准确判断和预防“性侵”带来的风险危害,很多家长认为女童那么小,怎么可能会被性侵,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最为家长不该用正常人的思维去揣测变态者的想法。因此,“性教育”不仅是女童父母的任务,也是每一个作为监护者的必修责任。女童父母有必要提高孩子的性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对孩子的性教育,要放在女童人身安全的第一位,爱护女童,让女童不受非法性侵伤害,还每一个爱笑的花蕾,面对小小花蕾,每一位家长要做的远不仅是管教,更重要的是给女童讲授性侵知识及学习预防性侵的知识的途径。

四、加强女童权益保护的策略分析

(一)加强女童基本生存权益保障

女童是一个独立的法律主体与自然生命,享有法律所规定的多项权益,包括生存权与发展权等,女童不应当由于地域、性别、文化等而受到法律上的不公对待,阻止非医学方面的非法性别鉴定,保障女婴的顺利出生,加大对女婴的法律处罚力度。在重男轻女较为严重的地区加大男女平等宣传,为女童保护建立良好的社会保障机制以及利益补偿机制,使得家庭能够重视女孩的出生,减少由于经济问题而出现轻视女童出生的现象。加强我国疾病与养老机制的建立与健全,减少人们由于养老问题而过于重视男童出生而轻视女童出生现象。为女童权益保障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在农村与城镇地区加强对女性健康与生育方面的宣传,为育龄女性提供必要的生育知识,以此保障女童的生存权益与健康权益。

(二)充分发挥家长在女童权益保障方面的作用

家长是女童合法的监护人,也是人生的启蒙老师。因此在女童权益保障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家长的监护作用。目前我国仍然有部分家长存在着重男轻女的思想,或者将这一思想进行隐形化地体现,因此在女童权益保障方面依然存在着很多的欠妥之处,导致女童生长与教育未能得到良好条件。因此在保障女童权益方面,可以与女童家长进行必要性沟通,指导家长监护人多开展亲子活动,以此促进家长对女童成长的良好教育意识,促进女童家长对女童具有较高的认知关注度,掌握良好的溝通技巧,承担自身的有效监护职责。

(三)建立社区(乡镇)保护机制

在女童权益保障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社区(乡镇)的作用,社区(乡镇)是社会服务的基本单元之一,可以利用社区(乡镇)的相关资源建立良好的女童保护制度体系。在社区(乡镇)服务范围之内建立关爱女童网络平台,在社区(乡镇)相关部门与负责人的带领之下成立“女童保护志愿团”,关注女童生存与教育中的合理化需求并予以有效满足,有效解决女童生活、学习与家庭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充分关注女童的健康成长。社区(乡镇)相关工作人员能够及时了解女童受挫伤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予以及时解决。必要时,可以由政府、社会组织、社区(乡镇)等共同出资成立女童保护的专业机构,以此有效保障女童的生命安全以及教育权益,在女童受到暴力伤害、校园霸凌时为女童提供必要的心理咨询以及法律援助服务。并为处于困境的女童提供暂时庇护场所。

综上所述,女童权益保护与女性经济地位的提升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加强对女性整体权益的保障,减少对女性带有性别歧视。针对目前我国女童教育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采取必要的保障措施,完善女童权益保护的相关法律规定,给女童必要的关爱,加强全社会对女童权益的重视,以此有效保障女童权益,为“今日女童 明日母亲”提供全社会共同的关爱。

猜你喜欢
保护机制
探究多元化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机制
在新婚姻法背景下妇女财产权益的法律研究
学术共同体同行评价中学术性流失的保护机制构建
赣南苏区民俗体育文化研究
创新经济与知识产权保护关系的思考
小组工作介入农村单亲家庭未成年人社会保护研究
传统武术传承人保护机制研究
大数据带来的影响及个人信息安全保护
承德外八庙的文化价值与保护策略探析
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权保护机制构建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