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背景下的板胡教学创新

2020-11-18 11:01马末
时代人物 2020年21期
关键词:改革措施

马末

摘要:板胡艺术作为一种民族弓弦乐器,已有三百多年的发展历史,与戏曲艺术和说唱音乐一同发展前行。当代文化环境的发展巨变,对板胡的教育传承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河南板胡教学在过往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面对社会文化审美的快速转变,在人才培养方面需着眼传统底蕴,秉承“口传心授”和科学教法的融合,以开放视野应对新的艺术局面。打造古今一体的素质教育系统,倡导综合知识储备能力的提高,培养技艺并重的应用型板胡人才。

关键词:当代文化语境;河南板胡教学;“三元合一”改革措施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青年项目,题目《河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背景下的板胡教学创新与人才培养系统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20-ZDJH-175)研究成果。

板胡是胡琴系统中的一员,因共鸣箱体蒙着一层桐木薄板而得名。特殊的音色风格使其与其它胡琴类型相异,别称为梆胡或秦胡。板胡在民族器乐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具有三百余年的传承历史。早期的板胡作为地方戏曲和民间曲艺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伴奏乐器而存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涌现出张长城、李明源、闫绍一等诸多名家,在共同努力与传承中,赋予板胡艺术全新的艺术功能。诸如《秦腔牌子曲》《蓝桥》《远望》等大量优秀的板胡独奏及重奏作品相继问世,使其在民族音乐沃土上发挥更为重要的艺术价值。河南作为戏曲大省,在各个民间戏种中不乏对板胡的吸纳,正如河南戏曲的自成一派,豫剧板胡也以独特的演奏技法和传承方式,在民间草莽之间流传百年。在当代社会文化环境中,全新的艺术审美诉求促使戏曲艺术推陈出新,而板胡艺术的教学传承及应用方式也悄然更新。艺术的发展一方面得益于良好的师承关系;另一方面也在于对社会宏观文化层面的适应与主动转变。在科学化的专业教学体系中,“创新”成为河南板胡发展传承的重要一环。

一、当代文化语境中河南板胡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板胡的前身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奚琴。在朝代更迭之中逐渐演变,最终形成形制和音色稳定的板胡。板胡为人们所熟知,离不开与梆子腔戏曲的紧密结合关系。在诸如秦腔、河北梆子、豫剧等梆子腔戏曲形态中,板胡凭借着粗犷嘹亮的音色风格,当仁不让地成为伴奏乐器之首。拉弦乐器的特性旋律线条,使其在“拖腔保调”和对人声的模仿方面有着独立特色,其它伴奏乐器无法取代它的地位。在新中国成立不久的1954年,第一部有关板胡演奏技术的科普教材《板胡演奏法》出版发行,也使板胡这一民间乐器从此走向了专业化教学道路。在建国后70年的发展历程中,板胡艺术不仅在戏曲伴奏领域保持着一如既往的角色功能,还以独奏形式编创了许许多多民间小调作品,歌颂美好时代,体味生活情趣。

时移世易,随着社会建设的高歌猛进,河南文化发展迎来了全新的变局。作为农业大省,农耕文化在过往的历史中生生不息,以农村为文化聚集地的民俗艺术为戏曲、曲艺和板胡的传承发展提供了丰厚的资源供给。但自20世纪开始的工业化进程和城镇建设,逐渐使赖以生存的文化根基动摇。可喜的是,在面对内忧外患的生存挑战间隙,板胡艺术也在不断自我历练和精进。除了着眼于传统创作语言的《太阳照耀着塔什库尔干》和《蓝桥》,还主动尝试以协奏曲的演绎方式与交响乐队结合,创作出中西合璧的《叙事曲》和《秦川行》,更有作曲家以西方古典音乐中交响音画的解构方式,创作出具有新时代气息的《湘西音画》。近年来,国家及省市地区相继对传统文化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板胡的制作工艺与传承人被纳入视野,并作为地方戏曲艺术的一部分,与秦腔、豫剧、晋剧、河北梆子等一同形成动态保护机制。与此同时,在当代流行文化领域,不断掀起对于国乐和传统曲艺的回溯浪潮,在高雅艺术普及过程中,板胡的身影越来越多的出现在音乐厅和剧院之中。在教育领域,中原地区的大中专院校音乐院系构建中,多有拉弦乐器专业或戏曲相关专业的建制,其中板胡教学的系统化建设正在逐步完善之中。本地戏曲院团的发展,不断引进板胡精英人才,并形成稳定的师承关系,寻求科学教育与口传心授的双重收徒轨迹。在继承传统渊源的同时,教育学术研讨领域不断谋求思辨,使这一传统乐器的传承更为与时俱进,培养造就优秀的后备人才。

二、技能传承领域河南板胡教学模式的三元合一

戏曲艺术和民族传统乐器的教育传承,在当代教学体制中已有几十年的发展历程。板胡专业在全国已有近十所艺术院校相继开设,其中包括四所具有硕士研究生培养资质的学院。河南板胡教学同样形成了兼具专业化教学和普及性教学的“全覆盖”模式,并与本地域的戏曲音乐和民间音乐形成联动,提供综合性教学引导。就这一乐器传承的渊源和发展趋势而言,单一化的教学模式很难获得良好的社会效果。应采用“三元合一”的创新性教学模式,促使河南板胡艺术在自由融合的环境生态中复兴。

首先,“口传心授”的传统教学模式不能丢弃,应得到重点保护和发扬。从河南板胡的历史沿革中不难看出,板胡长久以来作为地方戏曲和民间音乐的伴奏乐器而存在,其辐射主要依靠的是游走于乡里的职业艺人团体,民俗性和地域性特征十分明确,并具有传统师承关系的缩影。著名板胡演奏家沈城曾经提到:口传心授的师徒关系是一种活态的教学模式,它保持了板胡艺术的“信息密码”,在“传”与“承”之间显露出生命与一束美丽的交织,促使文化艺术的个性得到彰显。从河南板胡几百年的发展演变来看,作为地方戏曲的主奏乐器,在不同风格和流派的戏种中承担着不同的艺术功能。这种艺术特性正是在门类内部的师徒传承中,通过无介质的直接沟通形成,通过言传身授和做比成样的方式,不断模仿、教授、磨合,最终将老一辈的伴奏技巧和艺术心德全部承载。不可否认,传统的口传心授教学方式兼有利弊,相对于西方严谨的量化和文字记录方式,老艺人手把手的教学中充满了大量抽象、晦涩及不稳定的因素。但从另一方面来看,这恰恰是民间音乐质朴和写意的一面。在当代教学体制中,“口传心授”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力求保持传统教学形态中师徒之间紧紧依存的关系,明确河南板胡传承人的重要角色地位,尊重并延续河南板胡伴奏和独奏的特有风格;另一方面也借助科学教育体制中的教学规划、教材辅助及各种媒介力量,促使“口传心授”的方式与时俱进,形成良好的教學效果。

其次,开放式教学模式是板胡艺术拓展生存空间的必要创新。长久以来,河南板胡的应用范畴被局限在一定的条条框框之中,并以“传统”之名有固步自封之嫌。同宗同门的乐器二胡在努力拓展着演奏技术和曲目范围,并对乐器形制进行着大刀阔斧的改造,更有高韶青这样的创新名家,借“韶琴”的改良向国际舞台推广中国民族音乐。相比之下,板胡在各个领域的创新突破十分有限,教学领域的创新思维也有所闭塞。开放式教学一方面要兼顾对传统板胡乐曲和应用方式的继承;另一方面需要在现有的音乐学科发展水平中谋求推陈出新,启发创意思维。比如:河南板胡艺术的发展兼有豫剧板胡和音乐板胡两条线索,社会影响面最广,观众了解最多的当属豫剧板胡,甚至大有以偏概全之势。这足见音乐板胡在创作和演绎层面的缺位。反观古筝乐器,曾几何时也是依托于民间曲艺而存在,但艺术创作的蓬勃发展,使其脱离了既定的发展领域,形成良好的艺术拓展。河南板胡当前的教学传承中应在保持豫剧板胡特色门类的基础上,大力开发音乐板胡的教学环境,形成技术技巧、作曲、配器等多个层面的开放视域,主动与西洋音乐和现代音乐相结合,取长补短,以求获得与当前社会大众欣赏审美之间的共鸣。

总而言之,在突飞猛进的当代文化发展浪潮中,河南板胡艺术人才的培养应从实际情况出发,从市场和观众的需求出发,从思维拓展和艺术生命延续的视角出发。更新教育模式,萃取传统教学理念的精华,集合当代教学资源的优势,开放包容,大胆创新。注重河南板胡未来有生力量的知识结构和文化修养提升,实现学以致用,传承经典的目

参考文献:

[3] 贾晓莉.中国民族乐器(之八) 板胡[J].音乐生活. 2014(08):66

[5] 张军.谈板胡协奏曲《板话》的创作与演奏[J].音乐创作. 2013(05):123—125

[6] 桑海波.民族音乐学视角下的板胡器乐文化[J].人民音乐. 2012(05):49—51

猜你喜欢
改革措施
关于水文水资源工作发展的分析
关于节水灌区综合水价改革方案的探索
论蒙古族幼师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引导”策略探究
我国八年制医学教育现状分析及改进思路探索
刍议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措施
刍议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措施
浅谈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措施
高职院校工程制图课程现存问题及改革措施探讨
我国高等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及改革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