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入脑、入心、入行”效果的高职思政课教学策略

2020-11-18 08:56杨玉君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思政课堂高职

杨玉君

摘  要: 思政课教学是一个由“入脑、入心”到“入行”的过程,由于部分高职生对思政课认识偏差、学习兴趣被干扰,思政课堂缺少吸引力、不能动之以情,以及入“脑”入“心”与入“行”断裂,思政课教学并没有达到由“入脑、入心”到“入行”的效果。要通过提升高职生对思政课的内心需要、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创立“动之以情”的课堂、促进思想认识转化为行动、营造“被重视”的思政课氛围等途径,促进高职思政课由“入脑、入心”到“入行”的转化,从而提高高职思政课教学效果。

关键词: 高职; “入脑、入心、入行”; 思政课堂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20)05-0082-05

一、关于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

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是保证把当代大学生培养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有力措施。2017 年是教育部确定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有关高校思政课的研究一时间百家争鸣,而作为高校思政课组成部分的高职思政课的研究也在积极推进。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召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中提到: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而这个过程中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

如何让思政课成为学生“入脑、入心、入行”的课程,也就是使思政课进入学生头脑、使其思想得以熏陶,美德得以践行,这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过程。高职思政课程传统的教学思维模式更注重课堂教学效果,當然,课堂教学效果非常重要,但是高校思政课的目标是培养具有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优秀的品格的大学生,而人生价值观和优秀品格的形成绝不是单靠课堂教学就能完成的,而是一个由入脑到入心最后转化为行为的一个过程,而对于这样一个过程,思政课教师要全程参与从而促成其转化。

二、部分高职思政课不能“入脑、入心、入行”的原因

笔者选择三所高职院校进行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回收485份,回收率97%,有效问卷为460份,有效率约为95%。调查问卷问题主要集中在对思政课的喜欢或者不喜欢及喜欢的程度、影响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原因、对思政课的认识等方面。并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归纳以下原因:

(一)对思政课认识的误区

1. 思政课“无用”论

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召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中提到,思政课的重要作用在于“立德树人”,在于“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林春逸在《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提升理念、策略与方法》中提到,判断高校思政课是否有效,有两个标准,一是“是否有利于大学生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进而有利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二是“是否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进而有利于提升大学生个体核心竞争力。”[1]因此,有效的思政课能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而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一个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不像专业课的学习那样立竿见影。部分高职生带着功利和短视的目光去看思政课,认为思政课对于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毕业后的就业质量没有帮助。而这种错误的“无用论”极大地消减了高职生的学习积极性,给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提升带来了很大的阻碍。

有一些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教学评价体系采用的是和专业课一样的知识性考试评价体系,未能体现思政课对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影响,及高职生全面发展的影响,从而使学生误认为思政课不过是学习些理论知识而已,没有真正认识到思政课的重要作用。

2. 思政课是“洗脑课”论

部分高职生认为思政课与客观现实脱节,认为思政课是 “高、大、上”而不接地气的洗脑课。当代大学生掌握知识信息的途径较多,思维活跃,对于灌输式、说教式的教育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他们很容易把思政课认为是“洗脑课”。当现实中的一些社会现象和思政课中所讲的发生矛盾时,高职生因为涉世未深,不能正确看待这种反差而会产生疑惑,一旦这种疑惑不能及时得到消除,往往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即完全否认思政课中所讲的观点,从而认为思政课是洗脑课,一旦思政课被贴上了“洗脑课”的标签,很容易对思政课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影响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二)部分高职生学习兴趣被干扰

(1)娱乐节目和游戏的干扰。随着网络深入人们的生活,手机功能越来越强大,各种富有吸引力的游戏、娱乐节目和娱乐信息,学生随手可得,这些富有吸引力的东西吸引了高职生太多的目光,浪费了他们太多时间,甚至部分高职生沉迷玩游戏不能自拔。而思政课教学如果和这些娱乐节目和游戏去争夺学生的聚焦目光,显然没有优势。(2)就业压力使得部分高职生仅仅关注专业课的学习。部分高职生迫于毕业后的就业压力,更重视直接影响他们就业的专业课的学习,把精力和时间都放在了专业课的学习上,相比之下,思政课的学习兴趣被削弱了。高职生的学习兴趣被干扰也是影响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因素之一。

(三)部分高职思政课堂缺少吸引力

部分思政课堂缺乏吸引力是影响思政课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1)思政课教学内容理论性、政治性较强,容易导致课堂枯燥乏味。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性、政治性较强,还有些内容远离生活,如果教师没有教学技巧,很容易形成满堂灌的教学形式,而这种教学形式会使思政课缺少吸引力。(2)教师的教学不够生动、教学方法单一。思政课政治性比较强,所以一些思政课教师往往不敢放手去采用更活泼的教学方式,拘泥在条条框框中。随着信息传播的途径多样化,学生接受信息的途径也越来越多样化,传统教学中教师对信息的优先占有优势已经没有了,所以,如果教师单纯用传统的思维模式、教学模式对待现在的大学生,教学自然失去了吸引力。(3)教材的重复性。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部分内容和高中部分内容重复,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把握,往往会影响高职生的学习兴趣。(4)部分高职生认为教学内容远离高职生的实际。高职思政课如果不能和高职生的实际相结合,会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

(四)部分高职思政课不能“动之以情”

高职思政课的理论性、政治性强,容易导致思政课教师的单纯性说教,枯燥的理论很难打动学生的心。因为理论打动人,一方面在于理论自身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在于传播理论的人的自身魅力。一些思政课教师理论功底不够扎实,讲课时不能融会贯通,不能深入浅出,以至于不能真正展现思政课理论的魅力。部分思政课教师对自己所教内容怀疑,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信仰不够坚定,影响思政课对学生的感染力。所谓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即是思政课教师通过展示思政课理论的魅力,并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学生、打动学生,教师自身信仰马克思主义,更容易打动学生。也有一些高职思政课教师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理论功底深厚,但是他却不能用生动的语言去阐述,缺少语言的技巧和教学的技能。

(五)部分高职思政课入“脑”入“心”与入“行”断裂

高职思政课的实践教学部分,是思政课从入“脑、心”到入“行”之间的纽带。由于思政课教学实践需要面对全体学生,需要花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导致一些高职院校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或者流于形式,或者干脆取消。也有一些高职院校,虽然重视实践教学,但是由于条件的限制,实践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对实践教学内容不感兴趣,或者是实践教学和思政课程内容脱节,从而限制了思政课从“入脑、入心”到“入行”的转化。人生价值观、理想信念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过程,高职生在校时间不过三年,还有一部分时间在企业实习,因此留给高职思政工作者对高职生教育的时间并不多。倘如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使高职思政课从“入脑、入心”到“入行”的转化,思政课所传授的内容没有转变成学生的行为指南的话,学生进入社会后,思政课的影响就会被消减。

三、打造“入脑、入心、入行”思政课的策略

(一)提升高职生对思政课的内心需要

打造“入脑”课程主要在于提升学生对思政课的内心需要。需要是動力的源泉,只要学生有了对思政课的需要,打造“入脑、入心、入行”思政课程就成功了一半。改变学生对思政课的无用论的认识,激发学生对思政课的内心需要。一个人的素质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像是浮在水面上的冰山,只有很少的部分,像学历、文凭、专业、知识等,而真正决定事业成功的是一个人的自信力、意志力、创造力、判断力、亲和力、处事能力,是责任心、责任感,是进取精神、团队精神、敬业精神、创新精神、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等等。高职思政课对高职生成长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改变学生的无用论思想,主要是通过引导,建立一个能体现思政课独特作用的评价体系。思政课的评价体系应该区别于专业课的知识性学习,不仅要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掌握程度,也应该体现理想信念的培养和人生价值观的养成,应坚持方向的维度、理论的维度、服务的维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评价研究和改革中,既要注重以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为标准,更要以学生是否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所承载的政治性、人文性、价值性的内容落实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作为评价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质量的标准”。[2]当思政课堂成了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引导、学习、择业、健康生活等问题解决的有力助手之后,高职生内心对思政课的需要自然提高了。

(二)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

打造“入脑”思想政治理论课最重要的一环是打造有吸引力的课堂。打造有吸引力的思政课堂,需要教师有较高的教学技能。(1)理论与实际结合。高校思政课以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为载体,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有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和学生的实际结合起来,才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职思政课教师应该在对高职生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在课堂上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学生现实中的问题,通过案例的分析和评价对学生进行引导。(2)打造魅力课堂。打造魅力课堂的能力,包括教师的语言魅力、课堂氛围营造的能力、教师的自身魅力、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渲染能力对思政课堂是否有吸引力有很大的影响,教师深入浅出的语言、跌宕起伏有激情的语言更容易调动学生的情绪。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更容易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关爱更容易营造师生融洽的氛围。思政课教师的魅力也是打造魅力思政课堂的重要一环,教师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更容易产生共鸣,学生由对老师的信任和爱转化为对思政课的喜爱。(3)打造形式多样的思政课堂教学模式。高职思政课教师要善于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构建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比如慕课、翻转课堂等都可以成为思政课教学的方式,也可以请一些先进人物进行专题讲座,丰富课堂的教学形式。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可以给学生更多的课堂体验,增加思政课堂的吸引力,但是形式的多样性必须以内容的严谨性为前提,不能为了形式而形式。

(三)创立“动之以情”的课堂

1. 教学富有感情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的特殊性,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中要注入真情实感,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传染、感化学生。如果学生的情绪被思政课教师感染,内心被感动,那么知识就变成了学生的信念。只有教师真正信仰马克思主义,才能把这种情感传递给学生。教师富有激情的教学才能调动学生的情感。只有在学生以同情和尊敬之情关注别人的思想感情并受到激励时,这样的课才有效果。如果没有这种关注别人感情的态度,这种功课对性格的影响不会大于亚洲山脉的知识对他的性格的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富有感情,才能达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教学效果,从而调动学生的情感,才能达到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的目的。

2. 教师言传身教

高职思政课不仅仅是一种理论知识课,更重要的是一种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人生价值观、理想信念的课程。而作为思政课的讲授者,思政课教师言传身教的重要性更比一般的专业课教师重要。中国共产党从弱小到强大,除了因为先进理论的吸引力,更是因为许多具有坚定信念的优秀党员的优秀品格吸引了更多人加入中国共产党[3]。因此,作为高职思政课教师,应该具有优秀的足以产生巨大磁场的人格魅力,才能吸引学生对思政课教师传授的理论产生兴趣。建设一支具有坚定信仰的马克思主义者、具有崇高人格魅力的思政教师队伍,是提高思政课入“心”的重要一环。

(四)“入行”在于促进思想认识转化为行动

思政课由入“脑”、入“心”再到入“行”,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促进思想认识转化为行动。促进理论转化为行动的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实践。各高校应注重实践教育途径的开发和研究。第一,定期开展红色旅游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第二,借助校企合作平台,开展高职生实践教育活动,以培养大学生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第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以培养大学生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精神和能力;第四,开展多种公益活动,以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除此之外,高职院校应该注重大学校园的人文环境建设,注重爱国、公平、公正、积极上进等良好氛围的营造,注重道德榜样的示范,注重学生日常行为的教育和引导,这些都有力促进思政课的理论转化为学生的行动[4]。

(五)营造“被重视”的思政课氛围

提升思政课堂的吸引力,需要营造一种“被重视”的氛围,“被重视”的思政课更能引起学生的重视。高职院校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对思政课的管理,更加重视思政课考核[5]。(1)考核内容突出思政课的特点。考核既包括对理论知识的考核也应该包括思政课对学生人生价值观、理想信念的形成及对大学生优秀品格形成的影响程度。除了考核思政课是否入高职生的脑和心,还要考核思政课是否入学生的“行”,即思政课是否对高职生的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2)考核形式多样化。考核不应该仅仅局限试卷理论考试,还应该给在校大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测评。在实际的操作中纯理论知识的考核相对好操作,标准也好定。而对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操作比较难,标准不好定,一些高职院校综合素质测评更多的是和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连到一起,没有单独针对思政课是否对学生的行为产生影响的考试。思政课考核标准制定合理,能更好突出思政课在高职生成长中的作用,也是消除“思政课无用论”的有效手段。对于高职生思政课考核通不过给予处罚,高职生为了能顺利通过也会对思政课更加重视,从而增加思政课的学习效果。(3)建立思政课教师的考核机制。高职思政课教师除了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之外,还要有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崇高的理想信念。思政课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是思政课深入学生心灵的利器[6]。因此,各高职院校应建立思政课教师的考核机制,除了定期考核思政课教师的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更应该考核思政教师的个人师德水平,考核既是對思政课教师的一种督促,也可以定期清除不合格思政课教师。

参考文献:

[1] 林春逸. 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提升理念、策略与方法[J]. 学习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25):42-44.

[2] 邓卓明,卢景昆. 评价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的四个维度[J]. 中国高等教育,2016(Z2):68-70.

[3] 陈远峰.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探索: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改革为例[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9,21(02):31-33.

[4] 王芳. 新时代背景下高职思政课教学内容建设探讨[J].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03):74-77.

[5] 马斌. 高职思政课教学实践资源利用的问题与对策[J].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03):93-96.

[6] 蔡艳宏. 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改革探究: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对象[J]. 安顺学院学报,2014,16(02):41-42.

猜你喜欢
思政课堂高职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高校思政课堂的思考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大学生红色文化认知状况分析
基于信息权利视域的思政课堂慕课教学模式
现代慈善公益理念引入高校思政课堂的必要性
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政课堂教学现状及完善对策
贵州高职院校招考录取将与高考相对分开
实地考察对思政课能力本位的项目化改革的意义思考
对学生专业社团在高职院校如何定位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