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意识的诗学空间解析
——王二冬城乡主题诗歌的解读与思考

2020-11-19 04:18康建军
山东文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东河家园空间

康建军

一般认为,家园意识是地理空间迁移的心理学产物,故乡与异乡就是距离和空间差异的产物,从一个熟知的地方到另外一个有风景的异国或他乡,会极大激发空间感觉上的巨大差异,并将这种差异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就是文学创作的原动力之一。

90后诗人王二冬凭借对文学的热忱和高质量的创作,活跃于当今诗坛。其作品重点关切当下中国城市新职业者(快递从业者、外来务工人员)、乡村现状(留守老人、乡村就医、耕地毁坏)等现实问题。笔者试图通过其对于城乡的二元化空间认知,以及目前其致力于写作的城市方位,具体分析诗人感受城乡断裂的切身之痛、体味诗歌创作的追问之思考,解读其诗歌如何以饱蘸感情之笔,书写真实的城市快节奏与非虚构的田园。

城市或乡村:撕裂视野里的精神家园

文化地理学者克朗认为,家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理单元和文学单元,家园在描述技法上可以写实也可以虚写,在空间表达上可以扩大也可以缩小,因为在文学家那里,更多的是需要进一步强调和表达这种空间结构模式对于书写的左右,也即在创造“家”的过程中,文学思想、文艺思维的重要性。

王二冬生长的村庄叫东河西营,据县志中赵氏谱书记载,始于明永乐二年(1404年),由山西洪洞县迁徙海丰城东立家园,也是一个有掌故的老村落。所以旧时有杨延昭设立营帐的传说,也有相传“明永乐二年,始祖携铜佛五尊,自汴梁迁徙海丰城东二十里立村”之说。他的一首题为《小年》的诗即把空间场景置于东河西营这一有着特殊意蕴的地理场所,“从今夜启程返乡的人,会不会/在别家的炊烟中,闻到祭灶的味道/在东河西营,我的祖母也一定拖着/发木的腰身,一遍遍清扫尘埃和往事/祖父不用下坑了,他应该站在某个角落/等待被摆上供桌的邀请函/他的一生都是小年”。诗行中对于时光电掣而去的飞逝与追悔、对于祖父辈这一具有鲜活农村意象的表述,都显示了诗人回望的空洞与无底的绝望,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村的空心与怅惘:“如今,大年将至,小年仍紧追不舍/像一只困兽,困在彼此的命中”。

就具体的诗歌文本所创造的诗学空间而言,空间诗学在这里兼具地理空间与文学的交叉和融合,地理学(所营造的)空间无疑是真实的地理环境,而文学(所营造的)空间无疑是作家笔下描述出来的地理环境,同时地理诗学又是诗学理论中关于空间(而非时间)的一条横轴。正如米歇尔·柯罗所言:“地理诗学的术语似乎一方面可以用来指一种诗学——一种关于文学形式的研究,打造地点的意象;另一方面也可以用来指一种诗学理论(poietique)——关于把文学创作与空间联系在一起的关系的思考”。

所以在王二冬的很多诗里面都会出现“东河西营”四个字,甚至有《东河西营往事》。东河西营可以说是王二冬在发力时候的文学原点,能够帮助其矫正方位。王二冬自己也说,无数故事发生在文学意义上的东河西营,但在现实生活中,这些事情属于别的村庄还是东河西营,已经不再重要。只要你认可这个文学方位,整个中国、整个世界、整个宇宙的故事就都可以在东河西营发生,找不到或回不去故乡的人,也可以把东河西营当作自己的村庄,直至当作心灵的精神家园。

人总是会被故园抛弃的,所以现在的一切根本无法回到过去的样子。因此作家们通过这种书写结构,创建了意念中的“家”的概念,而这个新创造出来的家园,实际上只是充满了对过去的回忆和追想,并不能是真实的家园,甚至都感受不到原始的真正味道。但不管如何,这种“家园感”的书写原动力,一直以来受到不同国度、不同时代文学家的密切关注,从而成为一种“原型空间”的写作模式。

《如果大海还未平息》书写了诗人在异乡的思念,想起了村庄、庄稼、麻雀和妻子,诗里面写麻雀是连接天地的音符,这种只有在宁静的乡村才会出现的场景,是诗人灵动的比喻,把麻雀在电线上的跃动与拨动写得惟妙惟肖。“那不是为我送行的队伍/唢呐也不要先于麻雀的翅膀响起/我太爱这些小东西啦,连接天地的音符/总在我沉默的时候一惊一乍/又在我不安的时候端坐如佛/还是笑好了,不要破坏了异乡人的心情/他们还有很远的夜路要走”。人生的路很长,故园又太远。空间的凝练,时间的压缩,把诗人内心的大海一样起伏的波澜,落在纸上,如同沉郁的家谱。

王二冬在大学期间自印了诗集《没有回家的马车》,于2012年进行了几场不小规模的作品研讨和座谈。刘广涛教授特别钟爱其《与野草的斗争》,与臧克家的《三代人》进行了比对,“孩子,在土里洗澡;爸爸,在土里流汗;爷爷,在土里埋葬”,认为全诗是对农民生活状态的关注,是一首沉甸甸的诗,从曾祖父到父亲都表现了民族文化中的愚公精神,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充满了现实的气息;体现了诗人责任意识的《我的村庄正在消失》写的是家乡要变成经济开发区,童年时的老树、老房子将被夷为平地,还有那片墓地也要一起被迁移。诗人对故乡的爱从整本诗集里都能体会得到,而家乡被消失的痛楚和无奈也让诗人情感喷涌而出却又无可奈何地坍塌倒地。

透明或隐密:地理坐标中的心理原点

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一地总有一地的局限。对于身边事物的钝感,会导致作家创作源泉的枯竭。任何作品毫无疑问地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局限,就是在空间和时间上进行创作的乏力感,在故乡与异乡抉择上的冲突感,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作品的文学性。

其实在2010年读大学之后,王二冬的写作就呈现了一种自觉创作的高产状态,聊城大学附近的小饭馆和小酒馆,在菜市口的美食街上,在王氏羊汤、老渔夫石锅鱼、金涛小海鲜、莲香阁……这些美食的熏陶下,高度亢奋状态下的诗人,写出来一首又一首佳作,不时地进行心灵的叩问。

《大梦》是王二冬的一首只有四行的短诗,“梦见一些人,梦见一些/逝去的人,梦见一些终将逝去的人/悲伤袭来。泪水若鸟的翅膀/一不留神就飞出灵魂”,只是简单地把梦陈述出来,却把梦里的泪水都写了出来。那些逝去的人和终将逝去的人,是时间的两个维度。诗人在这里巧妙地把前后的时光压缩到这一个梦里面,作为承前启后的梦境,泪水会飞,那也是在梦里,因为成年人的世界里,岂会有轻弹之白日泪水?除了借梦和托梦,哪里会有痛哭的理由和可能?

地处山东省最北、渤海西岸;无棣水为禹疏之导河沟盘河,亦名老黄河,三代以前是禹贡九河之一。经过黄河的多次漫溢,王二冬能看到的县城的沟盘河,其实是现在在无棣县黄柏岭以下流入渤海的马颊河的一个支津,现在的马颊河在无棣县城西,追溯到上游,是河南省濮阳县金堤闸,这条河,恰恰经过王二冬所在的大学——聊城大学,在跨越聊城大学东校区和西校区的校内彩虹桥上,王二冬可以俯视这条河,是如何不舍昼夜,从他的母校聊城大学,奔腾不息地流向他的故乡;或者如果时光可以倒转,他也可以怀想那个童萌的孩子,目光所及之处,时光和河流都倒流,流到上中游的聊城大学。

社会科技与交通的飞速发展,现代人的“家园”日渐失落,那种由“居家”带来的稳定感、确定感和温暖感愈益消失,因此,现代人的心理有着回归家园的渴求。家园不仅是物理家园,更是一种文化归属感,而这种归属感正可以由地域文化所提供。《坝上篝火》是诗人写空间外景的一个习作,承德的北方草原绿草如茵,火苗一样晃动的草原,是大风的产物。没有什么不会被生命的利刃收割:“坝上的火焰是绿色的,野草/不需要木头,从大雪降落时燃烧/云朵是上苍悬在人类头顶的忧伤/黄昏是短暂的铺垫/像利刃出鞘时,那瞬间的温暖/只有跳跃的心和上升的灵魂才是火焰”,肉体和灵魂是分开的,是燃烧过后的灰烬。

维拉·凯瑟发表于1925年的《教授的房子》,通过在古老高原与现代校园、乡村与城市等场景的不断转换,解构隔绝于现代化进程之外的乌托邦,想象和建构“杂糅”流动的第三空间,并通过圣彼特教授的欧美杂糅身份,探索文化交流、文化互动的第三空间。《B13D区》是诗人写自己在办公大楼的场景以及内心感受。对于所有的公司职员而言,每天绝大部分的时间都与办公室、会议室、格子间为伴,而所有的信函、包裹的地址也无一例外地书写着:“请记住我的位置:京东大厦/B12D区,旁边是休息室和饮水机/胸闷时,就使劲敲打键盘/想象是马蹄声从草原传来/那也是我的忧伤,请记下来/无法回到地面撒野,也无法挣脱/这透明的囚笼,去飞翔”。可以想见,身体被囿于几个平方米之内,但是诗人的情思却无法束缚,精骛八极、神游万仞。其有节奏的键盘敲击声与无法脱缰之马的马蹄声,都被解读为对于自由不能获取的忧伤,无法撒野,也无法挣脱:“连写给天空的信也寻不到地址/没有一朵云在风中把遐想签收/当我绝望,我的重量就是这建筑/砸进大地的重量,哦,悲伤/原来你也可以用深度去衡量”。悲伤是有重量的撞击,所以才会有心疼的感觉。

对于城市空间的延展上,巴什拉自问自答了一个问题:“我们能够用什么方式把外在空间的宇宙无垠感,赋予在这个城市空间上?”外在空间的无限延伸,与城市空间的日渐逼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巴拉什把大城市当成了一片扰攘不休的海洋,如果车水马龙的城市成为一种噪音时,“我会尽力从中间听出雷鸣的声音”,让心灵回归大自然,就如同年轻诗人伊冯·卡护形容城市的诗句:“空洞海贝里面/传来的喃喃私语”。

创意或还原:诗歌技巧论的辩证分析

人和空间存在着流动性的关系,这种流动性也造成了文学创造的萌动。此处与彼处的景观差异,以及人群的外在差异,都造成了文学创造的出口。因而不同的文学作品里,都赋予空间关系不同的意义。如对哈代《德伯家的苔丝》中的“乡野景观”,荷马《奥德赛》、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等的解读,都会发现其中初始的原生心态——“家园感”(sense of home)。这种家园感是一种介于逃离与回望、摒弃与追思的复杂情愫。

当人生的轨迹转圜到首都北京时,王二冬的诗意与诗艺又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这反映在其诗歌《母亲,北京下雪了》中,他以倾诉的方式,把在帝都的见闻,条分缕析地念叨给母亲听。那些阳刚的冰凉的建筑,那些渺小的温暖的人们。北京的文化符号与文化意蕴,作为一个新的地理空间和情感空间出现在诗人笔下,“北京下雪了。纸团般揉在一起的城市/有了舒展的气象,老街巷是长长的粉笔/给天空的问候写着回信/听到骨头和砖头碰撞的声响/你知道吗母亲,北京的雪/跟东河西营的不一样,它们一落地/就被城市吞噬的一干二净”。在诗人的呓语里面,藐小如同废纸团一样的人,无处不在,但是跟历史时期诗人与知识分子的被揉搓乃至被蹂躏和践踏不一样的是,更多的是个人志愿在宏大的历史空间下的手足无措。这种抛弃感和被忽略感,使得诗人想要的文化追求实现不了。当然这些也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七件事的羁绊,让诗情画意如同镜花雪月,可望而不可及。在人生里面,想要实现的梦想太多,但却无暇照应每一个少年时的豪言壮志。这里面当然有城乡二元的对立、对抗,以及最终对话、和解和妥协的问题:“这不是我的北京,村里/那条大树参天的老路才是我的长安街/它会拥抱每一场雪,每一个人/都可以在上面打滚。你还记得吗母亲/有一次雪花将你的头发染白/仿佛年老的你从时间深处走来/这一切并不遥远,我们每一个人/都逃不出岁月,曾经向我们妥协的/都会一一反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精神王国和内心图腾,在诗人的文艺性创意和写作实践里,时空的转圜,如同大雪的飘忽,令人不可捉摸但是又感同身受。诗行里面充满着生命的奋争与不甘,同时又充满着生命的妥协与挣扎。在北京的大雪里面,山河染得皆洁白,在内心结成花朵形状的霜冻与冰凉,这种轻巧,也让人在冬天里看到希望的诗句。

但是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故乡,一定不是王二冬所生活过的那个有着烟火气息的东河西营了,诗人如何努力,也无法回到那个喜怒哀乐具有鲜明色彩的东河西营,回到那个人与人与自然与万物和谐共生的东河西营,诗歌存在的最大意义在于,构筑了一个可以栖息的心灵乐土、精神家园。正如王二冬所说,“人的一生中始终有两种力量在激荡,一种催着我们去远方,一种带着我们回原乡”。这与莫言先生笔下的高密东北乡,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又如雨果的《悲惨世界》中对巴黎穷人窄街小巷与城市通衢大道进行了辛辣的对比,而波德莱尔和福楼拜作品中的“浪荡子”(flaneur)形象与现代城市景观的格格不入但却真实存在,诸如此类对于家园感这一素材的把握和重构等,都让文学作品对于生活的二次演绎,显得文字精彩而富有新意,由此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家园感系列文学作品创作。

这种思维在《我的大雪》里也有所体现,说明诗人开始自觉地运用了诸多的写作技巧。黑洞一样吸引人的空间,“没有雪的北京,像一个巨大的窟窿/风分别来自地下和天上/在人间形成寒流,冷冷地吹着”。这种地点与空间的置换或者叫做偷换,在诗人个体的感受那里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诗歌中很多巧妙的比喻,以及通感似的延伸,都反映了诗人的自觉写作与意识觉醒。“烤红薯的大叔,睫毛上落满冰霜/仿佛遥远的枝桠为春天储备雨水/清洁工老王的手指冻得发紫/是每一个早晨最先燃烧的火焰/开出租的小山东喜欢汪峰/还未醒来的歌声像极了村庄的鸡鸣”,这种对“小人物”的刻画,是自觉为之的、贴近最基层人们的生活的句子,其感受非常接地气,运用排比、比喻与通感的手法也非常成熟和科学,反映了诗人感同身受地去体验,也是身体对物极必反的寒意的抵抗,非常有生活气息,写的是在京城里底层劳动者的众生相,而对于一个不特定故乡女孩的描写,用工笔白描的手法,写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之思,读来让人振聋发聩:“其实,我的生命中一直有一场大雪/不停飘着、飞着、旋转着/我的大雪是一个来自东河西营的女孩/她的身体在月光下白如雪/被无数双手摸着摸着就化了/只有风,只有被风开过刃的阳光/照着我也照着没有大雪的人间”。在诗歌中,时间和空间的凝练与压缩,体现了诗人运用诗艺技巧的娴熟。而对于生活的体验,是对那个乡村女孩生命困境的一个总结与解剖。阳光的利刃,当然会割伤每一个人;在诗歌里面,也不缺乏跌宕的生命。

米歇尔·福柯说“空间是一种通过权力建构的人为空间,是权力机构控制民众的一种方式”,这也点明了空间不是仅仅具有单纯的物理属性和物质属性,同时兼具人文属性和社会属性,并且后者可能更多地影响了人文空间。

王二冬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我们的一生都走在还乡的路上,乡愁是一个诗人不可或缺的气质。摩尔(G.E.Moore)也说过,在这个世界上,最有价值的东西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乐趣和物质的生活……这两者是社会进步的最终目的,也是合理的目的。在诗人的字里行间,充斥着冰凌一样坚硬而又柔软的孤独,那些突如其来的孤独、暗涌,莫名其妙的死亡的恐惧都如同“风中的马匹”;那些漫天飘零的雪花、那些乍暖还寒的春天都如“风中的马匹”;那些狂欢过后的虚妄、漂泊的孤单、人世的炎凉都如“风中的马匹”……在诗行里面,读者和作者,把彼此困于生命的长途跋涉中,难以出逃又难以远离。这个就是家园的魔咒,这个无法破除和无法消解的空间,是诸多优秀文学作品的母体,也是文学回归所必然依赖的空间建构。

猜你喜欢
东河家园空间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金东河的选择
东河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苏东河·书法作品欣赏
梦中家园
温馨家园
美丽东河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