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还是吸收
——浅析弗洛伊德与荣格对待潜意识的不同态度

2020-11-19 05:45王凤姿广东行政职业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长江丛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荣格弗洛伊德潜意识

■王凤姿/广东行政职业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一、前言

弗洛伊德与荣格,作为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与追随者,两人曾一度亲密合作、互引知己。然而,随着彼此理论观点分歧的产生与增大,交往和合作日益艰难,最终,不得不以分道扬镳收场。在精神分析恢弘的理论大厦中,两人意见相左的地方不少,本文拟以两者对潜意识的态度分歧加以论述。

二、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分析说

众所周知,弗洛伊德开创了潜意识研究的先河,同时,潜意识概念也成为弗氏精神分析学的柱石与基础。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处于心理结构的深层,它容纳的是许多不被社会接受的个人原始冲动、本能、欲望及各种创伤事件。由于不被社会文化、风俗习惯、道德法律所接受,因而引起心灵深处的极度不安。

意识是潜意识派生而来,是一种使潜意识适应外部世界的工具。弗洛伊德认为精神分析的主要任务是揭示被压抑的潜意识,性本能冲动作为被压抑的主要内容,也正是精神分析所要向人类意识化解的主要能量。心理医生的职责就是把潜意识的内容输入到患者的意识,向他解析其强迫、恐惧、焦虑的真实原因,使潜意识意识化,从而消除他的神经症性症状。弗洛伊德认为:“使潜意识成为意识,我们才能知道潜意识”,从而达到消除症状的目的。这样看来,弗洛伊德着重强调对潜意识内容进行分析、揭露,使其不再被压抑,从而成为可以意识到的东西。当潜意识转变为意识,患者的症状就能得到控制、消除。这就是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分析说。

三、荣格的潜意识吸收理论

在荣格看来,潜意识作为黑夜心理王国中的神秘信息,在个体清醒状态的内外均起作用。病人的正常生活之所以受干扰,表现出症状,是由于他没有有意识地去感受潜意识的作用。因而,在进行心理分析治疗疾病时,必须全面且有意识地吸收潜意识内容。这里的“吸收”,是指意识与潜意识内容的相互渗透,而不是像通常所理解的那样,由意识对潜意识内容进行单方面的评价、解释和变形。当意识与潜意识的内容相互渗透,意识吸收潜意识的内容时,症状就能消除,人格就会趋向于和谐状态。

荣格认为弗洛伊德贬斥潜意识为“幼儿期的、变态的、犯罪”的观点是错误的。“潜意识并非恶魔般的怪物,而是一种自然的东西。从道德意义、审美趣味和知识判断上讲,它完全是中性的。”荣格认为只有当人们的意识歪曲、误解、压抑潜意识时,它才会表现出危险来。如果使意识与潜意识彼此流动、相互渗透,病人开始理解接纳并吸收那些潜意识内容,来自潜意识方面的危险就会减弱。随着吸收过程的继续,人格的不和谐状态也就随着结束。意识与潜意识的关系是补偿性的。尽管补偿可采取在想象中愿望满足的形式,但它通常表现为某种真实性。我们越试图压抑它,它就越惊人地真实。就如我们不能压抑口渴的感觉而克服口渴一样。潜意识本身并不包藏爆炸性的材料,但由于封闭自足或怯懦胆小的意识的压抑,它可能变成爆炸性的。如果取得意识人格的积极配合,潜意识不但不会有危险性,还将更具智慧和洞察力,其补偿将向好的方向转化。这就是荣格的“潜意识吸收理论”。

四、分歧产生的原因分析

弗洛伊德与荣格各自通过大量临床个案的治疗实践,形成了对待精神世界里潜意识的不同态度。前者主张对潜意识进行分析,使潜意识意识化;后者力推对潜意识进行吸收,保持意识与潜意识内容的相互渗透和平衡。两人的态度分歧是由他们在方法论和世界观方面的差异造成。

在方法论上,弗洛伊德采用“还原简化法”,粗糙对待潜意识,只从客观层面对潜意识材料做机械决定论、泛性论的分析和解释。这样一来,即使精神分析初期有作用,但也可能歪曲精神现象的本质,使其单一化,最终陷入主观武断的境地。

荣格则抛弃弗洛伊德的“还原简化法”,提出“综合建构”的概念。他力图从潜意识材料的一切方面去解释,将其中有建设性意义的东西,纳入意识之中,顺应意识人格的自然趋势,走向对健康人格的建构。荣格坚持心理治疗的目标是发展病人的创造性潜能及完整人格。因而,应该更加“完整”和“统一”地去理解人的精神。通过意识对潜意识内容的吸纳,使原本彼此对立冲突的心理内容处于有机统一状态,实现精神整合。

在世界观方面,弗洛伊德是彻底的理性主义者,认为理性的意识必须支配非理性的潜意识力量。荣格对理性精神充满抱怨并心存恐惧,他提出生活的目标是精神的和谐,个人必须了解自己精神的不同部分,进而达到自身的完美协调。正如弗洛姆曾分析两者对潜意识的迥异态度时所说:“弗洛伊德是个理性主义者,他了解潜意识是因为他要控制和征服潜意识,相反,荣格属于浪漫主义的、反理性主义的传统。他怀疑理性和理智,代表着非理性的潜意识对他来说是智慧的最深根源。在他看来,分析治疗的功能是帮助病人接触这种非理性的智慧根源,并从这种接触中受益。荣格对潜意识感兴趣是取一种浪漫主义的赞颂态度。弗洛伊德的兴趣,则是取理性主义的批判态度。”

由此看来,正是两人在所采纳的方法论和世界观上的差异,决定了在心理治疗过程中,对待潜意识的不同态度。弗洛伊德主张对潜意识进行分析,荣格力推对潜意识进行吸收。究竟应分析还是吸收潜意识内容呢?笔者认为,在心理治疗初期,应坚持对潜意识内容进行分析、阐释,使隐抑的潜意识意图被意识,以缓和心理状态。随着治疗逐步推向以构建和谐人格、实现精神整合为治疗目标时,则必须借助对潜意识内容的吸收,使个体了解、认同自己精神的不同部分,最终达到人格的完美和谐。

猜你喜欢
荣格弗洛伊德潜意识
“神秘选手”实现项目突破
恰好夏风微甜
弗洛伊德案目击者含泪作证
第一眼看到什么动物,测试你潜意识下的心理状态
APsychoanalysisofHoldeninTheCatcherintheRye
漫画
潜意识研究的现实意义
荣格启航
从“爱”到“可持续爱”
《梦的解析》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