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隐喻角度分析电影《绿皮书》中的文化

2020-11-19 18:03郭海山
散文百家 2020年12期
关键词:谢利绿皮书炸鸡

郭海山

百色学院

《绿皮书》被称为历史上真实存在的黑人出行指南,影片由真人真事改编,讲述的是刚失业的白人酒吧保安托尼.利普,被美国当时最优秀的黑人钢琴家唐.谢利聘用为私人司机。唐.谢利将从纽约开始南下举办巡回演出,在跨越美国南部的旅途中,性格迥异的两人之间摩擦出一段跨越种族和阶级的友谊的故事。在当时白人至上的年代,如果出行的黑人没有一本出行指南,那么就意味着少之又少的尊严将会被践踏。主人公托尼和谢利代表两个完全不同的身份和阶级,甚至是对彼此都持有偏见的人,旅程中他们所建立的友谊,不仅跨越了种族的歧视、同族之间的不平等,而且告诉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如何去真正的面对自我。

语言学家Lakoff G和Johnson(1980)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对隐喻做了很生动的诠释,这本书被看作是现代隐喻研究历史性转折的标志。他们认为隐喻是一种认知和理解世界的方式,隐喻不仅关乎语言本身,还关乎人类的思维能力,隐喻的概念由人类的思维认知和行动架构而成。隐喻不仅是修饰语言的一种手段,而且为人类的世界观构建了结构与框架,具有“概念性”的性质。隐喻和文化紧密相连,通过隐喻可以窥探文化。

一、隐喻和文化分析

《绿皮书》中有很多的隐喻,这里仅以三种隐喻进行分析,通过隐喻的分析来了解隐喻背后隐藏的文化。

1.饮食文化隐喻。影片中贯穿了全剧的炸鸡,在托尼的感染之下,谢利与炸鸡碰撞出了历史与文化的火花。炸鸡文化要追溯到16-19世纪的奴隶贸易时期,黑人奴隶作为廉价的劳动力被殖民者自由买卖。美国的种植园里,奴隶主为了节省开支,允许黑人奴隶饲养一种家禽,他们唯一能养家禽就是鸡。一切家禽当中,鸡的价格最廉价,不像猪、牛那样占用种植园太多土地,鸡也能够自己觅食,对黑人奴隶来说也省钱省力。就连如此便宜的鸡肉黑人奴隶也不能常常食用,因为只要黑人被贩卖成奴隶,逃出去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所以他们会把鸡和鸡蛋拿去换钱或者交换其它物资,为自己攒一点赎身钱。只有在节日里,黑人才会用家乡最常见的烹饪方法:油炸。用仅有的原料,为家人制作丰盛的大餐。

炸鸡便成为了黑人的“标志”。谢利到达北卡罗来纳州的首府罗利之后,东道主为他们准备了家庭自制炸鸡,还搭配了玉米,对于这些食物谢利露出了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一开始,谢利谢绝尝试炸鸡,他受到了托尼的感染与影响,逐渐开始接受吃炸鸡,也隐喻了谢利在托尼的影响下逐渐接受黑人文化。

2.图像文化隐喻。影片的高潮出现了一个插曲,在南下巡演的途中,他们的车出了故障,在托尼修车的过程中,谢利优雅的从车里下来,而对面有一群正在农场工作的黑人看着他们,他们的眼里含有惊讶和疑惑的目光。谢利一身正装,举止优雅,还有一位白人司机为他工作。而农田里的黑人穿着破烂的衣服,萎靡不振的重复着手里的动作,这就形成了一幅对比性和启迪性极为强烈的图像。田野里的黑人映射给屏幕前观众的“镜像”——虽然已经废除奴隶制了,没有受到压迫,但是本质却没有改变。经过四百年奴隶制的压迫,黑人们早已接受自己被歧视的身份,在反抗失败的道路上,更多的是退缩,看不到终点。这幅图像反应了当时美国南部黑人的真实形象,当黑人们看到谢利时,他们似乎看到的是异类而不是同类,在黑人群体中,谢利不被黑人同胞所认同,在白人群体中也找不到身份认可。这个“镜像”也映射出谢利坚持南下巡演的原因,这是他的初心与理想,很多人只看到了谢利光芒四射的背影,却没有看到他坚持初心的勇气。

3.音乐文化隐喻。在南下巡演之前,谢利只想弹奏自己喜爱的古典音乐,而他的公司要求他只能弹奏流行的爵士音乐,当时的白人观众不会接受古典音乐,更不会接受由黑人弹奏的古典音乐。虽然谢利不能弹奏自己最崇拜的偶像弗里德里克.肖邦的曲子,但是他做了一个决定——以自己的尊严和勇气去改变人心,尽管这个举动不被人们理解。在最后一场演出中,由于餐厅的负责人谢绝让谢利用餐,所以谢利也拒绝在餐厅表演,这是他第一次违抗公司的安排,维护了自己的尊严。表明谢利终于不再压抑自己,踏出了展现真实自己的第一步。这一幕暗示了谢利已经开始接受黑人文化,逐渐走上追寻真实自我的道路。托尼怂恿谢利在舞台上大显身手,并为观众弹奏了一首弗里德里克·肖邦的《冬风》,这是难度系数最高的古典钢琴曲之一,与影片的开头相呼应。每次谢利在表演结束之后,都会给予观众一个礼貌的微笑。但是在这次的表演中,谢利已经放飞自我,和观众一样,将音乐与自身融合,并且给观众发自内心的微笑,是他最开心的一次表演,更是他人生中最完美的一次表演。音乐属于电影的另一种语言,从一开始谢利在舞台上弹奏流行的爵士音乐《孤独旅途》,到在橘鸟的黑人酒吧弹奏弗里德里克·肖邦的古典音乐《冬风》,音乐的变化也刻画出谢利由压抑到释放的心理变化。音乐在这里拨动着观众的情绪,让影片更加能够直击观众的内心。

二、结语

本文从隐喻的角度分析《绿皮书》中所表达的美国文化内涵。影片中蕴含了大量的隐喻手法,隐喻的基本内涵是用简单的(具体的)概念去理解复杂的(抽象的)概念,这两个概念之间有类似的地方。隐喻作为一种认知事物的方法被文化研究引进,隐喻也为文化研究提供了一种对事物的认知方法。《绿皮书》影片中有很多的隐喻,这些隐喻一定程度反映了美国的文化,分析这些隐喻,可以更好地了解美国的文化。

猜你喜欢
谢利绿皮书炸鸡
电影《绿皮书》中唐·谢利文化身份认知的成长
与孤独作战 喝一碗《绿皮书》煲的“鸡汤”
救赎与反抗
——论《绿皮书》中的他者
碰瓷的绿皮书
Sim Sim
喧嚣与孤独的彼此救赎
像命中注定,唐和托尼同年去世,才有了《绿皮书》
拯救炸鸡哥
《杜仲产业绿皮书》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