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宋代为例研究书法的时代特征

2020-11-19 12:27刘碧新
名家名作 2020年11期
关键词:笔法书法艺术书法家

刘碧新

宋代书法所讲求的主要是以苏轼为代表的“达意”和以米芾为代表的“真趣”思想,在当时掀起了书法革新的风尚[1]。以苏、米两人为代表的宋代书法家,在其书法艺术与风格方面,由以往对技巧的追求逐渐演变为超脱书法技巧的禁锢,在宋代书法的发展史中独领风骚。宋代书法与各个朝代的书法文风相比,可以说是匠心独运,宋代挥毫写意极其自信洒脱,并不过分追求书法工具的硬式规格和纸张的定式要求,墨法、写法都是深谙内心,每个书法大家都有自己特有的书法之道,逐本心、书写意就是宋代书法家们的写照,宋代书法正是受到宋代万千文人墨客的书法风格影响,不断汇聚,共同形成宋朝书法的独特风格,为中国书法史打造了另一座高峰。

一、宋代书法特点的形成

虽然宋代前期国力鼎盛、生活安逸、崇尚文风,但是却因为唐宋之间断层较为突然,给宋代书法的研究走向带来了难以想象的影响。笔法和书法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制笔之术自晋唐以来都是大家们的不密之传,所以流传度不是很广,再加上对笔法的要求,晋唐的独特书法风格就自然而然有了一股独特韵味。晋唐名家笔法的精妙,开创了一个书法技艺的鼎盛时代。但是晋唐书法却在不断地传承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衄挫有量、绞转有度、裹束有态,把每个文字进行反复掺揉,文字的每个线条无论提起、回收、直行还是拐进都有严格规定,笔法处处挣扎却不失灵动和通透,就在这样不断的摸索中,晋唐书法家触摸到了笔法的最高境界。宋代书法家在没有形成自己的书法特点之前,却在唐宋动荡之时,丢失了晋唐书法的笔法奥义:侧锋笔法。这就是宋代书法虽然距离晋唐书法很近,但晋唐书法对它的影响却不是决定性的原因。侧锋这种奇特的笔法对毛笔的要求很高,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到了唐朝仍然很受书法大家的追捧,这就得益于王羲之等书法家对后世不可磨灭的影响。不追魏晋的风流姿态,唐代的写法和大唐的气度一样,方正规法,格局甚大,但唐代的书法家还是保留了侧锋笔法,因为唐代书法家知道侧锋笔法确实是一个书法艺术上的巅峰,一时之间还很难形成另一种可堪比侧锋的笔法,所以晋唐虽书法风格不甚相同,但殊归同途,可归为一峰。

宋代书法虽然继承了晋唐的风格,但很可惜的是并没有得到笔术和笔法的真传,尤其是侧锋笔法的失传,可以说是宋代书法的一个遗憾。连极度自信的黄庭坚都禁不住感叹:“其实晋唐来书法家没什么奇特的地方,但是他们用的笔,真的是与我们大不相同。”所以现代的书法专家研究后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宋代书法家的书法在总体上来看,变化很少,收放之术略微生硬,这就是侧锋笔法缺失带来的影响。不能施展侧锋笔法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制笔之术的改变,宋代的书法家喜欢用软毫来作为毛笔的笔尖,挥毫写意灵动洒脱。但是侧锋笔法是一种硬毫的书法艺术,通过手臂的运转、笔尖和纸张的摩擦呈现文字的质感,这也是晋唐时王羲之书法可以入木三分的原因。这促使宋代书法艺术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尚意。以意念代替晋唐书法本有的规矩,把自身的情趣和心态融入笔触之中,没有笔法便是最好的笔法。所以宋代书法百花齐放,让书法和任何一种生活艺术相融合,简单来说,写一个字就像画一幅画一样,洒脱而有张力。宋代书法家认为只有你自身的文学造诣登堂入室,你才能写出最具特色的个人书法。书法变成那些诗人、词人情感的宣泄口,以情趣和志趣代替文法和笔法,也不失为一种书法妙法。

二、宋代书法的时代特点

宋朝在经济发展方面属于高度繁荣的时代,而经济的发展又推动了文化的繁荣。宋代既有诸如韩愈、柳宗元等著名的文章大家,也有许许多多优秀的诗词作家,而且“词”这一文体也正是在宋朝逐渐发扬光大。而宋人书法“尚意”,在不断地创作经典好词的时候,也留下了诸多名传千古的文法大作。由此观之,宋朝在书法方面,在词的影响下也具有相当高的造诣与研究。而宋代书法发展最关键的一点,是宋朝人对书法的意趣以及意蕴慢慢展开研究,使得书法从单纯的“技艺”向浓厚艺术性转变。主观的意象影响了书法文风,这让宋代书法家在书法技艺的研究上体现了两个字:创新。书法写实进入了一个古人不曾想到的新世界。打破晋唐的书法要义,让人们对书法的审美开始不再拘泥于定式,笔法各异的法帖就如雨后春笋一样扎根在宋朝各地,让宋代书法呈现出一个不同于晋唐的繁盛景象。

书法的发展时至宋代,人们对书法的认知与思想并未发生较大变化。各朝各代的文人志士大多抱有淡泊名利之心,而唐代文人则不尽相同,他们乐于获得良好的仕途与功名,积极进取,而宋代文人则是兼具两种不同的心态。首先,宋朝的文人志士也饱含报效国家以及为民谋福祉的志向,但是在另一方面他们对魏晋之风以及其所倡导的自由精神又十分推崇。也正是受到这一思想的影响,宋代人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当作主流思想,而对书法技巧的训练并不加以重视,更强调自由之气。苏轼认为一个人的学识与学问水平对书法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勤奋,因此他强调写好书法的关键与勤练技巧无太大关系。而对苏轼自身而言,在书法写作时也并不看重技巧,其中若要讲究书法技巧,也是为了研究精深学问。我们通过分析苏轼的书法风格,能轻易发现,他的书法风格颇具有自由之风[2]。大多数宋代人对书法常常会产生一种较为矛盾的认知,以北宋文人欧阳修为例,当在细致研究他的书法观念过程中,我们可以更为清晰地了解与感悟宋代人对书法的认知。欧阳修对书法的喜爱丝毫不逊于当下的书法大家,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他却会时常警醒自己,不能过度沉迷于写作书法,这也符合当时文人志士既想报效国家又崇尚自由的矛盾心理。正是这一独特的矛盾点,使得欧阳修乃至宋朝人的书法风格都带有独特的风采。

除此之外,宋代文人也讲究言书,他们乐于在书法创作中获得愉悦感。在进行书法写作时,往往会充分调动自己的学问智慧,力求在书法中探寻到不一样的真谛,将自己的身心充分投入,追寻书法的趣味。宋代文人的日常生活中,练习书法仅仅被当作是一种闲暇乐趣,强调“以书为乐”,往往举办文人宴会,在一起对书法进行品味与赏玩。但也正是因为这种思想,让人们对书法的重视程度不像晋唐那样,盲目跟帖的风气,让宋代书法没有形成实质性的书法风格,所以在经历南宋北宋的变更时,宋代书法四大家的书法并没有很好继承下来,导致后宋的书法技艺断崖式下跌,真的让后人唏嘘。

三、宋代书法理论对后世的影响

据上文所述,宋代书法是书法艺术发展的关键阶段。在宋朝,书法真正实现了由书法技艺到书法艺术的转变,宋代为书法赋予了更具风雅的色彩。在宋代后期,南宋以及金代的大多数文人书法家,在书法风格方面或多或少都沾染了以苏、米等人为代表的书写风格,而在这其中,则以陆游、范成大以及王庭筠、赵秉文等人为主要代表。宋代书法在风格上充分展现了当时时代的特点,自由潇洒,颇多趣味。但令人遗憾的是,自宋代以后一段时间的书法仿佛丧失了活力,书法的风格“中规中矩”,不再如宋代书风那般充满趣味[3]。而再到明代中期之后,明代的文人志士为了抵制明初书法绮靡的书风,则使得宋代书风再现于世。他们大力推崇宋代书法风格,如以祝枝山以及文徵明等人为代表的吴门书派。宋朝书法似乎不仅为后续书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还为万千文人志士展示了其充满个性的风骨,对后世影响甚深[4]。

四、结语

自晋唐以来,无数的文人墨客通过不断锤炼自身技艺和文学修养,以量变达到质变,形成了各具时代特色的书法文风,在书法每次因为政治原因发生断层时,人们就会通过自己的创新和勤奋来开创一个匠心独运的书法时代。人们喜欢书法带来的历史厚重感和美学感观,每个人都可以在笔墨的磨砺中让自己的思想境界和文学素养得以升华,从各个时代的笔法中感受历史变迁,所以各个时代的书法没有优劣之分,只要后来的笔者可以从中领悟到字形书法的内蕴道理,那就值得大家继承和学习。

综上所述,书法经历了悠久的发展历程,而我们在面对历经无数先贤思想汇聚所遗留下来的书法文化时,应当以批判与继承的态度,结合时代特色,将其在未来继续传承与发扬下去。

猜你喜欢
笔法书法艺术书法家
书法家周如璧
品读
浅谈书法艺术在群众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书法家·谢 锐
小小书法家
几多笔法写思情
张旭《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
小小书法家
《左传》笔法
西周青铜器铭文书法艺术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