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中金环声乐形象的二度创作
——以《永远的花样年华》为例

2020-11-19 12:27
名家名作 2020年11期
关键词:功底野火战火

张 黎

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是一部中国经典歌剧,根据20 世纪50 年代李英儒同志的优秀长篇同名小说创作而来。歌剧由孟冰编剧,王晓岭作词,王祖皆和张卓娅作曲。歌剧中描绘了古城中曲折惊险的抗日斗争故事,在战友情、姐妹情、母子情的交织中,歌剧塑造了金环、银环、杨晓东、杨母等感人至深的抗日英雄形象,展现了一幅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波澜壮阔、感人肺腑的全民抗战图景。

金环,是本文研究的歌剧中的声乐形象。《野火春风斗古城》的首演者是孙丽英老师,孙老师深厚的戏曲功底和唱功将角色的二度创作展现得淋漓尽致,由此可见,要在歌剧中演绎金环这个声乐形象,必须具有双重功底:即中国戏曲声乐功底和西洋歌剧声乐功底。一方面,演绎者要具备一定戏曲声乐的基本功、技巧训练基础,掌握主要的风格特色;另一方面,还要有一定的西洋歌剧演唱基本功、技巧训练基础,掌握西洋歌剧、中国歌剧的常识。具有这双重功底,是解决歌剧中声乐技术处理难度与复杂性的必备基础条件。

《永远的花样年华》是一首音乐舒缓、情绪饱满的抒情咏叹调。该唱段把民族唱法、戏曲等演唱形式完美结合,使其风格细腻,充满韵味。通过研究,我发现,在歌剧的演绎中容易出现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歌唱者概念不清,出现以“字”包“腔”的错误理解。在演唱歌剧《野》唱段《永》时,有多处强调或是模仿戏曲风格的唱法,容易出现以“字”包“腔”的问题,戏曲声乐的基本特性并不是以“字”包“腔”,不能因“咬字”而“吃腔”,这是由概念判断不清所造成的。传统戏曲声乐中的“以字带声”,不是“以字代声”,这个问题要从观念上明确,从具体训练中去解决。二是歌唱者缺少风格、语感,欠缺民族声乐的乐感韵味,出现以“腔”包“字”的问题。以“腔”包“字”的问题主要是对西洋美声唱法的认识出现了问题,殊不知西洋美声的美感也是从欧洲各国语言中结合运用的产物,也讲究声腔美,但绝不能以“腔”包“字”,它将失去语言的意义、美的意义。

上面我们找出了容易出现演绎不到位的问题,接下来,让我们在《永远的花样年华》选段的具体演绎中来共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一段开头,“让远山描我的黛眉,让流水梳我的秀发”要将一个美丽温婉女性的特征描述出来,这一句音高跨度很大,从最低音小字组降b 到小字二组g,表现一个由远及近、由低到高的音乐,展现一个女性的端庄、坚强形象,其中“让”字运用戏曲的唱法,延长字头,加入倚音,进入的时候音量不需要太大,气息要平稳流动,听起来更加亲切舒畅。“山、眉、水、发”四字是延长音,对气息要求要有连贯性。第一段有反复,其中两个“战火中的女儿呀”,后面接的是“俊美”和“年轻”,这句话是对金环形象的肯定以及对这一人物的惋惜。所以在演唱两个不同的词时,就要提前做好准备,在“战火中的女儿呀”上就要有情绪的铺垫,才能将第二段的第三个“战火中的女儿呀”这句唱出对比与新意。“俊美”“年轻”“坚强”由此更加鲜明地展现出金环的人物形象。

第二段从高音上展开,并在调性做了转调和离调的处理,表现出困境的状态以及人在死之前的求生与向往,“月亮,你再照照我。星光,你再看看我”,速度较为自由,而后又重现“战火中的女儿啊,还是这样坚强,永远的花样年华!”第三次重复感叹,加强了语气,此时金环的形象更进一步,不仅仅是温柔的女性,更是一名视死如归、坚韧不屈的女共产党员。接着“野火春风又吐新芽”将推向全曲的高潮,既有科学发声的声乐技巧,也有戏曲元素的特色润腔,在“芽”字上点题并展开,做渐强处理,直接引出高潮段落“让远山倾听我的呼唤,让流水记住我的回答,”用富有激情的声音颂唱,此段音域较高,乐句起伏较大,从速度上也要稍快,一气呵成地呐喊,在力度上要增强,音色响亮通透,并运用戏曲的哭腔,如歌如诉、如诉如泣地表达金环牺牲前的壮烈,将这样的悲愤与惋惜传递给观众,引起共鸣。最后再一次呈现主题句“战火中的女儿呀,还是那样俊美,永远的花样年华!”将金环定格在最美的年龄,让人久久不能释怀!

以上是我对《野火春风斗古城》中金环形象创作技巧的一些浅析。但我们始终要谨记,演绎歌剧的核心始终要落脚在塑造和突出人物性格上,在《永远的花样年华》中,无论是从歌词、唱法、技巧等都是为人物形象服务的。因此,我们在演唱时一定要遵从这一原则,不能本末倒置,要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诠释好歌剧中的每一个人物形象。

猜你喜欢
功底野火战火
战火英雄韩启明
战火笼罩下的和平之城——沙姆沙伊赫
浅议汉语言文学功底对新闻写作的作用
文化传承离不开扎实深厚的“功底”
“余派”创造的成功经验
在战火中告别
《游击英雄》战火中的铿锵玫瑰
放“野火”
我们班的“三国演义”
野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