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黄素磷酸钠联合康复新液防治头颈部肿瘤放化疗致口腔黏膜炎

2020-11-19 05:02班秀丽王海涛申品颖
实用医药杂志 2020年11期
关键词:核黄素黏膜炎磷酸钠

班秀丽,王海涛,申品颖

对于局部晚期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单一治疗方法效果差,以综合治疗为主,有研究表明,诱导化疗+局部治疗(手术+放疗或单纯放疗)能够提高患者总生存率[1],目前放疗联合顺铂化疗是常用的治疗模式。然而同期放化疗的急性不良反应较单纯放疗有一定的增加,尤其是照射野内的口腔黏膜可表现为程度不等的充血、水肿、糜烂或者假膜形成,患者主要表现为口腔疼痛、吞咽困难,剧烈的疼痛影响患者睡眠及营养摄入,是间接导致患者骨髓抑制重,对化疗耐受性差的重要因素,严重时可使治疗中断甚至停止。因此,防治口腔黏膜炎已成为局部晚期头颈部肿瘤患者同期放化疗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核黄素磷酸钠及康复新液分别对治疗口腔黏膜炎有较好的疗效[2,3],笔者应用两药联合防治局部晚期头颈部肿瘤同期放化疗所致黏膜炎,取得满意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2017年1月—2019年5月笔者医院收治局部晚期头颈部恶性肿瘤60例作为研究对象,男39例,女21例;年龄24~76岁。其中鼻咽癌45例,腮腺癌4例,舌癌4例,下咽癌3例,牙龈癌2例,扁桃体癌2例,PS评分均为0~1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临床分期等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l。

1.2 治疗方案 放疗方案:两组放疗均采用调强放射治疗技术。放疗使用6 MV-X射线,设计7~9野IMRT放疗计划,GTV包括原发灶和阳性淋巴结,GTV 每次 2 Gy,5次/周,处方剂量 66~74 Gy。 脑干、视交叉和视神经的限量均为54 Gy,颞叶、下颌骨、颞颌关节、颈髓限量分别为 60、65、65、45 Gy,双侧腮腺50%体积值限量分别为30 Gy,内耳或中耳、喉软骨限量分别为50、45 Gy,口腔黏膜扣除PTV部分限量为55 Gy。化疗方案:顺铂100 mg/m2静脉滴注,放疗第1、22、43天。治疗期间对症处理原则:观察组患者在放化疗第l天即开始应用核黄素磷酸钠静脉滴注,30 mg/d,同时康复新液15 ml/次,3次/d含漱,直至放疗结束。对照组患者在放化疗期间常规应用漱口液含漱,具体配方为生理盐水+维生素C+维生素B6+利多卡因+地塞米松漱口,3次/d,直至放疗结束。

1.3 评价标准 该研究观察周期从放化疗第1天起直至患者放疗结束。由经过统一培训的临床医师作为观察员,每位患者固定一名观察员,每天上午10:00~12:00观察受试者的口腔黏膜炎情况,并记录口腔黏膜炎出现变化的时间、部位、大小,采用RTOG急性放射损伤分级标准(表2)[1]记录口腔黏膜炎的分级程度,并比较口腔黏膜炎恢复时间长短。

表1 患者一般资料[例(%)]

表2 RTOG急性放射损伤分级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口腔黏膜放射性损伤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观察组1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2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观察组没有发生4级口腔黏膜炎的患者。

表3 两组放化疗过程中发生口腔黏膜炎程度[例(%)]

2.2 两组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恢复时间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恢复时间<7 d和≥7 d的比例分别为 90%(27例)vs 60%(18例)和10%(3例)vs 40%(12例),观察组口腔黏膜炎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3 讨论

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发病机制包括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直接作用指电离辐射引起细胞DNA链及染色体断裂等细胞损伤,进而导致细胞周期中断及细胞凋亡[4],间接作用包括在起始阶段产生了大量的活性自由基(ROS),ROS进一步激活了后续阶段的一系列反应。对氧自由基的清除能起到预防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作用,因此,抗氧化物类药物可用于预防放射性口腔黏膜炎[5]。

核黄素(维生素B2)是人体重要营养素,在能量代谢中起关键作用。核黄素磷酸钠为黄素单核苷酸(FMN)和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前体药,而FMN和FAD是黄素酶家族的重要辅助因子。黄素酶催化很多生化反应,最典型的为氧化还原反应,它们是细胞呼吸的关键因子。缺乏时可影响机体的生物氧化,使代谢发生障碍,其病变多表现为口、眼、外生殖器部位的炎症。王镇南等[6]采用核黄素磷酸钠预防鼻咽癌同步放化疗过程中的黏膜炎,取得了较好的防治作用。据报道核黄素磷素钠还可以对甲氨喋呤[7]、多西他赛[8]等化疗药物导致的口腔溃疡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

康复新液是美洲大蠊干燥虫体提取物,含有多元醇类、表皮生长因子、黏氨酸、黏糖氨酸及多种氨基酸等活性物质。不仅有抗炎、抗病毒、抗辐射、抗氧化、抗肿瘤的作用,还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炎性水肿、加速创面肉芽组织生成和上皮细胞增殖,缩短创面的愈合时间,为迅速修复溃疡创面做好基础[9]。

在早期临床工作中,笔者曾使用对照组自制漱口液,尽管能部分减轻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程度,但患者还是会出现Ⅱ、Ⅲ级,甚至Ⅳ级放射性口腔炎,放疗治疗往往需要暂停,化疗时常因此而延误,影响治疗效果。而且配方中的利多卡因、地塞米松对治疗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证据不足[10,11]。笔者使用核黄素磷酸钠和康复新液两药联合防治局部晚期头颈部肿瘤同步放化疗所致的口腔黏膜炎,观察组口腔黏膜炎的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90%患者于7 d内痊愈,且核黄素磷酸钠及康复新液的使用方法简单,容易取得患者配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核黄素黏膜炎磷酸钠
外源磷酸钠对三季梨果实储藏品质的影响
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发生口腔黏膜炎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核黄素磷酸钠的合成研究进展
高产核黄素菌株中代谢途径酶基因表达与核黄素积累的关联分析
集束化护理对鼻咽癌放疗患者口腔黏膜炎及张口受限的影响
中医治疗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研究进展
集束化护理方案在预防急性白血病化疗所致口腔黏膜炎中的效果
晋祠金人台铁人保护修复研究
甜甜的药
湖北药企召回近6.8万盒注射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