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粉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的建立

2020-11-19 01:06邓丽娟刘睿婷胡小霞李新霞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0年19期
关键词:正丁醇无水乙醇薄层

邓丽娟 刘睿婷 胡小霞 黄 琼 李新霞

1.新疆埃乐欣药业有限公司,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3 2.新疆医科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大蒜(AlliumsativumL.)是世界公认的药食两用植物,也是为数不多以鲜品形式收录于中国药典的药材,能解毒消肿、杀虫、止痢,用于痈肿疮疡、疥癣、肺痨、顿咳、泄泻、痢疾等疾病治疗[1]。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大蒜功效成分具有抗感染[2]、抗肿瘤[3]、防治心脑血管疾病[4]、保护肝脏[5]、提高机体免疫力[6]、降三高[7-8]等作用。但是新鲜大蒜保质期太短,即使存放在2~8 ℃的冷库中超过10个月也会变质。文献研究证实将新鲜大蒜冷冻干燥,加工成蒜片或蒜粉,在冷库中可保质5年以上,有较强的蒜辣味,且杀菌的效果与新鲜大蒜一致[9]。由于大蒜冻干粉具有:制备工艺简单、零添加、生产成本低、储存运输方便,尤其是完整的保留大蒜的功效成分等优势,被美国药典[10]、英国药典[11]和欧盟药典[12]收录作为膳食补充剂,而中国药典仅收录大蒜药材标准,缺少大蒜粉这一品种,严重限制了大蒜药用及保健制剂的开发。因此,急需建立大蒜粉相关质量标准,为制备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大蒜类保健食品和药品提供科学依据。

世界公认大蒜的活性成分是蒜酶催化蒜氨酸产生的大蒜辣素,大蒜辣素极不稳定,可进一步分解产生系列含硫化合物[13]。蒜氨酸是大蒜辣素的前体物质,化学性质相对稳定,美国药典以蒜氨酸和甲硫氨酸作为大蒜粉的薄层鉴别成分,英国药典和欧盟药典大蒜粉的薄层鉴别以丙氨酸替代蒜氨酸,现有文献仅报道了大蒜原药材、有效部位蒜氨酸薄层鉴别方法[14-16],对大蒜粉薄层鉴别方法的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参考美国药典、欧盟药典、英国药典大蒜粉质量标准及相关文献,建立大蒜粉薄层鉴别方法,为大蒜粉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电子天平(AB135-S,梅特勒-托利多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硅胶G薄层板(青岛海洋化工分厂,德国Merk公司,安徽良臣硅源材料有限公司)。

1.2 试药 甲醇(分析纯,天津百世化工)、正丁醇(分析纯,天津永晟精细化工)、正丙醇(分析纯,西安化学试剂厂)、冰乙酸(分析纯,天津富宇精细化工)、无水乙醇(分析纯,天津富宇精细化工)、茚三酮(分析纯,上海试剂三厂)。

蒜氨酸对照品(批号AL080428,新疆埃乐欣药业有限公司)。

大蒜粉为来自不同产地的大蒜鳞茎经去皮,切碎、真空冷冻干燥加工制成,其中Y201811001批次来源于新疆皮山县桑珠乡,Y201811004、Y201811005和2018110006来源于新疆皮山县克里昂乡,Y201904003批次来源于新疆吉木萨尔县,Y201901021批次来源于新疆且末县。生产加工方为新疆埃乐欣药业有限公司。

2 方法与结果

2.1 溶液的配制

2.1.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蒜氨酸对照品适量,加50%甲醇溶液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即得。

2.1.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称取1 g大蒜粉,加甲醇5 mL,振摇,静置,取上清液即得。

2.1.3 茚三酮溶液的配制 显色剂1(英国/欧盟药典):精密称取适量茚三酮,加冰乙酸—丁醇=5∶95溶液溶解,制成2 g/L茚三酮溶液(冰乙酸-丁醇,5∶95)。

显色剂2(美国药典):精密称取适量茚三酮,加正丁醇-2 moL/L冰乙酸=19∶1溶液溶解,制成0.2%茚三酮溶液(正丁醇-2 mol/L冰乙酸溶液,19∶1)。

显色剂3:精密称取适量茚三酮,加无水乙醇溶解,制成2 g/L茚三酮无水乙醇溶液。

2.3 薄层色谱条件优选

2.3.1 供试品制备方法考察 分别按照三种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

①欧盟药典供试品溶液制备: 取1 g大蒜粉,加甲醇5 mL,振摇60 s,滤过,作为供试品溶液1。

②美国药典供试品溶液制备:取1 g大蒜粉,加甲醇-水(1∶1)20 mL,超声10 min,离心(转速为8000转/min)10 min,取上清液,沉淀加甲醇-水(1∶1)20 mL,再超声10 min,合并两次上清液,浓缩至5 mL,作为供试品溶液2。

③课题组方法供试品溶液制备:取1g大蒜粉,置具塞锥形瓶中,加50%甲醇20 mL溶解,超声10 min,离心(转速为8000转/min)10 min,取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3。

分别取对照品溶液和上述供试品溶液各5 μL,点于同一薄层板上,以正丁醇-冰醋酸-水(4∶1∶1)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0.2%茚三酮乙醇溶液,在105 ℃下加热至斑点清晰,检视,如图1所示。结果表明:三种方法制备的供试品溶液主斑点与对照品溶液斑点的颜色、位置相同,均有较好的分离度,故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选择操作简单的欧盟药典方法。

从左到右依次为: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1、供试品溶液3、供试品溶液2图1 不同供试品制备方法比较

2.3.1 展开系统选择 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5μL,点于同一薄层板上,分别以冰乙酸-丙醇-水-无水乙醇(1∶1∶1∶2)、正丁醇-正丙醇-冰乙酸-水(3∶1∶1∶1)、正丁醇-冰醋酸-水(4∶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再喷氨基酸专属显色剂0.2%茚三酮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蒜氨酸斑点均清晰可见,如图2所示。采用冰乙酸-丙醇-水-无水乙醇(1∶1∶1∶2)为展开剂,展开,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Rf(0.7)值较大,且分离度较差;采用正丁醇-正丙醇-冰乙酸-水(3∶1∶1∶1)和正丁醇-冰醋酸-水(4∶1∶1)为展开剂,展开,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Rf(0.43-0.48)值适中,分离度均良好,确定配制方法简单、使用有机溶剂种类少的正丁醇-冰醋酸-水(4∶1∶1)为最佳展开系统。

A B C左:对照品溶液;右:供试品溶液A.冰乙酸-丙醇-水-无水乙醇(20∶20∶20∶40);B.正丁醇-正丙醇-冰乙酸-水(3∶1∶1∶1);C.正丁醇-冰醋酸-水(4∶1∶1)图2 展开剂考察结果

A B C左:对照品溶液;右:供试品溶液A.2g/L茚三酮溶液(冰乙酸-丁醇,5∶95);B.0.2%茚三酮溶液(正丁醇-2 mol/L冰乙酸溶液,19∶1);C.0.2%茚三酮无水乙醇溶液图3 显色剂考察结果

2.3.2 显色剂的选择 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5μL,点于同一薄层板上,以正丁醇-冰醋酸-水(4∶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分别喷以2 g/L茚三酮溶液(冰乙酸-丁醇,5∶95)、0.2%茚三酮溶液(正丁醇-2 moL/L冰乙酸溶液,19∶1)、0.2%茚三酮乙醇溶液三种显色剂,在105 ℃加热至斑点颜色清晰,检视,如图3所示。结果表明,三种显色剂均可使主斑点显色清晰,故选择制备方法简单,使用有机溶剂种类最少的课题组方法,即0.2%茚三酮无水乙醇溶液为显色剂。

从左到右依次为:对照品溶液3 μL、5 μL、7 μL,供试品溶液3 μL、5 μL、7 μL图4 点样量考察结果

2.3.3 点样量的选择 吸取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各3 μL、5 μL和7 μL,点于同一薄层板上,以正丁醇-冰醋酸-水(4∶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0.2%茚三酮无水乙醇溶液,在105 ℃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立即检视,如图4所示。结果显示: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点样量在3~7 μL范围内,各斑点清晰,且分离度较好,故选择点样量为均为5 μL。

2.4 耐用性考察

2.4.1 不同厂牌薄层板的考察 吸取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各5 μL,分别点于三个不同厂家生产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丁醇-冰醋酸-水(4∶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0.2%茚三酮乙醇溶液,在105 ℃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立即检视,如图5所示。结果显示:三种硅胶G薄层板分离效果良好,表明该色谱条件耐用性良好。

2.4.2 不同温度考察 吸取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各5 μL,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丁醇-冰醋酸-水(4∶1∶1)为展开剂,分别于4 ℃、20 ℃、35 ℃展开,取出,晾干,喷以0.2%茚三酮无水乙醇溶液,在105 ℃加热至斑点颜色清晰,立即检视,如图6所示。结果显示:20 ℃和35 ℃,供试品薄层色谱分离效果良好,但在4 ℃主斑点与杂质斑点未完全分离,分离效果稍差一些,表明在20~35 ℃范围内,温度对薄层色谱鉴别影响较小。

A B C左:对照品溶液,右:供试品溶液A.青岛海洋;B.安徽良臣;C.德国默克图5 不同厂家硅胶板考察结果

A B C左:对照品溶液;右:供试品溶液A.4 ℃;B.20 ℃;C.35 ℃图6 不同温度考察结果

2.4.3 不同相对湿度考察 在双侧展开缸的一侧分别加入适当浓度的硫酸溶液,得到相对湿度分别为RH42%、RH65%、RH88%的环境[1]。取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各5 μL,点于同一薄层板,放在另一侧槽中,密闭放置30 min左右,以正丁醇-冰醋酸-水(4∶1∶1)展开,取出,晾干,以2 g/L茚三酮无水乙醇溶液显色,在105 ℃下加热至斑点清晰,置日光下检视,如图7所示。结果显示:湿度对蒜氨酸对照品与供试品的分离度并未产生影响。

A B C左:对照品溶液;右:供试品溶液A.RH 42%;B.RH 65%;C.RH 88% 图7 湿度对分离度影响

2.5 不同批次大蒜粉的薄层鉴别 按上述实验确定的色谱条件,对来自不同产地大蒜加工的六批次大蒜粉进行薄层鉴别,如图8所示,结果显示:在与对照品相对应的位置,供试品显示相同颜色斑点,不同产地大蒜制得的大蒜粉色谱图一致。

从左到右依次为:蒜氨酸对照品;大蒜粉Y201811001;大蒜粉Y201901021;大蒜粉Y201904003;大蒜粉Y201811004;大蒜粉Y201811005;大蒜粉Y201811006图8 点样量考察结果

3 讨论

本研究参照美国药典、英国药典、欧盟药典及相关文献,建立大蒜粉薄层鉴别方法,确定以蒜氨酸为对照品,以甲醇为提取溶剂制备供试品溶液,点样量5 μL,正丁醇-冰醋酸-水(4∶1∶1)为展开系统,以2 g/L茚三酮无水乙醇溶液为显色剂,105 ℃下加热至斑点清晰,置日光下检视。与美国药典、英国药典及欧盟药典大蒜粉薄层鉴别方法相比,新建方法具有以下几点优势:①英国药典和欧盟药典以丙氨酸替代蒜氨酸做标准物质,而本研究方法以功效成分蒜氨酸标准物质为对照品,专属性更强,达到准确鉴别供试品的目的;②新建方法中供试品制备方法参照欧盟药典,操作简便快速,而美国药典及文献方法中供试品制备方法复杂,提取时长达3 h,不能满足薄层色谱鉴别快速和简便的要求;③展开剂配制方法最简单,且色谱斑点分离效果比欧盟药典的方法好。

本研究中的大蒜粉为来自不同产地的大蒜经切碎、真空冷冻干燥等工艺加工制得,对多批次大蒜粉进行薄层鉴别(仅列出6批薄层鉴别图谱),结果显示各批次供试品色谱图在与对照品相应位置,显相同颜色斑点,且各批次样品的色谱图具有较高相似度,揭示大蒜粉生产工艺稳定,且不同产地大蒜中氨基酸的组成差异不大。

4 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具有操作简单、专属性强、重现性好等优点,为控制大蒜粉的生产工艺、产品质量提供简便易行的检测手段,确保以大蒜粉为原料的保健食品和药品质量可控。

猜你喜欢
正丁醇无水乙醇薄层
水中火
浓香型白酒正丁醇生成规律及代谢途径的研究
正丁醇和松节油混合物对组织脱水不良的补救应用
无水乙醇局部注射治疗慢性结核性脓胸的效果
正丁醇/丙酸与腐殖酸相互作用的NMR研究
红花续断胶囊中当归、川芎及大黄的薄层鉴别
薄层色谱法在中药定性定量研究中的应用
18F-FDG PET/CT结合薄层螺旋CT、增强CT和临床资料在孤立性肺空洞中的鉴别诊断价值
正丁醇/煤油混合物非预混燃烧压力振荡特性
SiN_x:H膜沉积压强与扩散薄层电阻的匹配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