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020-11-19 02:48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年26期
关键词:直觉乘法创造性

古 倩

人的创造性思想的核心就是创造性思维,一般认为,创造性思维是人的高层思想过程,常与创造活动联系在一起。司马光砸缸、高斯对“由一加到十百”算式独僻的溪径算法,都是对创造性思维最好的诠释。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时时有创造,处处有创造,人人有创造。作为思维体操学科——数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使他们能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角。

一、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强调主体主动探讨问题的“一题”之外的答案,侧重思维活动的灵活。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之一。这种思维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大力提倡学生各抒己见、大胆尝试,勇于标新立异,以寻求众多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寻求许多的答案。这要求教师首先要有“一条路通罗马”这一意识。如在教学乘法简便运算后出示一道这样的题 44×25,引导同中求异,得出不同的解法,解法1利用乘法的分配律法:(40+4)×25或44×(20+5);解法2利用拆数:11×(25×4)或44×5×5;解法3利用积的变化规律法:(44÷4)×(25×4);在做简便运算题中,有很多的方法,但有的学生的解题方法并不十分简便,只要想法很清晰、独特的思想,我就鼓励他们、肯定他们,从而寻找到最佳的解题方法。这样,可以极大地充分激发小学生的思维,从而刺激学生的对思维活动创造的强烈兴趣。

二、教学中鼓励学生的合理的直觉

直觉思考是人的大脑对突然发生的问题,作出最迅速的、最直接的判断,即条件性的发射。有时没有通过严格的逻辑推理,通过估计、猜测得到结果。直觉结果并不一定是正确的,需要经过验证。

为了培养直觉,在教学上要引导学生对题目的特点进行分析,寻找方法,从而产生直觉。直觉与一般步步为营的思维推理方法不同,它往往以跳跃的方式迅速发现各因素直接的相互关系,对解题的思路进行合理的推测,找到答案的思想。如在小数乘法中有个问题:40元买7个6.4元的风筝够吗?这个问题一问,大多数学生马上回答不够。学生根据6×7=42的估算结果,可以合理地推测40元是不够的。经常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可以提高合理的直觉,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就是第一个学习老师。当一个人对某件事情或某个问题有浓厚的好奇感、浓厚的兴趣时,他就会有动力,有干劲,有想法,愿意做事,往往是事半成功。小学生很喜欢游戏、儿歌、故事这些方式,我在教学上经常采用这样的方式,既能使学生感兴趣,又能使学生主动地学习他们所学的知识,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如四年级上教材有一个题目:两人轮流报数,每次只能报1或2,把两人报的所有数加起来,谁报数后和是10,谁就赢。起初,学生们都沉默不语,不知道如何做好。我就让大家玩游戏,玩了几组后,有学生发现了规律,当大家都用这条规律尝试,发现是可行的,规律就成了真理。这种教学方式学生不仅教学生知识,而且还有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中守护学生的灵感

灵感就是自己对一件事的想法,灵感是创造性思维成果,新颖独特,也是人们长期勤奋学习的结果。正如爱迪生所说的:一个天才人生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再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如我在上乘法中出租车收费问题,学完了这个例题后就给学生出了一道题,天天这一天从家乘出租车到图书馆2.6千米,再到游泳馆3.4千米,出租车收费标准:3千米内10元;超过3千米,每千米1.3元(不足1千米按1千米计算)。天天付多少钱?如下图

我话语刚落,一名学生就说的:“老师,我友情提醒一下,大家注意要下车,搭两次车”。经他一提醒许多学生顿悟。正是这位学生的灵感的产生,使此题变得容易起来了。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必须改变自己,用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来充实自己,用唯物辩证法来处理问题,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让学生主动学习,使学习成为一种能力。

猜你喜欢
直觉乘法创造性
算乘法
“好一个装不下”直觉引起的创新解法
我们一起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巩固练习
林文月 “人生是一场直觉”
一个“数学直觉”结论的思考
把加法变成乘法
关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