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没有形成“小北约”的土壤

2020-11-20 04:18胡波
环球时报 2020-11-20
关键词:军力军事和平

胡波

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日前访问日本,并与日本首相菅义伟进行会谈。在两人举行的联合记者会上,菅义伟宣布,日澳两国原则上达成了《互惠准入协定》的协议,其协定的主要内容是允许日本自卫队和澳大利亚军方可以访问彼此国家并进行训练和联合行动。

显然,该协定一旦签署、执行,将大幅提高两国的防务合作水平。日本和澳大利亚长期视对方为“准同盟国”,作为加强合作的举措之一,2014年9月双方启动该协定的磋商。当时的背景是,面对中国的崛起,日澳不确定感增强,而美国奥巴马政府希望其亚太盟友加强彼此间的联系,以应对中国崛起带来的安全环境变化。

特朗普政府上台后,“美国优先”和加收“保护费”的做法,加剧了其亚太盟国特别是日本的不安全感,日澳“联合自强”的冲动从而进一步增强。

日澳加强军事联系的目的很大程度上把中国做为借口。日本在2020年版的《防卫白皮书》中,已经将中国视为“头号威胁”,频繁炒作中国在东海和南海的所谓威胁。澳大利亚也关注中国在南海和东海的军事活动,以及中国在南太平洋日益增强的影响力。双方防范所谓“中国海上扩张”方面有一些共同语言并做惺惺相惜状。

客观说,中国的维权行动是克制的,海上军事行动是专业的,美日澳等国对此视而不见,大肆炒作“中国威胁”,除了带着特有的战略和政治目的外,还抱持着傲慢和对中国的偏见。即便是在中国周边,中国的军力活动也远无法与美日澳等国相比,更不用说在全球其他海域。美日澳频频抵近到中国近海活动,中国何曾有这种行为?换位思考,究竟谁在威胁谁?按照他们的逻辑,无非是“美日澳等西方国家的军力增长是维护世界和平,而中国等国发展军力就是对世界和平的破坏”。

日澳显然正在从“准同盟”到同盟迈进,考虑到双方的国内政治和法律状况,有可能无限接近,但永远不会形成攻守同盟。当然,日澳以“中国崛起”为由的安全合作会对中国的周边环境带来负能量,并给中国带来更大的战略压力。

不过,当前的亚洲地区并没有形成“小北约”的土壤和条件,除了美国外,其他各方都希望留有余地或保有其他选择的空间。道理很简单,日本和印度均离中国太近,澳大利亚在不近不远的位置,一旦彻底与中国为敌,肯定会招致中国军事上的对等反应和报复,更何况日本、澳大利亚与中国有着密切的经济联系。

“远交近攻”是中国周边一些国家信奉的地缘政治规律,包括日本、澳大利亚和印度在内的亚洲国家倾向于与美国保持更强的军事联系,以对中国形成掣肘和制衡。这在理论上可以理解,因为远方的大国总是更容易被信任;再者,这些国家与中国还有着制度和文化的差异,战略互信本就是稀缺物品。日澳等国针对中国可能会有一些不友好动作,但现实来看大致会保持一定的度,因为要彻底站到美国一边,甚至追随美国与中国为敌,则无疑也是战略自毁。

随着中国的发展壮大,日澳印等国之间会加强走动和军事联系,针对中国的一面会增强,在海域态势感知、后勤保障、互操作性和情报共享等方面的合作会有所提升。

中国当然必须对这种动向保持高度关注,谋划反制措施,但也不必过度紧张,只要中国保持和平发展的势头,地区格局的张力和各国内部的矛盾都会限制这种军事安全合作进展的程度。日、澳、印等国也需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的军力在全球范围内仍无法与美国形成对等或均衡,但相对于周边国家而言,则会有较强的战略平衡能力甚至是一定的战略优势。成熟、理性、和平、发展才是亚洲不断繁荣的关键词。▲

(作者是“南海战略态势感知计划”主任)

猜你喜欢
军力军事和平
盖房子的男人
博弈·和平
期盼和平
诺曼底之战军力对比
中国海权要素分析与战略选择
军事幽默:局
军事
军事幽默
Five Hundred Times五百遍
世界军事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