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意义

2020-11-20 09:06黄金新杨颖
科技智囊 2020年10期
关键词:共同体命运人类

黄金新 杨颖

摘  要:构建人类命運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大理论意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样,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这一重大战略思想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体现了共产党人不懈追求的历史使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本质要求,是现实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世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是有效应对“两个大局”的现实需要。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主席着眼人类发展和世界前途提出的中国理念、中国方案。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合作共赢,就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庄严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党的十九大修改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特别强调指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成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理念,纳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全部三卷的重要内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出版说明》明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根本指针,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行动指南,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智慧方案。”这充分说明:从理论上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战略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大理论意义;从实践上来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样,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必将大大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创造人类美好未来发挥巨大引领作用。

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古往今来,人类从闭塞走向开放、从隔绝走向融合是不可阻拦的时代潮流。因生产力低下,最初的人类只能生活在气候、土壤、水源适宜的地区,一座大山、一条大河、一片沙漠,都有可能成为将不同族群分隔开来的屏障,导致族群之间老死不相往来。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升,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产生了扩展生存空间的客观需要,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不断提高也提供了沟通融合的客观条件。原本相互隔绝的人类族群不断融合,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不同族群之间相互融合不断一体化的过程。

到了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因为世界市场的出现,人类开始了“全球化”进程,即原本散布在地球不同区域的国家、地区和民族因世界市场而联通成为一个整体。在这个过程中谁都无法成为局外人。中国正是在这一时期被强行打开国门,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生产国和产品倾销地,印度等国则直接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地,原本自给自足、自成一体的东方古老国度被强行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自此以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深和提速,成为不断一体化的人类发展大趋势的主流。全球化进程不断加深,由单纯的人口扩张深入到经济层面的分工、协作、交融,再深入到文化层面的沟通和融合,甚至发展到几乎融为同文同种不分彼此的程度;全球化进程不断提速,前一阶段需要100多年才能完成的融合过程,在下一阶段可能只需要50年、20年甚至10年。

迄今为止,人类早已成为一个命运休戚与共的整体。截至2020年10月初,新冠疫情的全球大暴发已造成全球感染人数超过3000万,除了病毒本身具有极强的传染性之外,全球人类早已结为一体、命运与共、风险共担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这也从反面说明:全体人类早已凝结成一个存亡相依、生死与共的整体。融合程度只能越来越深,一体化潮流不可逆转,这是人类社会发展无法撼动的客观规律。

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本质要求

人类命运、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始终是马克思最关注的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目标。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早就庄严宣告,“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无产阶级政党(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是让全人类过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幸福生活。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是消弭了国家界限即国家消亡前提下的世界人民的大团结和大解放。国家之间的藩篱、民族之间的区分,在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终将消失。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向来都具有国际主义襟怀。他们关心人类的共同命运,憧憬全体人类能够共享成果的光明前景,为全世界人民共享的共产主义美好社会的到来,付出艰辛的努力和巨大的牺牲。

这样的视角和西方的两种传统视角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一种是自由主义传统视角下的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西方有一条非常有名的谚语:“我的茅草屋风可以进、雨可以进,国王不可以进。”这非常形象生动地说明:私域,包括个人财产、个人空间、个人自由等神圣不可侵犯,在价值体系中处于核心位置。这种价值观将个人自由和权利视为社会契约的起点和终点,将个人权利绝对化,在核心利益层面事实上是将个体与集体、个人与国家政权置于对立面,因此整个社会处于原子状态,即个体与个体之间是隔离、分散的。另外一种则是绝对的集体主义,在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的相关学说中有所体现。1871年,分裂了近千年的德意志终归统一,德意志统一有两个人功不可没:铁血宰相俾斯麦和哲学家黑格尔。俾斯麦是统一决策的坚定落实者、推行者。黑格尔则从哲学层面为德国的统一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绝对精神”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一个核心概念,类似于中国哲学中的“天道”,即绝对的真、善和美。黑格尔就是在阐明“绝对精神”如何通过“正”—“反”—“正”的辩证往复过程中,完成了其宏大的哲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在这一过程中,黑格尔阐明:国家是绝对精神在人间的体现,从而将民族国家神圣化了,为德意志统一做好了民众心理和精神上的准备。“民族国家神圣化”深刻影响到德意志统一以后的国民精神和民族气质。在个人、国家、人类整体三者之间的关系中,以往的德意志民族曾将“民族国家”置于高于一切的核心地位:个人可以为国家牺牲一切,全体人类也必须为德意志民族国家的利益让路。这样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质,是德国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之一,也决定了德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表现。二战后的德国通过对这种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质的深刻反省,重新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重。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世界上有一些國家在看待人类个体—国家—人类整体之间的关系时,还存在着以上两种基本观念的糅合:在个体和国家之间,强调个体自由和权利;在本民族国家与全体人类利益之间,强调本民族国家的利益。

中国共产党则是站在世界社会历史发展的高度思考人类命运和自己的使命,目的是让中国人民幸福起来,进而促进全人类的幸福,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正如习近平主席在党的十九大上强调的,“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我们党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体悟习近平主席治国理政的理论和实践,感受深切的是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蕴含其中的精髓要义、思想风范,最为鲜明的是人民至上、崇高信仰、历史自觉、问题导向、斗争精神、天下情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战略思想,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本质要求,是马克思精神品格发展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脉相承之下“天下情怀”的集中体现,也是“崇高信仰”的重要展现。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思想,伟大的时代必定能够产生伟大的思想。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思想和理论武器。它的出现不仅深刻改变着世界未来发展走向、引领未来世界的发展潮流,也必将深刻改变长期以来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价值观尖锐对立和斗争的格局,深刻改变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及中西方社会思潮激荡与交锋的格局,使我们更加坚信:社会主义必胜!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

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现实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战略思想顺应了现实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未来世界一定是一个互联互通的世界,这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发展变化大趋势,谁不顺应大势谁将是受损者、落伍者,将是被边缘化者。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共同经历大发展大调整大变革,也必须共同应对层出不穷的挑战和日益增多的风险,很多问题不再局限于一国内部,很多挑战也不再是一国之力所能应对的,这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烈现实呼唤。新兴市场国家和一大批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迅速增强,国际力量对比消长变化明显,旧有的世界治理理念、体系和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新的国际格局和时代潮流,对变革现行国际治理体系提出了迫切要求。历史发展大势如同滚滚车轮,倒逼着全球治理的升级。只有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框架下变革世界治理体系,才能顺应时代潮流,开创人类社会发展的光明前景。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思潮在某种程度上卷土重来,但“地球村”的世界决定了各国早已利益交融、命运与共、风险共担,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的主题。病毒猖狂进攻的危急时刻,本国优先、甩锅嫁祸、只顾自己利益罔顾他人甚至盟友死活等极端短视的行为,只会削弱人类整体抗击疫情的力量。而在这样的时刻强调意识形态分歧、有意搅动紧张局势、触动他人敏感神经,则更是逆历史潮流而上的反动行为,其最终结果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世界各国只有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凝聚起强大合力赢得这场重大战“疫”斗争的胜利,才能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调动协调一切有利条件和因素,为人类争取光明的前景。

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

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世界范围内,在长期以来的人类政治体系架构下,这一共同愿望的实现主要取决两大因素:一是各国内部的政治架构与安排,二是国家与国家之间即国际社会的政治架构与安排。就前者而言,世界大部分国家事实上已经确立了符合自己历史文化特点的政治架构与治理体系,都成立了负责社会治理的政府机构,基本处于各具特色的政府治理状态下。就后者而言,长期以来国际社会却是公认的无政府状态,主导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就是零和博弈、弱肉强食。二战后联合国的成立,确立了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大为改观。但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异常活跃,民粹主义之风盛行。国际关系中的丛林法则和零和博弈思维依然存在,不知多少人发出了“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疑问。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传统国际关系的扬弃和超越,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世界范围内的自然拓展。中国共产党从人民中走来,依靠人民发展壮大,历来有深厚的人民情怀,不仅对中国人民有着深厚感情,而且对世界各国人民有着深厚情怀,不仅愿意为中国人民造福,而且愿意为世界各国人民造福。人类命运共同体,其实是关注人类全面发展、整体解放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华民族“和天下”坚定信念的契合体,蕴含着“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美好愿景,体现着亲仁关邻、兼爱非攻的历史传承,借重了和衷共济、协和万邦的传统智慧,秉持了和而不同、立己达人的和谐理念,彰显了弘义融利、扶危济困的道德操守。它超越了一国一域的狭隘范畴,超越了传统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站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道义制高点上,凝聚了各国人民共同建设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体现了世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

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共产党人不懈追求的历史使命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时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将其写入党章并带领人民为之奋斗不已。共产主义就意味着国际主义。中国共产党从未忘记初心和使命,一直怀抱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从未忘记肩负的世界责任。毛泽东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新中国建设时指出:“中国不仅要自己料理自己,自己过生活,还应该对别的国家和民族进行帮助,对世界有些益处。”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指出,衡量中国是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仅是自己要发展起来,而且要能够随着自己的发展,对人类做出更多的贡献。人类历史进入世纪之交,江泽民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争取对人类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面对21世纪之初的严峻挑战与复杂形势,胡锦涛强调,世界所有国家紧密团结起来,“才能为人类社会发展创造光明的未来,才能真正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一贯的政治信仰和价值追求,可以看作是中国共产党在不懈追求共产主义过程中的现阶段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经之路,是正确处理当下与未来的成功典范,是实现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在世界范围内的应用。

同时,在世界历史上,一个国家向大向强必然会拥有国际视野、国际胸襟和国际抱负。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政党,目前正在领导着一个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国家。在新的世界发展形势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站在时代潮头,牢牢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肩负起与国家地位相应的国际责任与使命、肩负起大国大党的历史责任与时代使命的战略擘画。

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有效应对“两个大局”的现实需要

中国正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迈过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现代化门槛,前面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正处在关键节点上。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正当此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节点,大疫突袭,席卷全球,严重冲击人类社会发展,严重冲击世界政治格局。一些可以预判的大趋势提前到来了,越来越多出人意料的变化也接踵而至,大国博弈加剧、国际力量重组、产业变革提速、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深刻展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统筹谋划两个大局,国内国际政策联动,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不被任何因素打断。一是過难关,即确保中国顺利应对世纪罕见大灾疫。目前已经完美收官,成绩全球最优。二是保底线,即确保新冠疫情造成的世界格局和历史发展急转弯状态下,中国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不出问题。我国先后出台系列政策强调“六稳六保”,确保粮食安全,建立国内市场大循环体系,提倡并通过相关法律在全社会倡导节俭之风,以此系列组合拳确保危机状态下不出任何问题,中国的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底线无忧,在此基础上为后续向远向高发展谋篇布局。三是冲高线,即百年未有大变局下拓展国际发展空间,并力争占领未来世界格局转换制高点,实现弯道超车,核心步骤就是继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抗美国新冷战的需要。在新冠疫情造成逆全球化潮流加强的情况下,采取强有力措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体,以“中国带动的区域经济合作”实现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以新时代最广泛的国际朋友圈打造新时代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增强国家软实力从而进一步增强综合实力的需要。民族主义外交政策崛起的必然结果是对外号召力等软实力的弱化,国际主义体现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但如果解决不了国内治理问题,自顾不暇之下对外也很难采取国际主义。在大力促进国内发展的同时,继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扬国际主义精神,拓展并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与义务,为拓展国际空间、增强国家软实力从而提升国家综合实力谋篇布局,为未来中国发展争取更多的时和势。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国内国际联动、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的需要。人类命运共同体基本内涵包括国际政治、国际安全、世界经济、人类文明和全球生态五个方面,与国内“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思路高度一致,内外呼应、整体联动,将国家综合实力再推向一个新的台阶。总体上,过难关、保底线、冲高线这三个重大步骤,时间上前后相随、空间上内外联动、规划上整体发力,充分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在面临非常局势时战略上的定力和政治上的成熟,不随任何国际势力起舞、不被任何外力带偏节奏,在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下好内外联动、统筹规划、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被任何因素打断这盘大棋局。

(作者:黄金新,火箭军某部政工部主任;杨颖,火箭军指挥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共同体命运人类
爱的共同体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被命运“扼住”的小意
人类第一杀手
抗疫中彰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论命运
进化决定恐龙的命运
谁变成了人类?
中部非洲共同体内部贸易占比下降至2%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