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建设背景下高校普法宣传路径探索

2020-11-20 09:06石恩华胡姝雯
法制与社会 2020年31期
关键词:大学生

石恩华 胡姝雯

摘 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全民普法工作,高校作为青年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自然要肩负起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普法宣传的重任。但近年来高校普法工作开展并不顺畅,上至领导层重视不足,下至学生学习法律的积极性不足,普法工作收效甚微。针对这种现状,本文认为有必要开拓和创新普法新路径,提升在校大学生和教职工的法治素养,让高校师生参与到普法宣传中,成为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合格公民,进而促进法治校园构建,推动法治中国建设。

关键词 高校普法 大学生 法治校园

作者简介:石恩华、胡姝雯,北方民族大学,助教。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11.067

一、加强高校普法宣传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宏观:助力法治中国建设

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基石。大到国家的大政方针,小到个人的一言一行,都需要在法治的约束下进行。奉法者强,则国强,任何一个国家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必然要走向法治化的道路。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法治中国”是借鉴吸收了人类共同法治文化遗产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历史阶段下中国的国情民意进行创造性转换的产物。[1]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治中国的建设,离不开普法宣传工作。青年人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李大钊曾说:“盖青年者,国家之魄”。高校是青年人成长成材的重要基地,在高校中把普法宣传教育摆在重要位置,只有坚持和完善法治教育体系,才能保障依法治国在教育领域的实施,[2]推动法治中国建设,为国家培养有法治素养的公民。

(二)中观:推动法治校园建设

大学校园是青年学子求知的园地和追求进步的牧场。但近年来,校园安全事件频频发生,有些同学缺乏法治意识,一不小心就走上了违法犯罪之路,青春年少却身陷囫囵或,如药家鑫案等;另一方面,有些同学法治意识薄弱,不善于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如“校园贷”事件等。在高校中加强普法宣传工作,教育青年人学法守法用法,是推动法治校园建设的应有之义,其意义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通过不同形式的法治宣传教育有利于培养青年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树立法治思维和法治观念;第二,有利于提升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和学法守法责任感,防范日常生活中的风险;第三,有利于提升校园整体的法治管理水平,推动建立优良的校园氛围,让校园真正发挥好人才培养基地的重要作用。

(三)微观:培育大学生法治素养

大学期间正是青年人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在大学校园中加大普法宣传的力度,重视普法宣传工作,第一,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法治信仰,塑造法治思维,在他们的内心种下法治的种子和敬畏法律、尊重法律的意识。[3]通过普法宣传教育,帮助他们树立“勿以恶小而为之”的习惯,学习法律、利用法律保护自己合法权利,做法律规则的实践者,成为践行法律规则的受益者。第二,对于大学生健康成长,树立基本法治素养,为步入社会做好准备具有重要意义。最后,也有利于把青年人培养成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栋梁之才和具有法治素养的合格公民。

二、高校普法宣传现状及困境

(一)高校普法教育理念滞后

普法教育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的前提是要有先进的普法理念的指导,尤其是在高校领导层面。但是,事实上,很多高校没有建立相关的领导组织[4],或者虽然形式上建立了相关的领导小组,但是对学生法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有的把法治教育作为软任务,并不重视建立与时代相契合的法治工作理念,而且工作理念在层层传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与最初的理念不一致。由于普法工作理念的滞后,导致在整个校园内开展普法工作过程时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却难以收到预期效果。

(二)高校对普法宣传教育重视不足

现阶段下,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各个高校均开设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一门公共必修课程。但这一课程所要求的书本本身涉及到的法律知识较少,以抽象的规则和原理为主。这门课程大部分在大一开课,仅有一个学期,法学本身是一门复杂而专业的学科,非法学背景的老师自己都难以将书本上抽象的法律内容真正理解,以至于在讲授过程中,笼统而刻板地讲授书本上的内容,难以做到让大部分学生充分理解法律规定的内容和法律原则。很多高校这门课的开展流于形式,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听课。学生难以真正树立法治理念,将课堂上学习的法律知识加以实践应用就更是无稽之谈。

(三)校园普法宣传工作形式单一

目前各高校大学生在开展普法工作中主要运用的形式有演讲比赛、辩论比赛、开设宣传展示橱窗、发放普法宣传资料、校园里张贴标语等传统的宣传方式,收效不佳,难以带动广大同学参与其中,甚至有些同学看到这些老一套的活动,毫無兴趣,避而远之。说明当前高校在普法宣传过程中采用形式单调,创新度较低,难以满足广大同学实际需求,吸引众多同学的关注。此外,高校校园各类社团较多,学生课余生活丰富,但是关于法律的社团比较少,即使有,主要成员也是法律相关专业的同学,非法学专业的同学比较少。

(四)学生法治意识薄弱

大学生在遇到法律纠纷的时候,大多数是自认倒霉,主要原因在于,他们法治意识薄弱,缺乏运用法律知识维权的意识。法律意识薄弱主要是因为大部分同学对法律知识的学习兴趣不高。当然,大学生法律意识薄弱也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一是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虽然大学生主要还是生活在校园内,但由于大学生在日常活动中与社会接触较多,社会上各种不良风气进入了学校,对部分学生的生活方式、生存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产生了不良影响;二是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校园内的同学家庭背景不同,极易产生错误的攀比心理和不良的消费心理,使大学生过分追求经济利益,做出违反法律的事情。

三、高校普法宣传新路径探索

针对高校大学生普法收效未达预期的现状,急需探索更多大学生易于理解、易于接受的、“接地气”的方式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提升法治宣传教育的品质,以满足大学生不断增长的法治需求。[5]

(一)树立先进普法教育理念

高校领导层首先要树立与时代相契合的法律教育理念,深入学习党组织的最新思想,并将其运用到法治宣传领导理念中。最后可以组织举办法律知识的专门定期培训班,重点针对直接面向学生工作的三类人群进行法律知识教育培训,重视“关键少数”的作用,进而提升相关人员法律素养,更好地为全校师生提供可靠有效的法律服务,推动高校依法治校的进程。针对教职工群体,高校可以对一线教职工专门开展关于《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师法》等教育法律法规和新颁布施行的教育法律法规的培训学习,提高教职工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更好的完成教書育人和立德树人的任务。

(二)创新高校法律学习平台

重视普法宣传教育,不仅仅是形式上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一课程,要选择与时俱进的相关课程书籍,同时聘请有法学专业背景的老师来讲授本课程。老师授课过程中需要采用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授课方式,让同学们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充分了解到日常生活所需要的法律知识,老师也可结合时事政治和社会热点,带领大家分析其中的法律问题,提高普法教学的时效性。同时,各大高校可以依据自身条件,开设“法律大讲堂”,定期邀请法学专业的老师们开展普法讲座。开拓多种途径,为同学们提供学习法律的各种机会。

(三)利用新媒体开展普法

在我国法治建设道路中充分利用媒体和网络平台在普法宣传教育工作中发挥作用是必不可少的。高校在普法宣传工作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申请以学校名义开设专门公众号和微博账号,定期推送相关的普法文章,尽量采用通俗易懂的日常语言,以生活中的小案例形式呈现,可以是普法文章,也可做成视频,目的是让大家能理解并接受普法教育。当然,有条件的话,也可以研发移动客户端APP营运软件,采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普法,让广大同学们参与其中,乐在其中,学在其中。第二, 在高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在线平台与外校合作,将法律类慕课引用到大学法治宣传教育中,有条件的高校也可以选出一部分可以用通俗易懂幽默生动的语言讲授基本法律常识的老师,制作法律精品在线课程,发布在慕课上,形成网络互动、资源共享和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形式。

(四)与相关校外机构合作开展普法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仅仅了解法律的条文的含义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法律。高校可以聘请有关研究的专家学者或者从事司法工作的专职人员,开展法治知识相关的专题或者讲座。组织学生旁听具有法治教育意义的案件审理过程,将法治课堂搬到法庭上,通过观摩案件的审理,让学生加深对法律的理解,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法律的庄严和神圣,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保持头脑清醒和理性,避免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五)开展多类型普法活动

各高校可以开展丰富的法治教育活动,第一,在重要的法律节日如“3.15消费者权益日”“12.4宪法宣传日”等在校园内进行专题宣传,带领同学们了解和学习某一个主题的法律知识,提升对法治宣传的认识。第二,可以将某个月设置为校园“法治宣传月”,在这个月内,开展校园普法联动,让同学们积极参与到学习法律的活动,如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辩论比赛、模拟法庭比赛与普法相关的表演比赛等各种活动等,让同学们在活动中感受到法律的严谨与魅力,树立规则意识,培养法治素养。

四、结语

新时代高校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要培养综合素质高的时代新人。校园法治文化建设要通过团日活动、团校培训、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育人平台,宣传法治理念。同时,开展教育法治研究、学生法律援助等工作,侧重于应用教育和研究,真正使学生树立法治理念,学以致用。将普法工作落到实处,为法治中国的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 汪习根.论法治中国的科学含义[J].中国法学,2014(2):108.

[2] 余成凤,杨秀清.高校法治教育的问题与对策——以大理大学为例[J].法制博览,2020(25):150.

[3] 刘锐.在人人心中埋下法治精神的种子[J].雷锋,2019(12):55.

[4] 李丽娟,罗利远.依法治校背景下大学生普法宣传方式的创新性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6(36):239.

[5] 王娜.开展普法宣传 助力乡村振兴[J].农村工作通讯,2019 (23):49.

猜你喜欢
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新大学生之歌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从8 个字看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大学生实习“注水”谁之过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