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 顺应 引领

2020-11-20 03:45蒋峰梅
教育·综合视线 2020年11期
关键词:敬畏规律儿童

蒋峰梅

什么是真正的教育?如何才能实施有效的教育?怎样才能帮助每一个孩子获得更好的成长?这些问题常常萦绕心间,让我思量再三。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的经典著作《童年的秘密》,再一次刷新了我对教育的理解。这本一个多世纪以前的著作,宽阔的视野、缜密的描述、理性的分析让我再一次对教育的本真有了深入的探究,对教育的真谛也有了更深的感悟。

敬畏儿童

儿童不是成人的累赘,而是未来的希望,正如蒙台梭利所说的那样,“没有人能够预知在儿童的世界中,是否蕴藏着某种能揭开人类心灵面纱的关键奥秘,是否蕴藏着某种神秘力量,这种力量一经发现就能帮助人们解决成人自身和社会中存在的某种至今仍无法解决的难题”。的确,对于儿童,教育者应该充满敬畏。

首先,我们必须敬畏生命。藏族诗人仓央嘉措曾说过:“人世间除了生死,哪样不是闲事?”是啊,每个儿童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所有的生命都无法被另外的生命所代替,一切都因为我们活着才有意义。敬畏生命是教育的倫理起点,也是教育的价值皈依。敬畏生命,尊重生命是教育的第一要义,教育也因为人生命的珍贵、独特而变得充满魅力且异常困难。

其次,我们必须敬畏规律。每个儿童的成长都遵循一定规律,只有在规律指导下的教育才是富有成效的。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很多规律至今我们仍无法完全掌握,即使有些规律已经被揭示,但在教育实践中依然不被重视。例如,新生儿的经历、幼儿心理胚胎的发育轨迹等,我们仍不能完全了解;儿童的敏感性、秩序感等特点,虽然已经被掌握,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依然因无知而被忽略……以上种种,无不昭示着我们必须敬畏规律,不断探究,掌握儿童世界更多的规律,更好地进行教育。

顺应生命

作为小学教师,在对儿童进行教育的时候,只有顺应儿童的天性,才能促进正向发展,才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

一是眼中有人。教育是为了成就学生,一切教育行为都应该围绕着“人”、也就是学生来进行。存在于教师眼中的,首先应该是生龙活虎的学生,而不是冷冰冰的数据。孩子是人,有喜怒哀乐、七情六欲,需要被尊重被关爱。因此,只有沐浴在爱心、信任、宽容、耐心、关怀等氛围中的孩子,才具备了合适的环境,才能够达成正向的教育。

二是胸中有“度”。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是“天地间独此一份”。孩子之间的差异,决定着有的孩子能像鲜花一样绽放,有的孩子能像野草一样蓬勃。但不管是鲜花,还是野草,只要条件许可,都可以创出一片惊喜。充满差异的学生通过教育的熏陶,获得天赋的释放,成就精彩的人生,正是学校教育的价值所在。

三是心中有爱。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老师,心中要充满对每一个学生的爱,视学生为家人、朋友,时刻关注学生方方面面的动态变化,并跟进相应措施。爱儿童,要善于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牵引孩子的心灵走向光明澄澈。爱孩子要富有智慧,不压抑孩子的天性,带领孩子在浑然天成中获得成长与进步。

引领成长

儿童的成长是其自身的成长,任何人都无法取代儿童的自主成长。作为教师,能够做的是亲密的陪伴、引领,是适切的激励、帮助。一方面,教育是唤醒。教育的本质是唤醒每一个孩子内心的种子,成全每一个生命。每个孩子心底都有一颗种子,那就是他们潜在的能量,他们内心深处蕴藏的真善美。能量的大小、真善美的达成度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想方设法唤醒孩子心底的这些种子,让学生学会为了成全自我而努力。只要唤醒了孩子内在的种子,那么教育就如同清泉流过,水到渠成,令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另一方面,教育是“导学”。大自然赋予了儿童内在发展的力量,他们的成长是自主的成长,他们的知识通过自主吸取经验而获得。因此,教育的核心是“导学”,是研究“如何学”,这需要不断激发儿童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高明的老师会立足于每个儿童的起点,创设和谐的学习空间,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教给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自然而然地获得进步与成长。

结束语

儿童发展与教育效果之间的正相关,要求我们了解儿童的秘密,顺应儿童的天性,在陪伴、引领儿童释放潜能,成就美好生命的同时,获得教育的成功、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发展。这不仅仅是教师的责任,也是每一个公民的职责,更是教育的希望所在。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市昆承小学)

猜你喜欢
敬畏规律儿童
学习三个敬畏,践行当代民航精神
敬畏历史 守护良知
缺失
找规律
留守儿童
巧解规律
敬畏
六一儿童
找规律
《氮和磷》中的一般与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