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思政教育研究

2020-11-20 02:02张臻
教师·中 2020年9期
关键词:师范院校思政教育大学英语

张臻

摘 要:“课程思政”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以培养师范生为主要目标的师范院校来说意义重大而深远。文章结合师范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特点,论述了在师范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师范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思政教育体系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师范院校;大学英语;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H319.3 文獻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5-29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26-0046-03

2004 年 10 月,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 要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课程思政观念的提出,意味着已将思政教育融入整个教育体系中,而不再像以前那样将其固化在单一的思政课或辅导员工作中,不再仅依靠思政教师或辅导员来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师范院校作为培养教师的主要阵地,其思政教育的示范带动意义重大而深远,因为只有思想政治品质优异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高尚情操、愿意勤勤恳恳扎根于教育事业的学生,从而培养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英语作为一门基础的通识课程,应该义不容辞地承担起思政教育这份职责。而在师范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应该如何很好地利用师范生培养阵地为国家培养出具有高度政治觉悟、思想政治素质的未来教师是值得认真思考的。

一、师范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特点

(一)课程性质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制订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在大学英语课程性质上明确指出,大学英语课程是高等学校人文教育的一部分,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就人文性而言,大学英语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进行跨文化教育,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弘扬人的价值,并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这不仅符合课程思政的要求,也是大学英语教学的基本要求 。

(二)大学英语的总体培养目标及学科特点

大学英语是师范院校各专业大一新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其总体目标是从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有其独特之处,语言作为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重要工具,是人们交流思想、获得信息的重要途径。更主要的在于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它不仅涉猎广泛的知识学科,还集人生哲理与人类成长经验于一体。它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所覆盖的知识面之大是其他单一学科所不能比拟的。

(三)师范院校大学英语的培养特点

师范专业学生的学业要求和就业方向很明确,即为未来成为专业教师积累专业学科知识,以及提高科学研究所需的能力。师范教育的目标在于高素质、专业化的“一专多能”的教育师资的培养。师范院校的大学英语秉承这一理念开展英语教学,要求学生不仅应具有专业知识,更要有综合素养。湖南师范大学的胡小桃将师范生的核心素养划分为职业道德素养、学科知识素养、教学技能素养以及学习创新素养等四个方面。作为育人者,从古至今,其道德素养一直居于首位。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

英语是一座“横跨世界的桥梁”,教育是思想传承的重要媒介,这使得师范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在课程思政上有着独特的优势。而作为师范院校的英语教师,本身对道德素养的要求就更高,在工作中所积累的教育经验能更好地帮助其塑造在校师范生的职业道德素养,着力培养他们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在全球一体化的大环境下,文化思想等环境纷繁复杂,大学英语教师在中西方文化的研究上有着更大的优势,师范院校的英语教师则更有责任也有能力运用语言教学这一利器为师范院校的思政教育“保驾护航”。

二、在师范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一)师范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与思政教育结合是落实我国教育方针的必要保障

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提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方针中全面发展目标的实现本身就对思政教育有着全方位的要求。

就“德”而言,不仅仅指品德,还包括政治素养和思想素养;而“智”除了发展智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还涵盖了对事物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的养成;“体”不仅指增强体能和体质,还包括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娱乐身心、培养高尚情操等;“美”,要求培养学生认识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使学生在欣赏美的过程中美化心灵,进而美化行为;“劳”则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使学生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劳动习惯,形成劳动光荣、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教育方针的实施离不开学校教育,而师范院校的教学更是意义重大,它担负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职责,而这些未来的教师更应该将全面发展的正确理念渗入灵魂,在今后的教育道路上能够以身作则,全身心地投入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的实施中去。

2018年8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明确提出各高校要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思政元素与课程教学“润物细无声”般的融合是建设和打造“金课”的必要条件,这也是高校对课程教育的新要求,更是落实我国教育方针的必要保障。由于大学英语是国人了解西方文化的重要纽带,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离不开思政教育的指导。师范院校作为培养教师的摇篮,必须从严从高地实施思政教育。

(二)民族文化的弘扬要求师范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势在必行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大学生的思想意识正经受着严峻的考验。西方宣传的所谓的自由民主,极大地影响着“90后”“00后”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受到了西方各种文化、习俗、节日等的严重影响。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汇集了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蕴含了睿智的哲学、经久不衰的道德观念、发人深省的艺术见解,是培养优秀民族精神最好的教育资源,尤其在培养高尚精神品格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民族文化的弘扬是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师范院校在民族文化的宣传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推动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中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大学英语教学能很好地对西方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客观的分析,给予学生正确引导。因此,在师范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工作中,加强民族文化的教育,推动课程思政势在必行。

(三)师范院校英语学科教学中对知识的辨识需要结合思政教育

大学英语作为师范院校学生的一门基础必修课,承担着知识教授与文化传播的双重功效。英语学习可以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而网络媒体对西方文化的报道千姿百态,对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而言充满着诱惑,如果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就要求担任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师必须将思政教育纳入其中。

对师范教育而言,培养学生科学、客观、实事求是的思想观念不容忽视。同时,正确的三观必将对师范生以后的职业生涯产生积极影响。只有在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完成教学任务,尤其对以育人为主要目标的师范教育来说,更有必要。

(四)社会发展要求师范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必须融入课程思政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得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是我们了解世界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更大更积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国际社会关系也变得更加错综复杂。为了维持并拓展我国目前发展的良好势头,必须在教育教学中加大思政教育的力度,将思政教育融入整个教育体系的方方面面。因此,每一个科目的教师都必须对此引起高度重视。而在大学生所有的学习科目中,国际化特点明显的大学英语作为一门重要通识课程,涉及广大大学生,课程思政必须作为课程考核要求常态化且必须长期坚持实施。

(五)师范院校大学英语学科本身具有思政教育的着力点

大学英语的總体培养目标中包含了情感态度、文化意识两个方面,要想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让学生坚持了解世界,了解多元文化,吸取世界文化精粹,了解世界政治。而这也是大学英语教育教学目标所在。英语的学习也是语言的学习,在学习方法上与中文学习有着许多共通之处,了解西方文化有利于民族文化的进一步深化,有利于增强民族荣誉感、提高民族凝聚力。同时,西方文化中也有着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正是当下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我们应该培养的文化交流意识。师范院校的部分大学生未来将承担起这一艰巨的教育职责,而英语学科本身有着实现这一职责很好的着力点,因此必须加以强化。

三、师范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思政教育体系的构建

2017年12月,教育部印发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以下简称《实施纲要》),提出:“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修订专业教材,完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管理,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实施纲要》要求统筹推进课程育人,深入推进文化育人,全面实现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师范院校的教师,可以从以下四个“统一”来实现。

(一)课内与课外的统一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以传授英语知识为基础,致力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学英语是中学英语的扩展和延伸,它涉及的知识面更广,内容更深。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以各种与人文相关的事物为载体来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行提升。大学生经历了12年传统的学习,学习目标单一,学习环境较单纯;而进入大学后,他们的学习目标与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习更具个性化,学习目标多元化,学习环境多样化。与此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已逐渐进入青年成熟期,思维越来越独立,与社会的接触也越来越频繁,这对处于信息多元化的“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提出了严峻的考验。英语语言学科的独特价值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梳理思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情感观,引导他们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明辨是非、排除干扰,得以更好地发展。英语作为文化传播载体,同时作为世界通用语言,其传播的内容多种多样。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对西方多元化的思想可能有些许好奇,甚至向往,而这些思想并不都是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及未来职业发展的。

对师范生来说,他们未来在教育教学中传递的思想更多来自其自身对社会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和提高他们的思想及理想信念是师范生教育中很重要的一环。基于这些,师范院校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剖析教材,利用精华部分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外国文化知识,对糟粕部分给予批判,帮助学生去伪存真,让学生利用从英语学习中了解到的广泛的国际信息,为自己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除了课内教学,课外英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课内知识加以延伸,推荐合适的阅读书目、影视资料,尤其是多分享一些与国外的教育制度或体系有关的内容,分析其优缺点,帮助学生加强思想建设,拓宽教育理念,客观分析我国现行教育体系与教育质量,取长补短,将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融入自身,同时要看到国外教育的弊端、国内教育的优势,树立民族自信,并自省自律。也可以开展对外交流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多方位的感受。通过课内与课外的统一,将思政内容充分融入教学中,实现全面的教书育人。

(二)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英语教学涵盖的内容很广泛,教学形式多样,将这些内容与形式进行统一更有利于推动大学英语的发展,实现教育目标。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单元主题,设置相应的思政教育内容,确定相应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手段,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使大学英语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而行,产生协同力。比如,在师范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课堂用语的使用很重要,我们可以根据大学英语课堂用语的研究开设专门的板块进行教学与研究。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课堂组织用语时,应将学生的惯用表达进行罗列,从课堂开始、课堂提问、课堂激励、课堂评价等多方面进行整合与评价。比如,在课堂中,当你希望学生回答你的问题时通常会用 “Who want to answer my question?”,这种表达中“want to ”的要求语气太霸气,“Who would like to answer the question?”会显得更礼貌,也更利于师生的交流与沟通,通过这些课堂用语的教学,可以提醒学生加强道德修养,提升师范素养。通过这些教学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能实现课程思政的全覆盖,实现课程思政的时效性。

(三)教学与教育的统一

教学与教育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不能分割,教育应该时时体现在教学的各个方面。

例如,新目标大学英语综合教程1“Unit 3 Power of Music”一课中提到“There is no genius in the world as respected and as loved as Albert Einstein. His picture with his distinctive even became a pop icon”,这里指出爱因斯坦不仅受爱戴,而且受尊重,成为全民偶像。分析“icon”这个词,在“icon”作為偶像来理解时,分析其特质表现在哪些方面:外在形象、所做贡献、贡献的实用性及社会影响、影响的广泛度及认可度。在此就“icon”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谈他们心中“icon”的特质是什么,并让他们进行横向及纵向的比较,让他们从内心深处积极主动地重新审视现代偶像观。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自我思索,让他们进行自我反思,以纠正错误的偶像观。在学生有所感悟的基础上,对发生在他们身边或他们身上的事实予以强化,如“天眼之父”南仁东,83岁高龄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钟南山以及奋战在抗疫一线、最易于走进人们内心深处的普通医务工作者。将他们的品质与爱因斯坦这种“icon”的特质进行分析比较,同时将这些分析出来的特质与学生自己心中“icon”的品质进行共性的比较与分析,以此实现课程思政。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读书交流会来评选“我心中的偶像”,采用英语演讲等多种形式来实现教学为教育服务、教育为教学保驾护航的目的。结合师范特色,开展“寻找身边的平民教师”等活动,充分挖掘偶像教师的闪光点,激励师范生砥砺前行,培养师范生的高尚品质和思想,为他们未来的教育事业奠定牢固且坚实的基础。

(四)巩固与发展的统一

课程思政必须坚持不懈、巩固发展。师范院校的教师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将这一思想完全融入教学中,视其为自己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教学的三维目标到教学的实施,从课内知识的掌握到课外知识的延伸,从英语知识的掌握到形式的更新,都要全面融入思政内容,使课程思政成效得以巩固。除此之外,师范院校的教师还要不断学习,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增长自身知识,提升自身政治修养,与时俱进。

师范院校课程思政的意义相对其他高校而言更加深厚,而对师范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来说,由于此课程的特殊性,使它有着独特的优势及使命。因此,对师范院校大学英语教师来说,如果能充分运用好这一阵地,必将实现教育教学的双收益,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思政的效用。

参考文献:

[1]杨 芳,普璇华,邹 奇.论高校思政教育融入外语教学[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8(12):77-78.

[2]何守仁,邵俊福.思政教育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农家参谋,2019(24):241.

[3]陈 歆.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思政教育的融合实践[J].智库时代,2019(49):62-63.

猜你喜欢
师范院校思政教育大学英语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对就业选取的影响
新课标背景下师范院校文学理论教学反思
浅析师范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构建
应用转型期师范院校大学生的心理调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