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融入学生的生命成长

2020-11-20 02:02侯桂玉
教师·中 2020年9期
关键词:阅读习惯低年级小学语文

侯桂玉

摘 要:小学阶段是人生读书的黄金时期。作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教师要在这段时期为学生打下一生的精神底子:少功利,营造“愿读”之场;多授法,引领“会读”之航;巧联结,飞扬“乐读”之帆;常赞赏,享受“悦读”之乐。给学生一片宁静的时空,让他们快乐地读,自由地想,静静地悟,提高阅读能力,养成阅读习惯,获得生命的成长。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5-25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26-0028-02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因此,儿童的阅读能力与学习有着密切的关联。教师应以书为媒,以阅读为纽带,让书香氤氲学生的成长之路,让学生享受阅读带来的无限乐趣。

一、少功利,营造“愿读”之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在新教材使用培训会上也强调:“激发和培养读书兴趣,是语文教学的‘牛鼻子。”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阅读兴趣就像一颗刚刚萌芽的种子,珍贵而脆弱,只有用心呵护,才能使“阅读小苗”舒枝展叶、茁壮成长。

低年級的家长提起阅读,经常会有这样的抱怨:“孩子就爱看卡通、漫画这些没用的书,那些经典童话、优秀习作选都扔一边了!”“是啊,让他看书纯粹是完成任务,囫囵吞枣,根本就没看懂。”……凡此种种,其实是功利心理在作祟、应试教育的观念没有完全消除的结果。眼下仍有不少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如何提高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消化吸收以及考试成绩上,于是在课外布置了不少抄抄写写的书面作业,美其名曰“强化巩固”。家长更是“紧紧跟进”,给子女购买的多是课外辅导材料、小学生优秀作文选等,让孩子看书时总是期望他们“一口吃成个胖子”,读了几本书后写起作文就能文从句顺,生动形象。由于我们急功近利,原本轻松愉悦的读书活动演变为背优美片段,摘好词佳句,写读后感……学生疲于应付,不胜其烦。实践证明,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时最需要的是教师与家长的包容和无声陪伴。比如,在选择阅读书目时,由于每个孩子的成长经历、个性品质不同,喜欢看什么书也没有共同的答案。因此,要多给学生选择的空间,除了祖国优秀的文化瑰宝——古诗词,语言自然清新、道理简单明了的现代儿童诗,经典的童话、神话、民间故事外,那些神奇的自然百科、军事探秘,甚至一些图文并茂、幽默风趣的卡通、漫画故事又何尝不可呢?再如,对阅读速度的快慢,家长总不放心,时不时地在一旁提醒:“慢点看,不能走马观花,要多想想哪儿写得好,读了这篇文章你懂得了什么?”“快点看,就你这慢吞吞的什么时候才能看一篇啊?”读书是需要情境的,好情境才会有高效率。家长过多的干涉常会导致学生的情绪对抗,你让他快些他偏慢悠悠的,你让他坐着看他偏趴着看,结果“战争升级”,家里闹得“鸡飞狗跳”,影响了亲情,掐灭了兴趣,扼杀了个性。其实,小时候的阅读较随性,能养成习惯就好。创设宽松的阅读环境,让学生一有闲暇就愿意捧起书来,细嚼慢咽也好,囫囵吞枣也罢,让阅读像吃饭穿衣一样融进学生的生活,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多授法,引领“会读”之航

有了宽松的阅读环境,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始萌发,此时再教给他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让学生阅读起来更加得心应手,那么阅读的兴趣必将如窖藏美酒,浓郁香醇,历久弥新。

(一)自主识字解词的方法

有效阅读的基本建筑材料(如识字、对词义的基本理解等),是早期学习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小学低年级的教材中没有特别深奥难懂的知识要学生去学习,主要是要让学生愿意跟书本亲近。在阅读教学中,要结合具体文本语境教给学生基本的识字、解词方法。比如,利用“形声字构字规律”来识字,由声旁“青”猜读“清”“蜻”“情”“晴”“请”“睛”等字音,并根据形旁猜测各字的意思。再如,遇到“采”“男”

“林”“休”“明”“鲜”“尖”“炎”“森”“晶”等

字时,可采用字理识字、会意识字或拆字识字等方法来理解意思。还可以利用读物文本中的插图猜读字音、猜测字意,这些都是饶有趣味又便捷高效的识字方法。对于解词方法,低年级学生最常用的是联系上下文或生活经验来理解词意。比如,一年级下册《树和喜鹊》一课中对“孤单”的理解,文中的小泡泡给了提示“读了第一段,我知道了‘孤单的意思”。学生一回读第一自然段,三个“只有”和“一棵”“一个”“一只”生动地把树和喜鹊缺乏同伴、形单影只的落寞形象呈现在学生眼前,无须多言,“孤单”一词的意思便了然于心了。教师再适时小结:“看来,遇到一些不理解的字或词语不一定都得查工具书,可以联系上下文读一读,或许就能懂得它的意思了。”又如,二年级下册《开满鲜花的小路》一课中出现的“懊丧”一词,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来理解:“当你收到盼望已久的包裹,却由于自己的不小心将东西弄没了,这时心情会怎样?‘难过‘后悔‘自责……”适时地换位思考,角色体验,把生僻的词语生活化,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明白了“懊丧”的意思,体会到鼹鼠先生当时的心情。教师再稍加梳理,让学生明白读故事时要把自己当作其中的角色,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去体会,那么理解没见过的词句的意思就迎刃而解了。就这样相机点拨,适时渗透,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学生理解字词的方法也运用得日渐娴熟,在阅读中少了障碍,兴趣自然就越发浓厚。

(二)质疑问难的方法

阅读教学的根本目标不在于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而是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最终达到自能阅读的目的。可以说阅读的本质就是思考,思考源自疑问,有疑才有思。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十分重要。部编本教材在四年级上册才安排了关于“提问”的阅读策略单元,较为系统地展示了阅读策略的建构过程。其实,在低年级的阅读课堂上,许多教师已有意识地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循序渐进地教给学生一些质疑问难的方法了,如引导学生从课题、关键词句、故事结尾等不同角度来提出疑问。以《小壁虎借尾巴》为例,刚读课题时,学生小脑瓜里便冒出了疑问:“小壁虎不是有尾巴吗?为什么要借尾巴呀?它会向谁借尾巴呢?结果呢?”带着满脑子的疑问迫不及待地开启阅读。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燕子说的话“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掌握方向呢”产生了疑问,“掌握”是什么意思?燕子是怎样用尾巴来掌握方向的?以疑促理解,从文本走向生活。再到课文结尾“小壁虎转身一看,高兴得叫了起来:‘我长出一条新尾巴啦!”引发的思考:小壁虎的尾巴断了怎么会自己长出来呢?还有别的什么动物的尾巴也有这样的功能?从课内走向课外,激起探究热情,拓展语文学习的外延。像这样,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学生都自主能动地探究文本,阅读兴趣始终高涨。

(三)猜读的方法

第一学段的学生年龄小,专注力还未发展得很好,他们阅读能持续的时间不长。因此在课外阅读中教师或家长要增加互动,利用猜读让学生积极参与。比如,边读边让学生猜猜接下来要发生什么?丑小鸭为什么这么伤心?它做出了怎样的决定?如果你是故事里的丑小鸭,你会怎么办呢?给学生猜测的空间,当他们有了自己的创意与想法时,他们对文本的后续故事会愈发好奇,阅读的热情才得以维系。渐渐地,学生读书会越来越有耐心,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指日可待。

三、巧联结,飞扬“乐读”之帆

虽然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知识经验不足、认知能力有限,但在他们小小的心灵里却潜藏着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要善于捕捉课内外知识的关联点,巧妙联结,点燃学生“渴求新知”的热情,激发他们开启课外阅读之门。比如,《雪地里的小画家》一文中有这么一问:“青蛙为什么没参加?”这是本课关于“冬眠知识”课外阅读的一个很好的链接点:青蛙冬眠去了,还有哪些动物也会冬眠呢?动物为什么要冬眠?冬眠前,它们会做哪些准备工作?不冬眠的动物又是怎样度过寒冷的冬天的?一个个问号激起了学生浓厚的探究欲望,把握此契机,将《冬眠旅馆》《小动物过冬》《我不是懒虫:关于冬眠》等绘本推荐给学生。在低年级的教材中,像这样的关联点有许多,如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时,可联结阅读绘本《一粒种子的旅行》;学习《比尾巴》《小壁虎借尾巴》时,可联结阅读绘本《尾巴的作用》《尾巴尾巴亮出来》《这样的尾巴可以做什么》;学习《曹冲称象》时,可联结阅读古代儿童智慧故事《文彦博灌水取球》《司马光砸缸》或民间故事《阿凡提的故事(智慧篇)》;学习《寓言二则》,可联结阅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伊索寓言》《小故事,大道理》等。只要教师善于捕捉,巧妙联结,引导学生慢慢学习求同比异,学习扩展理解,在积极主动的阅读中收获新知,体验快乐,“乐读”之帆必将越发飞扬,阅读之舟方能远航。

四、常赞赏,享受“悦读”之乐

學生的阅读兴趣一旦被激发出来,如果得不到持续的关注,就会慢慢减退,甚至消亡。因此,在学生积极阅读的基础上,教师要搭建平台,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探究发现,与同学交流碰撞,分享阅读的收获。比如,开展读书“漂流”活动,让学生在读过班级图书角或学校阅览室的书后,用彩纸制作一张“读书漂流卡”,用一两句话简短地写上自己读了这本书后的感受,并将其夹在书的首页,借此和其他看过的同学进行交流,也方便未看过的同学选择。又如,对课堂上阅读后的交流分享,教师要善于倾听,对学生的发言做恰如其分的评价,以激励学生的信心。再如,开展“课外阅读大赛”,评选班级“读书小明星”“最美书香家庭”等。当学生怀揣着一份高涨的热情投身阅读之中,当一次次的探究发现在碰撞中得以升华,博得教师的赞赏、同学的肯定时,他们真切体验到了阅读之乐。持之以恒,阅读便逐渐成为“悦读”,像呼吸一般融入学生的生命。

古人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给学生一片宁静的时空,让他们快乐地读,自由地想,静静地悟,提高阅读能力,养成阅读习惯,获得生命的成长。期待不久的将来,学生手捧一卷书将成为随处可见的一道风景。

参考文献:

[1]B.A.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阅读习惯低年级小学语文
培养一年级孩子爱上阅读的方法与策略
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