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图像设计课程与思政元素融合模式的研究

2020-11-20 02:02陈琦
教师·中 2020年9期
关键词:融合模式思政元素

陈琦

摘 要:文章以图形图像设计课程与思政元素的融合为研究对象,结合学生和教师的特征,提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课程与思政元素有效融合的模式,具体为加强课程思政教师团队建设、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搭建并完善学生实践平台。

关键词:图形图像设计;思政元素;融合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G64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3-08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26-0055-02

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第13号文件《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中曾明确指出,“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和内容”“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应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通过艺术教育,使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艺术文化传统和外国的优秀艺术成果,提高文化艺术素养,增强爱国主义精神”。 2016年12月,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 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進中加强,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 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 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 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 形成协同效应。”从而形成了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平台,思政进课堂的发展思路。

一、图形图像设计课程与思政元素融合的条件与必要性

图形图像设计课程是高职相关艺术类专业和传媒类专业开设的基础课程。它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学生的职业技能素养培养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可以发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实现立德树人目标。在教学图形图像设计课程中, 任课教师应有自身独特的授课方式,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动性与创新性,同时结合时代的发展、传统文化的内涵、语言符号的学习来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水平。思政元素的融入,对培养有高尚品德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合型艺术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过去的职业技能教育中,普遍存在重技术、轻内涵的教学现象,强调技术的精湛,而忽略了技术本是体现文化内涵的一种手段和形式,技术是内涵的呈现这一核心理念,从而对中华文化的解读、传承、创新更多地停留在技术层面。学生也因文化成绩不优秀、单纯沉迷手艺的钻研而忽略了对文化素养的全面培养。手艺固然是工匠精神的重要依托,但优秀的手艺都离不开文化底蕴的沉淀和绽放。

作为职业院校,我们应该在完善学生人格品德以及强化文化艺术素养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精湛的职业技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找到图形图像设计课程与思政元素有效融合的模式,对职业院校学生的培养具有积极的影响。

二、图形图像设计课程与思政元素融合的现状及问题

思政课程作为职业院校的必开课程,对学生人格的完善和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其中更多的仍然是独立存在于专业课程之外的公共思政课,图形图像设计课程中思政元素的融入与运用仍显得停于表、不及里。

(一)教学主体的思政认识严重不足

艺术类课程的教学一直存在一个普遍问题,即很多高校的设计类专业课程的任课教师通常仅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作为课程的授课重点,过多地重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获取, 而忽视了学生在此过程中价值观以及情感上得到的启发、学习态度的变化。教师和学生都存在思想认识上不够重视的问题,导致思政元素在课堂中的融入大都是轻描淡写的;更有甚者, 部分教师认为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并无关系, 属于不同的领域, 总认为思政课程应由专业思政课教师授课, 与专业课教师无关, 导致学生的思想也有较大的偏差与误解。在专业课程教学中, 教师如果从思政教育的角度重新考虑课程内容, 考虑艺术类学生的特性, 根据实际情况, 将课程与思政教育结合, 将有效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与综合素质。

(二)课程中思政元素的运用与专业教学脱节

在以往学生的学习架构中,思政课程与图形图像设计课程为两门独立的课程,教师和教学环境以及教学资源均为独立的两个领域,传统的教学过程是不会将两者结合在一起的。而思政课程的教师和图形图像设计课程的教师也是两个专业领域的教师,平时没有业务交流,更不会出现知识融合的情况。图形图像设计课程的教师想要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中,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有一定的阻力,这门课程的教师通常不具备强大的思政理论知识体系,在教学中容易出现点到为止的现象,教师想要发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让思政元素得以有效的运用和实践,却发现因理论知识的缺乏而有心无力;想要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文化素养,却发现仍停留在当下和表面,不能用深厚的理论知识和文化情感进行引导。于是出现了教师无法深入和学生无法运用的情况。

(三)学生实践平台不完善

图形图像设计课程是通过对图形图像的理解和再创作以体现主题思想的一种课程,不能脱离主题而存在。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和运用通常以主题设计、创作为主,目前的教学中往往以小而精的主题设计来开展实践教学,如“电商页面设计”“海报设计”“LOGO设计”“封面设计”等领域中图形图像设计的运用实践,多停留在传统的艺术类实践平台,传统文化、爱国精神的融入和体现还远远不够。更多的是为了设计而设计、为了商品而设计、为了创作而设计、为了比赛而设计等,而为了文化而设计、为了精神而设计、为了情怀而设计的理念在图形图像设计课程中的应用和融合明显不足。现今的图形图像设计课程倾向于依附在其他设计产品中,从而在对文化内涵的解读与再创作中,对文化素养的要求偏低。学生实践平台的不完善导致图形图像设计课程的整体文化创造性有所欠缺。

三、图形图像设计课程与思政元素的融合模式

图形图像设计课程与思政元素的融合模式仍在探索阶段,课题组结合现阶段的教学情况、师生状况以及考核机制,初步探索了图形图像设计课程与思政元素的融合模式。

(一)成立学习团队, 加强课程思政教师团队建设

课程思政的落实者是教师,教师团队建设需要得到重视。图形图像设计课程的教师专业水平突出,但在思政理论架构方面有所欠缺,需要加强。通过专业团队的相互交流和学习可以加强教师的思政能力建设,同时通过教师结构的优化与整合、学科背景资源的优势互补等方式能取得思政育人的实效。例如,专业教师、思政教师、辅导员应加强交流,对学生的思想状况、专业能力进行有效的跟进,制订接地气的教学计划,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 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育人模式,而不是闭门造车,独自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完成单独的教学任务。

(二)建立评价机制, 将“思政、德育”纳入学生考核体系

课程教学,以学生职业技能培养为目标,以德育培养为导向,在对学生进行课程考核时,不能单纯地以技能水平为唯一评价标准,应结合作品及其创作过程中呈现的精神产品、人文素养等,制定全面的考核制度,从第一节课便开始对学生进行考核,如从对考勤制度的落实培养学生遵纪守时的品德,从对设计主题的资料收集和解读考核学生的文化底蕴,从对设计内容的创作与内涵的呈现考核学生的家国情怀,从对设计技法的运用考核学生的技能水平等。全面推行考核制度,将能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培养和评价,从而将思政育人与图形图像设计课程教学进行有效融合。

(三)充分运用图形图像设计课程的特点,搭建实践平台

学生的实践平台多在校园内,作为文化传播的主体之一,教师可开发与思政相关的平台,强化思政元素在学生实践过程中的有效体现和运用。例如,开发关于传统节日习俗的文创图形图像设计平台,将剪纸文化与图形图像设计相结合,在图形图像设计课程中渗入皮影艺术等非遗文化,实现图形图像设计课程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再解读和再运用等。学生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提前解读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提取传统文化的代表性元素,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義思想,进行再创作,以此实现育人和文化传承的效果。教师对学生实践平台的搭建不能单纯地依靠课堂的阶段小实训,在图形图像设计课程教学中可以尝试以思政小主题为单元主题进行理论与技能的讲授,课堂小实训则作为每阶段学习效果的考核。从整体、长远出发,制订阶段性教学计划,搭建实践平台,最后归于学生的整体文化素养培养,更有益于学生的全身心投入和对中华文化的深入解读。

四、结语

课程思政是一个大的研究领域。而图形图像设计课程具有自身独特的专业特征,无论是小到图形的排列,还是大到图形在产品中的运用,或是传统图案的创新设计,都能发掘出与思政相关的元素。这些元素实际上在图形图像设计中一直存在,只是在“课程思政”的概念提出来之前,教师和学生都在以专业技法对其进行创作,对文化内涵的解读有不到位、不深入、不系统的地方。但作为一直存在的设计元素,需要注入新的理解和新的运用,以使其更好地成为学生学习生涯和职业生涯中的一盏明灯,这需要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对课堂设计进行改革,对教学思路进行改革,对学习方法进行改革。我们作为教师,在育人路上需要不断探索和进步。

通过思政元素与图形图像设计课程的有效融合来探索可行有效的融合模式,对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文化精神、家国情怀、社会担当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韦超现.“课程思政,知行合一”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艺术科技,2019,32(10):47.

[2]刘林枫.课程思政绽放艺术之光,探索“党建+课程思政”新模式——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为例[J].高教学刊,2018(23):194-196.

[3]魏 亮,张艳丽,唐楚虹.艺术课堂与思政教育的融合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4(3):30-31.

猜你喜欢
融合模式思政元素
思政元素融入《政治经济学》教学探索
红色文化教育与高校党建工作融合发展模式研究
论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