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

2020-11-20 02:02包仕国
高教学刊 2020年33期
关键词:专题教学问题驱动概论

包仕国

摘  要:“互联网+”教育是互联网时代教育大变革的产物,将互联网信息技术引入教育教学,已成为当前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的趋势。鉴于“概论”课内容多,思想性、理论性、实践性强的特点,而学生的认同度、满意度普遍不高的情况,实施“线上线下+专题教学+问题驱动”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有利于增强“概论”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亲和力。

关键词:“概论”;混合式教学;问题驱动;专题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33-0129-04

Abstract: "Internet plus" education is a product of educational reform in the era of Internet, and it has become the trend of new teaching reform and innovation to introduce the online and off line blended teaching mode of into th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Course. In view of the "Introduction" with the much content, ideological,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low level of identity and satisfaction of the student, the innovation of blended teaching with "the online and off line + the special subject teaching+ the problem driven "is in favor of the aim and effectiveness and affinity of the "Introduction".

Keywords: the "Introduction"; blended teaching; the problem driven; the special subject teaching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4门必修课之一,属于公共基础课,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从教学实践看,目前“概论”课学生的认同度、满意度普遍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在教学中存在从概念到概念,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社会生活实际,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和主体性发挥不够,教材体系没能有效地转化为教学体系有关。对此,不少学校进行“概论”课教学形态的改革,基于问题驱动的混合式专题教学模式是比较受师生欢迎的一种。

一、《概论》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流程

所谓“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新型教学模式,其主要借助于信息技术与网络教学资源,将教学课堂的物理时空延伸到网络的虚拟时空,是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有机结合,从而达到提升教学效果、实现育人目的的一种新型混合教学模式。[1]这种混合式教学最大限度地释放教与学的能量,突破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加强了师生间的互动交流与平等和谐的关系,推动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实现。

课前阶段(课堂准备教学阶段)。专题教学内容确定之后,教师的重要任务是做好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策略、学习任务单等;接着是组织教学内容时,按照从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并精心设计问题链,将内容知识点设计成层层递进、螺旋上升、具有整体性、系统性、激发性的一连串的教学问题。接着是组合呈现学习资源,具体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计划表、在线教学实施方案、学习任务单、拓展性学习资料、PPT、视频文件等素材,先让学生就教学内容自主学习;观看幕课视频和主讲教学录制的视频,让学生有充足的時间了解所教课程基本知识。

课中阶段(课堂组织教学阶段)。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课件等已大致了解学材内容知识点,学生对其中的问题及困惑在班级论坛或主题论坛发贴讨论;教师根据课程的重点难点疑点设计的一系列问题在教学平台上公布,学生在“讨论区”就这些问题讨论互动;此时教师全程监控学生学习行为并辅导解答。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重要使命是以问题驱动的形式检测学生学习效果,集中讲解各学习项目组中所遇问题,澄清难点热点疑点问题,最后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反馈。小组讨论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使学生真正将理论知识消化、理解并加以运用。教师并非局外人,要掌控引导整个研讨过程,引导学生就一些基本问题达成共识。最后,教师根据学习情况对知识点进行系统化梳理,以巩固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对接对分易智能终端,使用对分易提问并实时抢答题,弹幕互动;教师也可在对分易中通过学生问答问题进行考勤,避免了传统的枯燥的点名方式。

课后阶段(课后的反馈和延伸)。反思阶段,包括学习者对学习的反思和教师的教学反思。在线教学反思包括对学生在线学习的反思和教师线上教学反思。教师的课后反思包括对在线方案、设置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策略的反思,对学生的诉求的反思,了解想学习什么内容,在线学习存在的问题。对学生完成学习目标的情况、视频观看进度、作业完成情况、发贴数量、点击率互动频率等考察。教师根据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中的“困惑与建议”一栏,了解学生完成学习目标的情况以及他们的自我期待是否完成,还想继续学习什么内容,用这种方式获取延伸课堂的内容,为学生继续拓展深化知识提供指导。

二、构建《概论》课专题教学体系

为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入”,完成“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在《概论》(2018年版)基础上,按照课程内容的内在思想和逻辑关系,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提炼、概括和充实,将其重新整合为二十个专题。

专题一: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历史进程,主要讲述为什么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从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歷史逻辑概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专题二:毛泽东思想为什么不能丢?——毛泽东思想概述,主要讲毛泽东思想是一个科学体系、厘清毛泽东个人的思想与毛泽东思想,分析毛泽东思想的当代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专题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主要讲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理论,尤其是讲清中国革命为什么要走一条有别于俄国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

专题四:为什么要以苏为鉴?——中国式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主要讲中国式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重点厘清三个关系: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的关系、改革开放前与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

专题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主要讲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发展、科学体系以及邓小平理论的当代价值,讲清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拓和奠基之作。

专题六: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续,主要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背景、主要内容及历史地位,讲清“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接续发展。

专题七:我们何以走进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主要讲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与历史定位。

专题八:为什么说中国梦是人民的梦?——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安排,主要讲“三步走”发展战略、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专题九:为什么说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动力,主要讲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主要内容、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处理的若干重大关系。

专题十:中国法治何以强起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保障,主要讲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以及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

专题十一: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国何以一定要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主要讲新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代化市场经济体系。

专题十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什么“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主要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以及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坚定制度自信。

专题十三:中国何以文化自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主要讲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坚定文化自信。

专题十四:民生建设何以保障?——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主要讲加强和改善民生的重点举措以及创新社会治理。

专题十五:何以让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主要讲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任务。

专题十六:国家安全何以保证?——新时代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主要讲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背景、内涵及维护重点领域的国家安全。

专题十七:如何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新时代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主要讲习近平强军思想、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专题十八:“一国两制”为什么是中国的伟大创举?——新时代“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主要讲“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重大意义、台湾问题的由来、两岸关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专题十九: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何以可能? ——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主要讲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一带一路”倡议。

专题二十: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保证,主要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党的政治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的总要求与战略部署。

三、打造《概论》课“问题链”

问题链教学法是使《概论》课内容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有效途径。所谓“问题链”就是依据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知识障碍点,教师认真分析研究教材和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将教材知识点设计成层层递进、螺旋上升、具有整体性、系统性、激发性的一连串的教学问题。[2]

“问题链”设计是“问题教学”的基础,其质量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问题链”设计要注意时代新颖性、现实针对性和难易适度性。“问题链”的构建方法主要有:一是专题教学团队仔细研究专题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的和目标,把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转化成一系列的问题。如“新民主主义革命”专题,设计了以下问题:近代中国社会性质是什么?它是一个完整的社会形态吗?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沉沦”与“上升”同时并存,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还可以设置进阶性的挑战题:帝国主义侵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你认同“侵略有功论”吗?二是从社会生活中提炼问题。《概论》课既有很强的政治性、理论性外,还有很强的时代性、现实性;因此,必须从社会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本课程结合“疫情”可提出一系列问题:如新中国的“抗疫”斗争同中华民族实现“三次伟大飞跃”的关系怎样?中国“抗疫”成果彰显哪了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三把通过课堂调查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与通过研究教案所提出的问题对接,整合形成围绕教学主题的内容相关、层次分明、逻辑递进的问题链条。例如第七专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和历史地位”的教学设计,在讲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究竟“新”在哪里、有哪些重要创新价值呢?最后提出,作为大学生,如何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样层层设问,步步递进,实现知识传授、能力跃升、情感认同的同频共振。

四、加强“概论”课的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专题化是“概论”课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实践教学相比教师的理论讲授具有学生广泛参与、形式灵活多样、气氛生动活泼等特点,是课堂讲授的有益和必要补充,也是让“高大上”的思政课“接地气”的重要方式。[3]针对“概论”课多是合班教学的实际情况,在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组织与安排中,本课程尽可能地形成富有特色的把课堂内外实践、校内校外实践多個层面结合起来的立体化实践教学环节。思政课实践教学分课内实践教学、网络(网上)实践教学、课外(社会)实践教学三种形式。实践教学的一般实施过程如下。

确定项目。在实践教学的项目确定上:一是“时事课堂”。结合近期国内国际所发生的重大新闻社会热点问题或与学生自身相关的事件进行分析报道,如新冠肺炎疫情;二是主题演讲。结合教材内容确定,如我眼中的“抗疫”英雄、“新时代·新作为”、“中国梦·我的梦”。三是学生自讲课。学生就教材中的某一主题进行讲解,如医疗改革问题、养老金并轨问题、放开二胎政策、生态环保等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并主旨发言。五是辩论赛。学生分正方和反方两组就辩题进行辩论,如养老金并轨问题、二孩问题等。六是实地参观见习。组织学生参观张闻天故居、参观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产业园等或组织学生深入到企业、到社区、到农村进行分散社会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

组织实施与成果展示。任课教师把学生组织成社会实践活动小组,小组产生正负组长,并且做好内部分工。一般每组5-8人。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书面项目指导书发给每个小组,其中分规定项目和自选项目。选题确定后,进入调研阶段,并制定活动策划书,搜集材料、实地考察或调研、撰写文字材料,制作成PPT,上课开讲由小组或小组代表上台进行10分钟左右的汇报。

考核与评价。成果展示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对各小组的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评价。项目评价主要采用自我评价、小组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三种评价方式。由授课教师、学生、辅导员三方共同打分并综合平均方法赋予学生实践教学的成绩。评估的内容包括:一是对项目活动成果评价,如项目完成情况及作品的质量等,包括选题新颖性时效性、多媒体制、作品展示技巧、主题突出、观点正确、结构严谨逻辑性、内容的思想性理论性及与教学内容的契合性;二是对学生项目活动中表现情况评价,如小组合作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创新性,是否听取成员和教师的意见等方面。

五、“概论”课考核方式方法的改革

基于问题导向的专题教学实现从知识本位转变到以学生能力本位,在课程考核上必须改变以往一张试卷定终身的方法,书本里直接找到的死记硬背的内容尽量不考,突出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其中所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的考查。在“概论”课的成绩评定上不少学校都对过去“一考定终身”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上海建桥学院对“概论”课考核方式采用(1+X)考核评价体系,以激发学习动力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兴趣为着力点,对学生课堂内外、线上线下学习的评价都有所体现。

“1”是期末闭卷计算机考试,占比考核总分40%,主要是客观题考核,检验学生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题目有一定的难度,既有理论知识考核点,也有理论应用方面测试。设置目的在于落实教育部对本科教学“严起来、难起来、实起来、忙起来”的要求,通过闭卷考试,增加学生学习压力和动力。

X1是两次随堂主观题目考核,占比考核总分20%,教师结合教学进度和教材知识点以论述题和材料题方式,结合当前时政要闻,要求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概论,阐述分析论证问题。

X2是学生在线学习情况检测,占比考核总分20%,分为在线视频观看和话题讨论两部分,各为10%。学生话题讨论通过智慧树学习平台技术统计经验值,计算分数。能够积累贡献度的行为包括:回答获得老师的赞+10;问题获得老师的回答+3;回答获得同学的赞+2;问题获得同学的回答+0.5;有效提问+1;有效回答+1。提问和回答问题需经过系统和人工审核判定为有效后才会累计“贡献度”。此项考核目的在于促使学生能够在“线上和课后”有目的地搜集、获取所需要的学习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X3是学习效果课堂检测,占比考核总分20%。教师课堂教学以问题为导向,主要是答疑解惑。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依据学习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回答问题;学生提出学习过程的难题或者困惑,教师解答。教师设置辩论题目,组织学生以正反方各自立论进行辩论赛,师生互动过程中巩固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结束语

“线上线下+专题教学+问题驱动”是一个整体的、系统的工程。专题教学是问题教学的载体,问题教学是专题教学的灵魂;缺少问题意识的专题就像没有灵魂的躯壳,而没有专题整合的问题则缺少力度、深度和逻辑;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则实现传统课堂教学与现代信息化手段的高度结合,对思政课堂教学模式进行颠覆性改革,完成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的重心翻转[4];专题教学、问题教学与“线上线下”三者的优化组合,才能提高思政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益。

参考文献:

[1]范红凤.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信息化教学实效性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5):168-170.

[2]冯秀军.用“问题链”打造含金量高获得感强的思政课[J].中国高等教育,2017(11):22-24.

[3]宫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5):35-37.

[4]陈娟.浅议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思政理论课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文汇资料,2018(8):184-185.

猜你喜欢
专题教学问题驱动概论
李剑农和他的《政治学概论》
青铜器辨伪概论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艺术概论
2018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艺术概论
廓清国家利益观前提下的理性爱国教育论
以问题驱动改进随机变量分布的教学
以计算思维为中心的数据结构教学方法探讨
“问题驱动式”生物高效课堂打造的做法
“问题驱动+能力提升”卓越课程建设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