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现状及提升路径研究

2020-11-20 02:02张峰
高教学刊 2020年33期
关键词:高职生

摘  要:现阶段高职生已经成为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技能操作工作的主力军之一,在不同的学习环境、年龄阶段和社会角色等因素的影响下高职生的群体特征区别于一般的大中专学生。本研究以SCL-90为研究工具,调查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在性别和年级维度上的差异,分析困扰高职生心理问题的共性和普遍性,从搭建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充分发挥课程教学的主渠道和拓展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三个方面探讨提升高职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路径,引导高职生以积极、理性的心态面对社会生活,不断开发创造力,完成职业角色的转变,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关键词:高职生;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心理健康教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33-0193-04

Abstract: At present,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have become one of the main forces in the operation of socialist construction skills in the new era. Under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learning environment, age stage and social role, the group characteristics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are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general college students. In this study, SCL-90 is used as the research tool to investigate the mental health level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differences in gender and grade dimensions, analyze the commonness and universality of psychological problems that perplex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and discuss how to improve the mental health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from three aspects: building a comprehensiv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platform,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main channel of curriculum teaching and expanding diversified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channels. The effective way is to guide the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to face the social life with a positive and rational attitude, to develop their creativity, to comple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ir professional roles, and to be a useful person for the society.

Keywords: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level;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platform;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pproach

黨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随着人们对子女教育意识的提高和青少年日益增长的对知识储备需求,高职生的群体数量剧增,成为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技能操作工作的主力军之一。本研究中的高职生是指初中毕业后就读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学生,简称高职生。在不同的学习环境、年龄阶段和社会角色等因素的影响下形成了高职生的群体特征。和一般高中毕业升入大中专院校的学生相比,他们的平均年龄偏小,有独立的愿望但成就动机不强,专业技能的学习时间早,但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因此,现阶段了解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寻找心理问题存在的共性和普遍性,分析主要影响因素,引导高职生以理性的积极心态面对社会生活,完成职业角色的转变,更快更好地融入社会。

一、研究背景

五年制高职也称“五年一贯制大专”,招收学生是参加中考的应届初中毕业生,学制为5年,在校学习的前3年为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后2年为高等职业教育阶段。五年制高职生的入校学习技能的时间比一般大中专院校的学生早三年,由于社会经验不足和认知的偏差,高职生经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扰,在群体特征上形成了一系列的高职特点。高职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青春转折时期,在成长和学习生活中面对自我意识发展、情绪调控能力、人际交往技能、求职择业选择等方面难免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如何进行合理的自我定位,如何适时释放心理压力。

调查发现,目前高职校已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公共必修课面向全体学生普遍开设,符合《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课程设置2个学分,共计32-36个学时,具备课程标准,课程考试大纲、考查方式等。在高职生五年的学习生涯中,课程教学已经成为高职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战场,课堂是高职生获取心理健康知识的主要途径,参与调查的学生中65%认为心理健康课对自己有所帮助。但在班级为单位开展心理健康教学的授课模式下,很少有学生愿意在自己班级群体中交流自己心得体会与成长,学生的心理发展的差异性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得不到充分的解决,达不到预期的应用技能的教学效果。其次,心理咨询和团体辅导是很多高职校心理健康教育必不可少的途径,这固然能及时缓解和排除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但在普及心理健康理念,开发心理潜能,培养起良好的心理素质方面有所欠缺。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要注重引导高职生获得更多积极的心理体验,引导他们自我激励,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正面迎接挑战,培养良好的人格。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注意加强与学生学校生活、专业职业和社会实践的联系;加强学生现有心理实际需求和求职就业过程中心理素质的联系”。因此,高职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依据高职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通过调查研究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现状、存在的问题、问题的共性,调查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对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的认可,了解学生乐于接受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把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延展到课外、校园甚至更广阔的地方,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路径多样性的开发,构建生活化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路径,制定符合高职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培养方案。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所在地区3所高职校发放SCL-90症状自评量表,参测学生总人数为2729人,涵盖高职阶段的五个年级,平均年龄19.2岁。回收有效问卷为2697份,其中男生1267人,女生1430人。

(二)研究工具

采用L.R.Derogatis编制、王征宇翻译的SCL-90症状自评量表,该量表评定的时间范围是“现在”或者是“最近一个星期”的实际感觉。量表包括90个条目,测验的因子分别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该量表的每一个项目均采用“没有-很轻-中度-偏重-严重”的5级评分制,被试者自我感觉位于1-5级间的哪一个分值程度上,在此不做硬性规定。测评结果中单项分等于1的项目为阴性项目,单项分≥2分的为阳性项目,阳性症状均分表示“有症状”项目的平均得分,反映被试自我感觉不佳的项目的程度。依照全国常模,总分超过160分或阳性项目数超过43项,或任一因子分超过2分,可考虑筛查阳性,需要进一步筛查。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高职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现状

SCL-90量表总分越低,表明其心理健康水平越高。本研究中总分在160分(包括160分)以下学生2009人,占比例为73.62%。研究结果对比发现,高职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的远远低于国内常规水平。因子分反映个体某方面的症状程度,各因子统计中因子的得分越高,表示被试感觉到某些症状的频度和强度比较严重,通过因子分可了解个体症状分布特点。本调查中各因子检出人数最多的为强迫症状,占比15.39%;其次是人际关系敏感,占比12.35%;检出人数最少的因子是躯体化,调查结果表明现阶段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待提高。在对学校和专业选择的调查中发现,学生对专业的认识不足,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匮乏是影响高职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对于大部分高职生来说,进入高职校继续学习多是父母做主,或是分数限制的无奈之举。对所学专业更多的是被动接受,没有兴趣,这就导致了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失去了对专业知识技能主动探索的积极性。无法在学习中体验到满足和快乐,高职生活中失去了大的方向,在得不到有效的引导和合理的规划时就会导致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出现。一些高职生在心理问题严重时采取不正确的方式发泄,甚至会做出一些强迫行为,而不协调的强迫行为又有可能破坏高职生之间较为脆弱的人际关系,这也是强迫症状和人际关系敏感检出率高的原因。

(二)在性别维度上的差异

高职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性别差异研究显示,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女生,女生在SCL-90上的均分高于男生,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4个因子上呈显著性差异。在后期个案调查问卷“你对心理问题的看法是?”题目的选项中男生选择“有心理问题没有什么大不了,可以向其他人求助和交流”的比例达到85%,远高于女生的57%。女生在选择“很紧张,自己的事,不方便交流”的比例达到67%。究其原因,传统的观点对男女生的思想观念的影響还是很大的。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心理健康”这个概念的理解多是贬义的,甚至在有些时候被默认为“不健康”、“精神病”。高职生的科学知识面较窄,更容易受到大环境的影响,也缺乏突破的勇气。和男生相比,女生在面对心理健康问题更多注重的是“隐秘性”,在出现心理问题困扰的时候感到自卑,难以启齿,处理“焦虑、抑郁、固执”等系列问题时很多女生选择压抑和回避,最终导致在性别维度上出现差异。

(三)在年级维度上的差异

高职生心理健康水平在年级维度上也存在着差异。高职一、二、三年级之间心理健康水平随着年级增高而升高,四年级和五年级的水平有所降低,呈现倒U型,其中高职一年级学生在躯体化、抑郁两个维度的得分高于高年级。通过个案访谈和座谈会收集资料显示,年龄是年级维度差异的一个主导因素,而新环境适应是主要影响因素。高职阶段是孩子们16岁到21岁的成长阶段也是他们走向成熟、走向社会的过渡阶段。高职生第一年入校年龄为16-17岁,面临初中到高职生活的一系列急剧转变,生活环境、学习方式、人际关系等。再者,一年级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时间管理意识薄弱,容易沉迷手机游戏,在面对新的宿舍集体生活缺乏相处技巧,面对专业学习时没有兴趣,在人际交往方面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问题和障碍。一年级新生原有的初中阶段的人际模式被打乱,新的行为模式还没有形成,入学后就会遭遇心理迷茫期。二、三年级的学生已基本适应高职的生活节奏,对专业的认识充分,能处理好人际关系和自我发展。四、五年级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所降低,主要是此时学生面临实习与就业,心理压力增大。但他们在年龄上更加成熟,4年的高职生涯让他们在心理、学习、生活上不断成长,人际关系网已经形成并趋于稳定,对一些常见的人际矛盾和情绪问题的处理上有很大的进步。在实习跟踪调查中显示,高职生在外出就业和创业初期的时候更多的是选择和同学一起,这与他们在学校里建立的和谐人际关系是分不开的。

四、高职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路径

(一)搭建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平台

搭建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平台是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序、有效开展的前提。第一个是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保障平台,包括各院系负责学生工作的部门、班主任、辅导员、班级心理联络员。该平台在高职生入学或者新学期开学的时候组织开展全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普查,组织学生填写心理健康水平问卷,记录现阶段学生的真实心理健康状况,以便学校和专业心理健康负责老师及时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梳理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心理发展规律。同时还要负责全校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计划和实施,及时组织和反馈各项活动的进展,确保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真实有效的开展。第二个平台是有专职心理健康教育任课教师和心理咨询师组成的心理辅导和咨询平台。依据专业的心理健康知识,健全高职生心理健康档案,研究高职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有效解决学生存在的普遍心理问题。根据第一平台提供的心理健康普查结果划分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等级,关注个体和差异,有针对性地开展团体辅导或个别的心理咨询,全面提高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充分发挥课程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学生的心理活动是一个动态发展的、不断反馈构建的过程,提升高职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措施之一就是系统的、有计划的开展课程教学。高职校要补足和完善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结合高职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精准把握课程性质,拓展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的维度和宽度,高效发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主导优势作用。

1. 创新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理念

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上不仅面向全体学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心理健康的基本理念,还要提升高职生的自我认知能力、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增强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和心理危机的预防意识,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高职心理健康课堂要引入新的教学理念,集引导、感悟、交流互动式为一体。首先,在教学对象上要具体化。由于课时的限制,心理健康课程只能作为学期课程,学生的年级不同,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也不同。因此要根据教学对象调整教学计划,紧扣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需求,划分侧重点,呈现的典型性,解决代表性心理困扰,让学生得到更有效的指导。其次,在教学内容上融入社会热点,走进生活挖掘整合相关教学案例,教学设计上结合高职生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实际情况,以学生的终生发展为目标导向,促进高职生尽快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目标的变化。再次,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案例要入眼、体验要入心,要外化学生的心理问题特征,在主动交流、领悟、认同后内化于心。满足学生差异性和个性化需求,达到“入眼-入心-成形”的教学目标,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

2. 实施特色课堂评价

心理健康课堂评价是促进课堂实效性的有力保证,及时有效的评价可以不断提醒和督促学生不要把心理课当成“娱乐课堂”,上课不只是看看案例,听听别人的故事。首先,心理健康课堂评价的设计要建立在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和教学目标设置的基础上,以学生的心理新动向、新特点为评价点,提高课堂评价的针对性。其次,在内容和标准上可以依据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课堂借助案例、情景剧等表达的问题,靠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激发“潜在发展水平”,不断缩小并消除“现实”与“潜在”之间的差距,体现学生的成长过程,引导学生自觉进行更深度的改变。再次,在评价方式上采取“过程和结果”相结合的综合评定方式,在课堂的交流分享、情景剧、案例分析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度,注重学生在过程的体验与感悟。最后,在结果的评定过程也要区别于一般的公共课,不能以单纯的知识点的了解和掌握,填空题、判断题的正确率来衡量,要把学生的心理成长作为评价的目标,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和新的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拓展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不仅仅是解决消极、负面的心理问题,应该在更大的范围内积极开发学生心理潜能、提高其承受能力和受挫能力、帮助其形成乐观的学习和生活态度。心理健康教育要贯穿高职学习生活的全过程,拓展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是必不可少的补充。

1. 充分发挥学生心理社团的引导功能

心理社团的存在不仅促进了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也提供了更多实践的机会。社团具有浓厚的心理健康氛围,潜移默化的效果往往强于课堂“一刀切”理论知识灌输,在无形中扩大心理健康教育影响力度。目前,高职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同度不高、主动参与性不够,究其原因还是源于对“心理健康”意义的认识不够全面。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的重大障碍之一便是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偏见,替换概念、逃避、曲解,对存在的心理问题的有病耻感。社团里开展的心理知识讲座、心理电影赏析、心理游戏拓展等能有效促进学生在心理健康概念的认同,转变思想认识从而影响学生的行为。学生在社团同伴的影响下学会面对不同的态度和观点,学会接纳不同的声音和意见,学会耐心倾听他人的看法和感受,从而不断调整认知的偏差,促进了自我认知的不断整合和发展。在社團里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变得中肯,对外界事物的评价更加客观,对“问题和困惑”交流的坦然和分享的充分。社团内的相互探讨,共同合作,给学生的心灵带来了真实的成长。同时,社团具有强烈的归属感,也会提高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活动的主动性,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2. 有序推进丰富的心理主题教育活动

校园文化宣传、心理健康月、团体游戏等形式的心理健康主题教育活动可以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耐挫性,掌握基本的心理调适方法。主题活动在系统安排上一年级为主线,侧重不同主题开展。在一年级可以新生环境适应技巧,人际交往技能的扩展;在二年级开展职业心理素质的培养,激发职业兴趣和学习技巧等;三年级的专题可以加入健康爱情恋爱观,自我规划发展、合理情绪管理的方法;四五年级侧重引导学生发展和超越自我,塑造良好的性格,适应职业职能和社会角色的转变,从而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在丰富的主题教育活动中专题专项的解决高职生面对的人际关系不良产生引发的心理焦虑,弥补时间管理能力的欠缺,消除职业生涯规划的心理困惑,减轻就业和择业的心理压力等。各主题活动要有序开展,在开展时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灵活机动内容,在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能流于形式。

3. 拓展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线上途径

在新冠病毒疫情的影响下,全国各地线上教学先后开展,学生对线上学习的操作和信息的主动查询能力增强。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线上教育途径也势在必行。一方面,针对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问题及时更新教学资料,构建立体、实时知识链接,增进学生对心理健康的关注。也可以利用网络整合网络精品课程,优秀的视频公开课,微课等优秀的教学资源,以此补充线下教学的不足。另一方面,利用网络扩展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双向互动效果,开展线上心理论坛、热线、心理健康系列测试、心理调适技能训练等,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心理调试能力。线上咨询途径允许学生匿名咨询,学生在咨询时心理压力小,自我戒备较低,开放接纳程度较强,这样不仅促进了心理咨询的效果也有效解决了学生在线下心理咨询难的问题。

五、结束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提出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要求。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引导学生树立“每个人是自己心理健康第一负责人,扣好人生第一粒纽扣”的理念。高职校针对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进行不断的研究、实践和探索,合理制定各项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案,构建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平台、打造符合高职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

[2]于茜,苏红.大学生心理健康预防体系建设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8(20):164-165.

[3]张峰.高职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名家名作,2019(04):110-111.

[4]俞国良,王浩,罗晓路.心理健康教育:高等院校的类型差异比较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11):119-122.

猜你喜欢
高职生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职生就业观教育研究
高职生顶岗实习过程中辅导员的角色定位研究
关于高职院校法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析
高职生开展电子竞技运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高职生的学习现状与改善措施
关于高职生换元积分法教学的探索
高职生自我容纳与容纳他人调查研究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
辅导员如何引导高职生树立良好的婚恋观
高职生责任意识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