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道同修——张首文书法小识

2020-11-21 06:21王若冰
名家名作 2020年9期
关键词:兰亭序书法作品书法艺术

王若冰

范仲淹《岳阳楼记》(节选) 张首文/ 作

第一次接触张首文,前后不足十分钟。过了一些时间翻阅《张首文书法作品集》和他留给我的其他资料才发现,平原兄弟介绍给我的这位青年是位不折不扣的书坛赤子。受家传熏陶,张首文少年时代便开始临习唐楷,且陶醉其中,在他自述文字里我发现他少年时代便对包括《道德经》在内的国学情有独钟,后来深造的也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从他提供给我的个人书法资料以及微信上发给我的书法作品来看,其书法成功之处,恰巧受益于书道同源、书道同修的学书经历。

从他的书法里,我们能看到王羲之《兰亭序》对他的滋养,也能看到颜、柳、欧、赵对他的培育,更能体味到其对孙过庭《书谱》所言书法艺术最高境界乃是 “达其情性,表其哀乐” 的深切体会,而让他将三十余年习书积累化为支撑并提升其书法境界的根本,则是其多少年来孜孜以求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我不知道张首文研修传统国学的经历,但从其书法作品来看,宁静含蕴、沉稳方正的书法美学让其书法作品透露出一种儒雅古拙的文人风范。在多种场合我陈述过这样一种观点,即书法是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形而上的表现形式,书法作为一种独立艺术形式,是传统文化积累与修为自然外化的产物。没有足够的文化积累,原本具有象形表意功能的汉字仅仅是一种表意字符,还上升不到艺术的高度。当已经规范化的汉字转化为随心所欲抒发自己精神情怀、抒写自己喜怒哀乐的艺术体的时候,独立的汉字便拥有了灵魂和艺术情趣。王羲之是这样,苏轼是这样,遁入空门的怀素和尚也是这样。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当代书坛那么多 “大家”“名家” 正在以所谓的 “创新” 和 “现代” 为名头,将中国书法艺术领向一个只有躯壳与形体,没有精神与灵魂的深渊。各种奇形怪状的书体扭曲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灵魂之美,千篇一律的展览体阻碍着中国书法艺术的自在发展之路,“画” 字成流,狂妄自大成风,就是没有多少人意识到古人写字是读书写作之余的消遣,是采取另一种方式表情抒怀,而非想用笔墨汉字赢得什么功利。比如王羲之写《兰亭序》,只是为了 “畅叙幽情”,神情俱到时便有了既可称得上千古美文的《兰亭序》,也成就了千古绝唱的《兰亭序》书法范本。

可喜的是张首文从学书到创作自始至终都走在中国书法艺术的正道上,追求中国书法艺术的真谛,继承中国书法传统艺术精神已经成为其书法理念与实践的自觉行动——因为在我目前所看到的张首文的书法作品里,我看到其所坚守的根植传统,不媚俗、不浮躁的心境修为,已经让他的书法作品显现出一种令人耐读耐赏的精神气象。这一切在我看来,应该是书法艺术对他多年来坚守书道同源、书道同修艺术观念的回报。

作为一位还在成长与发展的青年书法家,张首文的书法艺术之路仍然还很漫长。但张首文三十多年所经历并坚持不懈的书法艺术修炼之道,让我对其书法艺术的未来也充满了期待。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张首文/ 作

猜你喜欢
兰亭序书法作品书法艺术
《兰亭序》对初唐楷书风格构造的影响
流觞曲水 千年传奇——关于《兰亭序》的人文及美学思考
书法作品选登
浅谈书法艺术在群众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战“疫”书法作品选登
你会背《兰亭序》吗?
我行我秀
书法作品
西周青铜器铭文书法艺术探微
气酣势畅 沉雄洒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