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志传承 探索创新—归隐山林,只为做出一只舒服的茶盏

2020-11-22 04:59黄文华
名家名作 2020年12期
关键词:建阳建盏匠心

黄文华

建盏是唯一因茶而诞生的茶器,是泥与火超高难度结合的艺术。建盏以其独特的工艺技术、造型风格和绚丽的釉面被世人称颂至今。在那深邃而玄妙的黑釉之下蕴藏着斑驳而绚烂的彩光,因烧制氛围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釉面斑纹,有兔毫纹、油滴纹和曜变等。这一由于宋代斗茶之风而风靡全国甚至被日本奉为国宝的建窑建盏,随着斗茶之风的消逝也渐渐没落甚至失传,如今建盏工艺得以恢复和发展,本文笔者就建盏的传承与创新发表几点薄见,以抛砖引玉。

一、与建盏结下的不解之缘

了解建盏的朋友都知道,建盏不仅仅是一种茶具,更是高级艺术品,是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的特产,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由于生长于建盏的发源地,从小在建盏残片堆里长大,与建盏早已结下了不解之缘,是冥冥中注定的缘分,是笔者一生的荣光。孩提时就对建盏尤为钟爱,便立志长大后一定要做建盏。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建盏的痴迷程度只增不减,如今创立了自己的建盏工作室——和远山·隐,一家建盏生活体验馆,坐落在建阳山区。归隐山林,只为能做出让人喜爱的茶盏。

二、匠心传承,力求创新

建盏是创作匠人的心血与汗水、是泥与火在那看不见、摸不着的窑炉内结合,诞生了这独一无二的艺术生命,巧夺天工,神奇而瑰丽。建盏从泥土变成完美的艺术品,采用建阳本地含铁量较高的釉料、胎土以及草木灰经过一系列繁杂的制作工序,尤其是烧制的过程,窑室内的气氛控制为还原焰和氧化焰,在1300℃左右的高温下一次烧制而成。温度太高或者温度过低都烧制不出理想的效果。这就使烧制的难度大大增加,而那些美妙的斑纹就是在烧制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开窑之前,没有人知道它们是什么样子,真可谓是巧夺天工。据建盏相关文献记载,建盏的成品率是极低的,一件优秀的建盏作品是在大量的残次品基础之上产生的,没有鼓泡、窑裂、脱釉、粘底等重大缺陷的大概只有百分之一,在这百分之一的没有明显瑕疵的作品中,兔毫纹占比不到千分之一,银兔毫占比更是不到万分之一,而油滴和曜变更是十万分之一、百万分之一的概率。但即便如此,建盏的烧制,对笔者而言仍然是充满了魔力,正所谓“入窑一色,出窑万彩”。

现如今建盏市场的火热推动了建盏的传承与发展,传承是基石,如何在传承中更好地发展成为如今重要的时代话题。对于建盏的传承,需要我们新生代的建盏传承人静下心来潜心钻研,从最初的制作到现在的创作,由简到繁,由奢入俭,一切归零,匠心传承。

建盏的创作步骤烦琐,创作环境艰苦,我们在传承中更应该学会创新,将技艺与自己的爱好相融合,或许会有新的创作灵感。除了对传统龙窑柴烧技艺的研究之外,还要不断探索与尝试建盏釉色窑变艺术的新境界。也正是因为如此,笔者便将工作室开在了深山之中,旨在潜心钻研建盏烧制技艺,匠心传承,力求创新,做出一只又一只让人爱不释手的黑釉茶盏。

三、结语

建盏以其精湛的烧制技艺,凝聚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曾经在宋代的文化融合中大放异彩。经历了几百年的失传,如今凭借其深厚的文化气息,建盏文化产业又迎来了发展的春天。现如今建盏的制作工艺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建盏的传承与创新成为当今时代重要的课题。作为新生代的建盏创作艺人应当不遗余力地潜心研究建盏制作工艺,匠心传承,力求创新,不断提升自己,打造好“建窑建盏”这一历史文化名片,让中国的建窑建盏继续享誉全球,为建盏工艺传承与发展尽自己的一分绵薄之力。

猜你喜欢
建阳建盏匠心
三十载坚守匠心传承“非遗”名菜
姚建萍:始于初心,臻于匠心,成于决心
电场作用下微细通道内纳米流体流动沸腾传热性能
明末清初建阳刻书家余应虬生平述略
浅谈建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从文化内涵解读建盏之美
涅槃重生,土火交融的建盏之美
老艺人的匠心
建阳水仙茶 天然兰花香
我的“七岁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