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负责制下研究生辅导员工作模式的探索

2020-11-23 12:16王雨婷
就业与保障 2020年22期
关键词:导师研究生辅导员

文/王雨婷

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深入发展及人才需求层次的逐步升级,研究生教育开始逐步的升温。相关资料显示,2018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为85.8万人,其中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为76.25万人(含在职)[1]。研究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特别是在职研究生的并轨,导致这一新兴群体的社会阅历、年龄跨度、个人素养都呈现出与本科学段较高的差异。就研究生教育而言,当前所实施的导师负责制虽确保了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底线,但由于导师的时间分配、个人精力等问题,其对研究生思想政治局教育中存有一定的短板,这就要求研究生辅导员能够充分地发挥自身的职责,对研究生育人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并探索新时期研究生辅导员的工作模式和工作路径。这将对研究生教育科学而全面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支点作用。

一、高校研究生的特点

研究生群体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年龄跨度较大、教学科研分散、社会阅历不一[2]。就年龄跨度问题而言,研究生的年龄从二十几岁到三四十不等,他们其中有应届生、往届毕业生、定向生、委培生、在职生等,年龄跨度的差异也导致他们在面对学习、就业、生活等方面的思想和压力有较大的不同;其次,就教学科研问题而言,研究生阶段的教育与本科学段的教育本质上有所不同,其较难通过集中教育的模式来达成人才培养的目标。在一年半的时间内,研究生需要跟随自己的导师来完成学术的见习和研究,或分散在不同的空间内来进行问题探索、实践,这给日常管理和思想教育带来了难度;最后,多数研究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已基本趋于稳定[3]。在职研究生的并轨,使得研究生的工作经验、社会阅历也呈现出来较大的不同,有的研究生已获得了相对丰富的行业经验,有的研究生已结婚生子,而有的研究生只是在学生角色上继续前行。

二、研究生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导师制的培养下,为确保研究生的学业能力得到迅速的提升,导师多将研究生的教育放在了学术研究的指导上,而未能有效地分配时间和精力来顾及学生们的思想问题[4]。部分导师因忙于自身科研与教育等方面的工作,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盘托付给研究生的辅导员,从而导致了学术教育和思想教育的两层皮,这在这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对研究生思想行为的塑造和心理行为的引导。

(二)思想交流不充分

当前,部分学生畏于导致的学术权威和学业苛责,在与导师的接触中所以逃避的心态来应对,师生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机制,这就导致导师对自己研究生在学业能力方面的把握不够精准,不能经常给予研究生学术研究、学术规范和道德方面的指导,出现了“导师不导”或“导而不力”的现象,多是在最后的论文撰写阶段,才发现自己的研究生在学术领域的严重不足,导致师生矛盾的出现[5]。部分学生对研究生辅导员的认识出现偏差,与辅导员的交流也不够充分,导致辅导员工作模式的“空转”。

(三)师生关系功利化

导师制改革中,一个重要的呼声就是部分研究生的导师将学生作为自己廉价的劳动力。在导师畸形的思维当中,导师与研究生之间沦为了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导师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学术老板”。部分学生因自身经济条件和毕业压力屈从于导师的安排。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纯洁的师生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不利于研究生思想观和价值观的成长。

三、导师负责制下研究生辅导员工作模式所面临的挑战

(一)需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是研究生成长路上的一个亦师亦友的伴侣。对于辅导员而言,教育工作中的“身教”要先于“言教”。在辅导员的工作实践中发现,能够在大学生群体当中树立威信,将成为辅导员思政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而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高校辅导员需要能够公平、民主地展开工作。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辅导员工作越透明、越民主,学生才会越拥护、越爱戴,获得这份群体信任之上而成长出来的“信赖”,将使学生成为一个自觉的追随者,一个思想的践行者。

(二)需打破思想交流的坚冰

研究生日益多样的网络生活,使其思想更为前卫、个性。传统单一而略显枯燥的说教形式,越来越被信息时代的研究生所抵触。研究生生活方式的改变在倒逼教育“供给”上的改革。在传统工作模式中,辅导员多注重的是文化供给方面的输出,导致辅导员的教育中以硬性的文化建设为主,来实现对学生思想意识、文化意识的强加。这导致研究生产生抵触。辅导员工作方式与其生活方式的贴合,将使得思政教育的“亲切感”油然而生,也使得学生在更为宽松、愉悦的氛围中打破思想交流的坚冰,将自身思想上的困惑与辅导员工作展开“点对点”的交流,提升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研究生辅导员工作的实践途径

(一)党建引领促辅导工作提升

研究生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时代共性。高校辅导员应以研究生政治思想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提升为目标,将党的教育贯穿始终,坚持以健康、积极的时代思想来给予大学青年政治理论素养及行为方式的浸润式培养,使他们融合与实践在国家发展的大趋势、大环境中,从而实现自身的思想理论构建和价值认知深化。在深化党的精神宣讲的同时,坚持以正确、向上的社会舆论维护大学青年价值观念和国家观念的形成土壤,以激励他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鼓舞他们为中国梦而奋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有效地扩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确保辅导员工作的实效[6]。

(二)把握信息时代的传播规律

研究生辅导员在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需全面把握信息时代的发展规律。在将信息时代技术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糅合中,充分其发挥其在教育资源和呈现方式上的优势,使研究生辅导员工作的改革更为贴合时代发展的脉搏。应依托高校信息资源,加强对信息时代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性研讨探讨,以实现提升海量信息的运用更具目的性,全面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的要求。并在这一进程中,围绕信息时代环境下思想教育、价值实践及生活互动三个维度,构架具有院校特色的思想政治平台资源数库,为后续的研究生辅导工作的有力开展提供基础素材。

(三)创新研究生辅导工作模式

在研究生辅导员工作中,可科学引入“人本管理”的理念。人本管理中以研究生个人自我管理为基础,对组织管理工作进行了的全新定位,在遵循个性化发展原则、引导性管理准则、环境创新设计准则的前提下,整体构建良性成长环境,在育人环境、规章制度、组织形式进行多方位的改变,使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运转机制更为合理、高效。研究生辅导员应以情感管理为纽带,以个性化需求为策略,关注研究生情感需求,促成研究生个性发展,寻找人本管理理念与新时期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工作的契合点,减少灌输式的思想政治工作途径,从而有效并解决因高校外部环境变化而给研究生群体在思想层面产生的目标失位、信仰迷茫和道德下滑等问题。

五、结语

随着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增长,在现行的导师负责制下,研究生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开始突显出来。研究生辅导员和研究生导师应各尽其责、合理分工,共同服务于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发展。在这一进程中,研究生辅导员应充分把握时代特征、契合时代特点,丰富和拓展工作的实践方式,以新的观念、新的方式,为研究生提供健康、向上的思想成长环境,这将对研究生学业成长和人格培养具有深远的影响,并在这一策略的实践当中,从党性引领、思想浸润、模式创新等多重层面的有效辅助,确保研究生辅导员工作的实效,从而为国家的未来发展培养和储备具有时代精神和实践开拓意识的建设者和生力军。

猜你喜欢
导师研究生辅导员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V eraW an g
导师榜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